攝心為戒文
首掲戒義而修行之急務彰矣。夫行人莫尚於修心。而戒正所以攝心也。安得不以為首務哉。想如來之詔難者曰。如來藏性雖非迷悟所能增減。而本覺真心實以背合成其迷悟。故既審知方便之門。隨應安立進修之本。夫孰是制無始之攀緣。令永離於雜染。息六情之流逸。俾清淨其根門者。則莫尚乎戒矣。戒匪直束身己也。鞠持犯之源。心為其宰。心匪可鹵莽修也。嚴真妄之路。戒職其功。故不惟五分法身。果位必以茲為首。實乃三決定義。因行亦惟此居先。攬法界之善以為體。一得之後。則若止若行。皆成無作。此非無上菩提心。不能感也。而即以此嚴智上菩提。是以攝律儀。攝善法。攝眾生所攝。雖無限齊。總不外於攝心。心法不可盡。戒藏所以不可盡也。證究竟之色以為身。充義之盡則名淨。名滿方真持戒。此非妙極法身。果不能圓也。而非離此有妙極法身。是以心體大。心相大。心用大。此心雖復本然。總托緣於心戒。戒性如虚空。心淨所以如虚空也。為自然之說者曰。戒既不外於心。心尚不可得。戒豈復有可得。我即攝心。奚煩受戒。抑思夫一切眾生誰則無心。直以不受故。雖有心而還如木石。何由安立道場。執因緣之說者曰。心既全緣於戒。戒苟無所毁。心豈乃隨業墮。我但持戒奚更攝心。抑思夫世俗。比丘。誰不受。直以不攝心故。雖致福而還入輪迴。何由入三摩地。蓋惟認緣影者。於心不知所攝。而藏性既明。方知全心是戒。亦惟說神我者妄計心無可攝。而覺緣既了。方知全戒是心。此攝心為戒之義。所以先定慧而首唱。亦即該定慧而圓明者也。三世諸佛。豈有異說者哉。
諸佛滅後。以戒為師。大靈谷寺。皇祖所以崇律學者也。楞嚴一經。雖備顯藏性於始。選擇圓通於次。懸示覺路於後。未嘗不以戒為綱紀。我等千悲求友。雖以淨土為歸。開眼為要。未嘗不以弘律為急務。今夏獲安居勝剎。識荊諸俊。當知夙有因緣。而忽焉秋至。復當行腳。若不藉探竿影草。胡由徧與眾賢相見。是以拈攝心為戒四字為題。令眾賢各抒所見。不拘古調時腔,或文或偈。但貴雅合經旨。莫徇臆談。蓋此一句該括全經之旨。關鍵一代之教。始而徵心辯見七大四科。顯此心歸趣之地。既而二十五聖選擇圖通。示此心悟入之門。無不收攬於此句。次復五十五位明證入之階差。無不從茲托始。七趣五魔極迷悟之岐路。無不因此階途。故此一句。足驗人之見地。既欲挹人之長。不敢藏己之拙。妄成一執。呈醜大方。倘得意於象外。不苛責其文言矣。
《感謝黃家樺師姊提供蕅益大師文集原稿淨信堂初集內的文章,供行人研修》
淨行贊
淨行社 眾和合 志淨土 欣極樂 常念佛 憶彌陀
一聲佛 出三界 聲聲念 返本源 無取捨 無人我
捨眾務 恆淨行 朝入社 一向念 暮還家 心靜默
三無漏 戒為先 先執身 身自在 次執心 心通達
八關戒 恆時持 心無非 自性戒 心無亂 自性定
若睏時 和衣臥 警醒時 莫磋跎 即食時 勿揀擇
常觀心 莫外馳 恆守一 心自安 念眾恩 廓然住
大覺道 唯了心 莫自疑 轉求遠 觀自心 恒寂止
常聞法 善思惟 近善友 正知見 除邪執 滿菩提
淨社銘 常教化 立根本 歸淨土 常息見 顯真心
贊曰 靈峰道 無人到
了達 合十
2015.11.19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3樓. 然生2024/09/16 09:28
自私自利是虛妄不實的焦點。你的日常生活在慾望與恐懼之間擺盪,專注地觀看它,你會看到心智是如何認定出數不盡的名稱和形相,就像河流在大石頭間激起的水花。追蹤每一個行動直至它的自私動機,專注地看著這動機,直到它消解。
無論如何都不需要自私,只要看見任何一個自私的動機就立即放下它,那麼,你不需要尋找真理,真理自會找到你。
如果你想尋找實相,你必須讓自己出離所有背景、所有文化、所有思考和感覺模式。甚至關於男人或女人、甚或人類的想法,都要拋棄。生命的海洋包含一切,並非只有人類。所以,首先拋棄所有自我認同,停止將你自己認同為某某人、這個或那個。拋棄所有自私;不在意你的福祉,包括物質或精神的;拋棄所有欲望,包括顯見的或隱約的;停止想著任何類型的成就。就在此時此地,你是圓滿的,你絕對一無所需。
節自《我是那》p.346
- 2樓. 然生2024/09/15 12:27
現在這個意識,當它跟「身體--心智」攪在一起時,就是個體性。它會受制於身體和心智,心智不過是概念的累積罷了!五種感官(眼、耳、鼻、舌、身)收集攏來一大堆存貨,就變成心智。而無論你說出什麼言語,依然屬於心智的範疇。所以,當意識被身體和心智所限時,它就是個體性、個人性。我總是告訴人們,你要藉由不認同於自己的「身體--心智」,來剝除自己的個人性。當你這樣做時,你就成了顯現的法則,就不再是一個人,而是純粹的意識。
當你處在這樣的純粹意識中時,你就能觀察到心智之流,觀察到念頭生起,而你卻不是念頭。你不會認同於念頭,因為是你在觀察身體及其行動,所以你並非身體及其行動;你與身體毫不相關。如此一來,你就處在純粹的意識中了;這是第一步。當你只是純粹的意識時,你就是一切顯現,你必須認識到這一點。然後,因為你存在,所以一切得以存在,你的世界和你的神都得以存在。你是一切之因,你是一切萬物得以存在的先決條件,無論這一切萬物是你的神或你的世界。你只是安住在意識中。你的注意力中只有意識,別無他物。那就是冥想。現在,下一步就是我們早上提出的問題---你身處的位置能否觀察到意識?這同時也是最後的一步。當你身處的位置能觀察到或見證意識時(當然,同時你也能觀察到生命元氣、身體及其行動),那麼僅憑此觀察本身,就證明了你和意識是完全無關的兩回事。《我在》p.202
- 1樓. 然生2024/09/15 12:21
我的真實狀態--「絕對」的狀態--無法被憶起,因為它無法被忘記。所以,無須憶起,也無須努力,對此世間的體驗就這樣發生了。《我在》p.224
當每樣東西都被放下,再無一物能為他創造出執著,既無知識也無世間娛樂時,這人就已處於解脫的狀態。《我在》p.235
我的教導非常簡單,只需要弄清楚兩件事,一件是我可以看見的那個自己,它受限於時間,從一個特定的點移向另一個特定的點。而在越過最後的那個點之後,曾經可感知的將變得不可感知。另外一件事就是,我的原初狀態是不可感知的,而它依然在那裡。所以,你只需瞭解這兩種狀態即可,無須做其他任何事。《我在》p.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