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rpt:《重力與恩典:西蒙·韋伊的思想集結之作》
2025/05/09 05:13:34
-
Excerpt:《重力與恩典:西蒙·韋伊的思想集結之作》
書名:重力與恩典:西蒙·韋伊的思想集結之作
LA PESANTEUR ET LA GRÂCE
作者:西蒙.韋伊(Simone Weil)
譯者:周桂音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4/10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1001648
內容簡介
西蒙.韋伊是二十世紀歐洲思想界一位偉大而神秘的人物,她不僅與漢娜.鄂蘭、艾茵.蘭德、西蒙.波娃同為「黑暗時代的女哲學家」,更有人將她與法國神學家、哲學家布萊茲.帕斯卡相提並論。
《重力與恩典》是經由韋伊好友──法國著名哲學家蒂邦從她生前交給他的短語及隨筆之中所整理、出版,書中反映了1937年後經歷靈性體驗的韋伊,探討神與人、人與靈魂,以及苦難之於人的作用等。
韋伊認為,重力是萬有引力的常態,世間萬物皆被重力固定,它既是外在的也是內在的,唯一能脫離「重力」的,便是「恩典」。基於韋伊提出的重力與恩典的理論,她說服人應該接受自身的空缺,讓恩典得以降臨在人身上,並且闡釋了人應該如何維繫該種狀態並面對世上之遭遇,其中也包含了她對於社會、人性與諸多概念的見解。
【Excerpt】
〈不幸〉(LE MALHEUR)
人類高於神的一點,是人有痛苦。神必須降生為人,才得以緩解這道差異。
Souffrance : supériorité de l’homme sur Dieu. Il a fallu l’incarnation pour que cette supériorité ne fût pas scandaleuse.
我不能因為痛苦有其用途而愛它,我應該因為痛苦存在而愛它。
Je ne dois pas aimer ma souffrance parce qu’elle est utile, mais parce qu’elle est.
接受悲苦之事:不可使接受之行為波及痛苦並減弱它。若真如此,那麼接受之行為便會大幅滅弱其純度與強度。因為我們接受的,應該是維持悲苦樣貌的悲苦,而非轉化為其它事物的悲苦。一如伊凡·卡拉馬助夫所言:無論何物,都無法彌補一個孩子的一滴眼淚。儘管如此,應接受所有淚水,以及淚水之外的無數駭人之事。接受這些事物,並非因為這些事物有所補償,而是接受這些事物自身。接受它們,僅因它們存在。
假設世上沒有不幸,我們便會以為自己置身天堂。
S’il n’y avait pas de malheur en ce monde, nous pourrions nous croire au paradis.
地獄有兩種概念。一般的地獄(毫無慰藉的痛苦);我的地獄(虛假的真福,誤以為自己置身天堂)。
肉身的痛苦,帶來最偉大的純淨(引自蒂邦)。由此,便是人民最崇高的莊嚴。
不逃避痛苦,亦不尋求減輕痛苦,而是努力不讓痛苦改變自我。
Ne pas chercher à ne pas souffrir ni à moins souffrir, mais à ne pas être altéré par la souffrance.
基督教的偉大之處,在於它不尋求治癒痛苦的超自然療法,而是尋求痛苦本身的超自然用途。
應傾盡全力迴避不幸,好讓我們終將面臨的不幸得以全然純粹、全然悲苦。
Il faut s’efforcer autant quon peut déviter le malheur, afin que le malheur quon rencontre soit parfaitement pur et parfaitement amer.
喜樂,是真實感的圓滿。
然而,若能在受苦的同時,保留這樣的真實感,那就更好了。受苦,但不陷溺於夢魘之中。讓痛苦就某方面而言維持全然外在,同時在某方面維持全然內在。為了達到這一點,它必須僅只存在於感覺之中。於是它將同時既是外在(在心靈層面之外)亦是內在(全然集中於我們身上,而不波及宇宙而變質)。
我們認為不可能之事,不幸強迫我們承認它是真的。
不幸,是有思維能力的人身不由己,被時間帶向他無法承受之事,儘管無法承受,這事卻依舊將會發生。「讓這苦難遠離我。」時光流逝的每一秒,都將世上某人帶向他不願承受之事。
不幸到了某個頂點,人沒有能力再忍受下去,而他既無法繼續、亦無法解脫。
在過去與未來的關聯之外,痛苦什麼都不是。但對人類而言,還有什麼比這關聯更真實?過去與未來的關聯,即是現實本身。
La souffrance nest rien, hors du rapport entre le passé et lavenir, mai» quoi de plut réel pour lhomme que ce rapport ? Il est la réalité même.
