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危險邊緣」的台灣民眾親中反美還是親美反中?
2021/04/19 09:58
瀏覽5,045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林澤民、曾于蓁

中國軍機頻頻進出台灣空域,美國軍艦也在台海附近活動。近日美國拜登總統派遣特使來台與蔡英文總統會談,更與日本首相菅義偉發表聯合聲明,強調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在這台海危機看似一觸即發的時候,台灣民眾對中、美兩國的態度究竟如何?

我們最近委託佛光大學民調中心做了一個電話民調,嘗試回答上述問題。民調實施期間是3月22日至3月31日,成功訪問了1076位受訪者,抽樣誤差為±3.0%;若考量對年齡和性別加權所產生之設計效應(design effect),則抽樣誤差增為±3.2%。以下報告的統計分析為加權之後的結果。

問卷以所謂感覺溫度計(feeling thermometer)的方式,針對受訪者對中國與美國的態度分別問了下列問題:「請問您對【中國/美國】的感覺如何1是極壞,10是極好。在1和10之間,您覺得?」

施測結果,受訪者對中國的平均感覺溫度為4.21,對美國的平均感覺溫度為5.51,兩者具微弱但顯著之負相關。雖然對美國的平均感覺的確較好,但進一步分析顯示,除掉對中、美感覺無差別的受訪者之後,在對兩國具有不同態度的756位受訪者之中,有200位(26%)對中國的感覺溫度比對美國要來得高。

這個結果,與王宏恩利用2016年年底杜克大學台灣國家安全調查(TNSS)得到的結果相近。而吳重禮在川普任內兩度調查也顯示台灣有26%(2019)至31%(2017)的民眾認為美國對台灣「不太友善」或「非常不友善」。然而在川普已經下台,中國對台軍事威脅急劇升高之際,台灣民眾仍然有那麼多人對中國的好感超越對美國的好感,應該會讓素來認為美國是台灣忠實盟友的民眾感到詫異和不解。

我們以統計學之二元勝算對數迴歸分析民眾對中國之感覺溫度超越美國之原因,發現在控制人口、社經變數之後,國家認同及政黨認同均有顯著影響。相對於中國人認同及「都是」認同者,台灣人認同者感覺美國比中國好的可能性比較大。相對於中間選民,藍營選民感覺中國比美國好的可能性比較大,而綠營選民感覺美國比中國好的可能性比較大。此外,對民主體制的評估越高者,覺得美國比中國好的可能性越高。至於人口、社經變數,年齡、性別、族群均無顯著作用,教育程度作用微弱,只有收入有顯著作用:收入越高者,覺得中國比美國好的可能性越高。

民調另一個有趣的發現是:感覺中國比美國好的民眾中,有35%認為中國的防疫做得比台灣好。相對的,感覺美國比中國好的民眾中,只有1%認為中國的防疫做得比台灣好。

總結這些發現,綠營的親美反中政策雖然掌握大多數民眾的支持,但民眾中親中反美的力量仍然不可小覷。與先前民調的結果相比,台灣親中反美的力量是穩定的。最可驚的,它似乎不因台海情勢及中美對峙的變局而有明顯轉變。這股力量源於國家認同以及政黨認同,而認同影響事實詮釋的作用恐怕要更大於事實影響認同的作用。

有誰推薦more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