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納氣、採氣、發氣、送氣、排氣
一問:納氣系統:任脈為陰,督脈為陽,任脈採氣,督脈發氣。
四寶答:身體納氣系統:
人身之氣,有先天之氣、後天之氣與水榖之氣,長養生命。
後天之氣由肺氣主之,以呼吸為出入;
先天之氣由腎氣主之,以內氣吐納為出入;
水榖之氣由胃氣主之,以飲食入胃,命門之火,蒸腐水榖,
水榖之氣,上薰於肺、、、此為人身先後天之氣,
皆以水榖之氣為運,故胃氣為中土,主中宮。
另以人與法界之對待言之,出入有四:
一者頂上百會穴,佛菩薩之出入管道(三界外),氣以清虛為驗;
二者背後靈台穴,神明之出入管道(三界內之天),氣以溫熱為驗;
三者前胸膻中穴,人之氣出入管道(三界內之人),氣以清涼為驗;
四者腳底湧泉穴,鬼道之氣出入管道 (三界內之地),氣以寒涼為驗。
先天渾沌之氣,無陰陽之別,以中脈為出入之管道,
行於任脈為陰,行於督脈為陽,(氣粗為一,細分為二)。
初習以陰脈為納氣之所,陽脈為發氣之所,
薰習日久陰陽脈皆能出入。
二問:代謝系統:左脈為陽,右脈為陰,左脈送氣,右脈排氣。
四寶答:以男眾之氣而論,左脈為陽,右脈為陰,(此不同於氣血之論)
左掌掌內為陽中之陽(老陽),掌外為陽中之陰(少陰、氣為風);
右掌掌內為陰中之陰(老陰),掌外為陰中之陽(少陽、氣為雷)。
以盤掌為驗:
右掌在上掌心向下,左掌在下掌心向上,順時鐘方向互盤,
其氣清涼內收於掌心(此為順盤掌);
左掌在上掌心向下,右掌在下掌心向上,逆時鐘方向互盤,
其氣溫熱外散於掌外(此為逆盤掌)。
氣之出入,左右皆可為之,左脈陰氣易入,右脈陽氣易入,
此以異性相吸之理。
吸納別人之氣以療病為主,不以採補損傷陰德為之,
採氣清淨後須以送回,而後以功法清淨己身。
以上所述,皆為小弟親自體會,若有不當,懇請指教。
- 2樓. wensz5142009/11/05 07:54不好意思,想請問一下nn
您好~
我也是個太極愛好者
最近在書上看到[ 吸氣時,意貼頰脊 ]
感覺很抽象,可以請問要怎麼做嘛??
多謝答覆nn
"夾脊",是背後脊椎兩旁之謂,
所謂"夾脊上行",即是氣行背後督脈。
[ 吸氣時,意貼頰脊 ]指的是,吸氣時,意念轉移注於督脈,
可慢慢放鬆練習,
吸氣時,氣由海底往後循督脈上升至頭頂上,
呼氣時,炁由頂上,下行往任脈走而形成小周天之循環。
體內之真氣,平常沒用時,儲存於"丹田",
以蓄積功力,強化功體;
待用時運轉至背後"命門"以轉換強化功力,以隨意運用之。
此即"儲於丹田,發於命門"之說。
四寶 於 2009/11/05 14:18回覆 - 1樓. 麥芽糖2007/08/29 03:14請教
請問: 您這些體會, 如何觀察? 如何證實?
謝謝善知識提問簡答如下:
上文中所寫,是透過長期習練"太極拳"氣功"及於佛教經典之契入(非外靈感應)體會(約二十年)致使色身的覺知能力細微化,更透過感同身受(空四相)而體會...
欲觀察不難,六根有一根能入微細即可覺知我所提現象...或開眼通"或身能習於初禪亦可...
至於證實一事,可請善知識找些例子,來探討即可證實...
若真體會四相{離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當可隔空覺知,小弟所言無誤...
四寶 於 2007/08/29 12:26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