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8-28 中國時報 頭版新聞「 外科名醫 被同事確診罹精神病」 刊登 “南部某醫學中心一位高人氣外科名醫,被同醫院精神科名醫確診「建議住院」”後,我的病患就有很多人在憶測是否上次蘋果日報頭 版新聞未能毀滅我,這次以精神病來擊垮我。我就向他們解釋我的病人數已銳減,報導中的人物病患很多,所以不可能是我,但你們也都猜對一半,就是 某醫學中心確實就是本院。本院已青出於藍,更勝於藍。回想醫界由日據時代到現在的歷史,就連北部的“元祖”也未曾利用“不管是已失去格調的”或是“自我定位為八卦的”媒體來做為打擊同僚醫師的工具,這次手法如出一轍,不僅駕輕就熟,且得心應手。北部的“元祖”老師們也應該會有青出於藍、更勝於藍,後生可畏的感覺吧。
· 昨天 (2010-9-7) 上午門診,有一位約五年前罹患胃腸間質癌 (GIST) 合併腸阻塞及多發性肝臟轉移經過手術及標靶療法後病情穩定的病患特別到我已很稀疏的門診來看我,一進門就很貼心的安慰我並送我兩包她托議員才買到的南化芒果乾。經我解釋後她才知道“此張非彼張”,但內情確非常類似,除了感嘆醫風及世風日下外,她說送我芒果乾的意義是“被榨乾了才會更甜”。這句由一位住鄉下婦人説出來似乎平凡,確隱含著哲理,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只有當事人的受害者才能有最深的感受罷吧。
· 我年幼失怙,父親十二指腸潰瘍穿孔引彂腹膜炎,五十幾年前未能得到良好的醫療照顧而身亡,我因此立志當一位“不向錢看”,“有過失也不說謊”,願意“站在病人那邊”將病患當做朋友的醫師。我也因此有了很多的病患及家屬的朋友。我四年前被送上 蘋果日報頭 版新聞的十字架時本市的某位女議員及某媒體提議病患家屬一起告我,卻被我的病患家屬拒絕並責備這些推波助瀾、見縫插針之世俗者沒有“良心”。我的病患家屬反而無條件幫助向法院提出“病歷外洩”的告訴。另一位病患家屬的律師朋友義務替我們答辯,不向我們收取任何律師費用。在時下摸奶無罪,性侵七歲女童並沒違反意願的台灣偉大的司法制度下,我們的民事及刑事告訴皆失敗。就如此次我的同事沒去看診,精神科名醫確強調,由於外科名醫曾對醫院院長說要切腹自殺,也曾說要殺害院長全家,院長更為此請來保全人員,因此他才認定對方具有攻擊性,精神科名醫以電話問診後 ( 自主性未免太高了吧 ? 病患並未掛號求診 ) ,在病歷記載外科名醫「最近呈現精神病發作,有外向性攻擊性行為,建議住院」,引發我同事不滿提告,要求刪除不實病歷,但被法官駁回。
· 我提出刑事告訴希望能藉檢調的介入找出院內將病歷提供給 蘋果日報的不肖醫師,杜絕此惡習。誰知道我的律師轉告我“若我不撤告,貴院律師將會請其他的病患告我”的威脅。威脅我的本院律師其職責本來應該對院內醫師一視同仁維護我們權益,但為了維護涉案者卻自悔公正立場及形象,違背其職業道德來恐嚇我,讓我更確信他要保護的是院內的更高層人士了。我並無愧欠病患,僅有一位高齡糖尿病患者,急性膽囊炎來本院住院及急診處多次接受外科說明後放棄接受緊急膽囊切除術,發症後第 106 天才被介紹給我做腹腔鏡膽囊切除,因發炎嚴重以致於傷到她的總膽管,雖然將總膽管修復,卻發現經過這麼長的時間無人願意為她開刀,期待發炎消失後能膽囊及總膽管附近組織能恢復完好如初的教條並不適用於此病人,她的總膽管已呈現壞死現象,最終病患因此過世。我詳加解釋現今外科的迷失,此次總膽管壞死的實例更証明我二十年來的觀察及裡論,並答應此病患家屬將完成撰寫論文以糾正此〈錯誤的教條〉現象 。病患之女婿告訴我他是一般外科的醫師,他可以接受我的解釋。事過境遷,多年後院內人士欲慫恿我的病患告我,我就立刻打電話給這位一般外科醫師是否有人來拜托之事,他的回答是“張醫師、我的壓力很大”。我不禁納悶,壓力很大的應該是我,怎麼會是我的病患家屬?
· 這些病患及家屬之舉動讓我覺得醫生若能佔在病患立場,替病患著想,不硬柪,不醫醫相護,台灣的病患及家屬也是有清楚認知的能力,不會隨便接受不肖人物之慫恿而興訟的。
· 謝謝這位送我“被榨乾了更甜”芒果乾的貼心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