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文章太極拳的內功心法---鬆身要訣
【鬆身要訣】(太極拳內功心法)(由形之粗、中、細、微漸次深入)
一、虛領頂勁:神貫頂(眼平視、收下顎、舌抵上顎)
二、涵胸拔背:氣盈胸(開中八卦、使氣貼脊背)
三、垂脊正身:陽氣提(通督脈)
四、鬆腰坐胯:陰氣降(腰不鬆則氣上浮)
五、曲膝圓襠:勁曲蓄(曲膝、氣自然下沈丹田)
六、足掌著地:立平準(足底,湧泉穴接地)
七、沈 肩:行氣不急緩(氣行過肩、平肺氣)
八、墜 肘:引勁不落空(引肩膀之氣下行過肘)
九、伸 腕:發意不停留(氣達指梢)
-----
以上鬆身要訣為定印,站樁或盤坐或正襟危坐,
時時默誦,行之久久則氣自然下沈,而鬆靜自然。身之鬆無虞矣。
---------
以淨信心,持誦【鬆身要訣】本文,即可卸除身心濁氣。
順序如下:
以恭敬、清淨、慈悲三心持誦
---------
虛靈頂勁
含胸拔背
垂脊正身
鬆腰坐胯
屈膝圓襠
足掌著地
沉 肩
墜 肘
伸 腕
-----
以下四時皆可運轉,微細法性。
1、初學以站樁為要,無極樁與太極樁。
http://blog.udn.com/omhon/3644926
2、太極九曲鬆身法動功之任一架勢,皆可持誦。
3、靜坐(雙盤、單盤、正襟危坐)
4、臥時。
- 3樓. 四寶2011/01/14 11:14四寶自說自話~~~
修行路的根本處即是身心,
而身心覺受覺知的重點在於行住坐臥是否維持在四威儀,
內視返觀時以四威儀為中心點,即可與世尊相契。
而維持四威儀的方法即是放鬆身心。
那如何放鬆呢?以平常心,不起情緒,不起是非對錯分別想。
四寶貫三教^*^無欲保平安
- 2樓. 不知名2011/01/14 11:10升與降
左青龍主昇騰左旋升發之氣,
若清陽之氣無法上升可左臥,以逆升其氣.
右白虎主沉降右旋肅殺之氣,
若心煩燥而起伏不定可右臥,以順降其氣.
一點體會,
不知名 受教了
感謝不知名留言讚聲。
不知名三 字,讓四寶回想霹靂布袋戲中之"素續緣"(素還真之子),是一齣修行啟示的重點,......戲中之素還真與素續緣,雖然是父子命中卻有不可相處之孤星命,若在一起必有一方厄運降臨,而排除此厄運即改變之方法,即是跳脫此天命之束縛。試問?續緣何來?是素還真與風采鈴所生,佛教公案中有風動、鈴動、心動之說。既是還真何來鈴動?重點在於心動,此心動即是意識,亦是"風",故行者若心動則風動而鈴動而續緣生。那還真即不再。
此後"素續緣"在成長過程中,歷經種種生死考驗而傷重,九死一生,而葬於"葬屍江"(棄屍捨離色身之世間相)。歷經一段時日之沉寂後......再以"不知名"重現江湖,此不知名是小沙彌相,亦即是脫離世間天命相,而入修行路再啟人生。......
歷經多番生死交關之鬥(如觀音菩薩之十四無畏)後,再捨"不知名"而還其本性"素續緣",此後與其父"素還真"相見、相處再無相剋之運。
此故事以四寶之見,即是修行路之【是相】【非相】【實相】之過程與應對之方法。藉"不知名"之留言回應,寫出腦袋中的思維,提供不同想法,分享~~~
四寶 於 2011/01/14 12:06回覆 - 1樓. 四寶2011/01/13 13:20臥如弓之左右法
《金剛經說什麼》第二堂課 <法會因由分> 2010/02/08 01:42:59
http://blog.udn.com/omhon/3760914
......這個「法會因由分」裡面祂有講到幾個現象,就是「一時」就是時間點。重點在講祂的行住坐臥四威儀。
「著衣持缽 入舍衛大城乞食」這個「入」就是「行禪」;「乞食」就是「立禪」,你總不能一路走,一路乞食,「立」是一種威儀,我們講「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所以「立」就是要穩穩的站在那裡。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這是「坐禪」的部份。
「洗足已」另外一個說法就是「把身心都整頓好,安歇下來」。
有人問說:「經典上也沒有提到睡覺啊?又臥佛到底是臥左邊還是右邊呢?」
很多人有如此問號?我跟各位分享,右邊是入「寂滅」就是入「涅槃」;
左邊是入「禪定」。
各位可以去試看看!在道家裡面有「左青龍、右白虎」的睡法,手有些是放在旁邊,有些是放在大腿上面,各位可以試看看!......
四寶貫三教^*^無欲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