未來。我們以為未來將於明日抵達,直到我們心想:未來永遠不會來。
Avenir. On pense que cela viendra demain jusquau moment où on pense que cela ne viendra jamais.
兩種想法能減輕不幸導致的痛苦。一是認為不幸即將立刻停止、二是認為不幸永遠不會結束。前者是不可能的,後者是必然的。但我們無法只是認為不幸存在。那令人無法忍受。
「這是不可能的。」真正不可能的事,是去思考未來仍將持續不幸。人天生會去思考未來的本性因此停歇,而時間感將他撕裂。「一個月後、一年後,我們會如何受苦?」
……
時間造成暴力;唯一的暴力。他人將你綑綁,將你帶至你不想去的地方;時間把你帶到不想去的地方。若我被判死刑,但時間在行刑之前停止的話,我就不會被處刑。無論將發生何等駭人之事,我們是否都能期望時間停止、期望星辰靜止?時間的暴力撕裂靈魂,而在裂痕之間,進駐了永恆。
所有問題,都能歸咎於時間。
Tous les problèmes se ramènent au temps.
極度的痛苦,是方向不明的時間——不知通往地獄、抑或天堂。無止無休,或亙古永恆。
Douleur extrême : temps non orienté : voie de lenfer ou du paradis. Perpétuité ou éternité.
兩相對立的,並非喜樂與痛苦,而是不同種類的喜樂與痛苦。地獄的喜樂與地獄的痛苦;能夠療癒的喜樂與能夠療癒的痛苦;天堂的喜樂與天堂的痛苦。
我們天生傾向逃避痛苦、追求歡愉。因為如此,而且僅因如此,歡愉便成為善的形象,而痛苦成為惡的形象。天堂與地獄的圖像由此而來。然而,事實上,歡愉與痛苦,是不可分割的一體兩面。
痛苦、教導、轉化。並非讓入門者學習某些事,而是讓他們自身內部產生轉化,蛻變為有能力接受教誨之人。
希臘文的Pathos一詞,同時代表痛苦(尤其是痛苦直到死去)以及變化(尤其是轉化為不死之人)。
痛苦與歡愉,是知識的源頭。蛇將知識賜予亞當與夏娃。海妖將知識賜予奧德賽。這些故事告訴我們,在歡愉中尋求知識者,終將迷途。為什麼呢?歡愉可以是純真無罪的,前提是我們不可在其中尋找知識。唯有在痛苦之中,尋求知識才是被允許的。
……
說世界毫無價值、說這生命毫無價值,並且以惡作為佐證,這樣是很荒謬的。因為,若毫無價值,那麼惡又能剝奪什麼呢?
Dire que le monde ne vaut rien, que cette vie ne vaut rien, et donner pour preuve le mal, est absurde, car si cela ne vaut rien, de quoi le mal prive-t-il ?
在不幸中所受的苦、以及對他人的悲憫,因此更純粹、更強烈,因此使我們更能理解喜樂的圓滿。毫無喜樂者,痛苦又能剝奪甚麼呢?
儘管理解喜樂的圓滿,痛苦之於喜樂,依舊如同飢餓之於食糧。
應透過喜樂去認識真實,才能在痛苦中尋得真實。若非如此,人生只是一場不太美好的夢。
痛苦是虚無、是虚空,必須能夠在這痛苦之中,找到更加圓滿的真實。
Il faut parvenir à trouver une réalité plus pleine encore dans la souffrance qui est néant et vide.
同樣地,必須熱愛生命,才能用更多的愛去愛死亡。
De même il faut aimer beaucoup la vie pour aimer encore davantage la m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