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
過年看美美的遠古化石-燕子石
2011/01/30 02:16
瀏覽1,019
迴響1
推薦66
引用0
很美的遠古化石-燕子石
各地的民間藏石,各種珍藏的奇石雅石叫人眼花繚亂、大飽眼福。
其中展示了一塊深受主人珍愛的「燕子石」,
這塊化石上面分佈著許多飛舞的「燕子」,
這上面就有三隻栩栩如生的「燕子」。
其實,這種「燕子石」在古代就在山東被發現,
因形似蝙蝠被人稱為「蝙蝠石」。
清代詩人王士禎在《池北偶談》中有一段記載,說的是1637年春,
風和日麗,百花吐艷的時節,有個叫張華東的文人到泰山去遊覽,
有一天他在大汶口河邊發現一塊一尺見方的石頭,
在背面有一個小蝙蝠,把石頭翻過來一看,
啊!幾乎有近百個蝙蝠作翱翔的樣子,簡直是活龍活現。
這塊石頭上天然有個小凹槽,正好可以儲水,
其下方又可以磨墨,於是便把它製成個硯台,
並命名為「多蝠硯」,還寫了幾句銘文,留作紀念。
這一記載表明古人早已對這種化石有所熟悉。
但從生物角度看,蝙蝠屬於哺乳動物的翼手類,到新生代後期才出現。
真正的蝙蝠化石尚未發現過,那麼「蝙蝠石」也好,
「燕子石」也好,到底是什麼呢?
1914年,大陸地質界章鴻釗先生率領大學地質系學生到泰山查勘地質時,
從大汶口采獲標本帶回研究,才揭開了謎底。
原來石頭上作飛翔狀的「蝙蝠」、「燕子」是三葉蟲尾部的化石,
在正常情況下三葉蟲化石是完整的。
而在特別的情況下,三葉蟲的的身體部分腐爛了,
只有堅硬的尾部甲殼形成化石被保留下來。
這種化石的正規命名叫「潘氏鐮尾蟲」,
它是五億年前寒武紀晚期的「標準化石」,
為了紀念古人,這種化石還被叫做「蝙蝠石」,
而現在又被人稱為「燕子石」。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