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在一本航空雜誌看過這麼一個笑話:
That guy sitting in my seat------
There’s an old airline fable about a couple of pilots flying along, situation normal, when the boredom of straight and level flight is interrupted by a cry from the captain who promptly grasps his chest, stops breathing and expires right there in his seat…the victim of a massive heart attack. His trusty first officer then summons a flight attendant from the cabin who, shocked and terrified, asks what she can do to help. Without missing a beat, the first officer replies, “well for starters, you can get that ass hole out of my seat!” Cold, to say the least...and total fiction.
翻譯大意:
在一個正常航程中, 平直飛行一切無事, 突然機長發出一聲慘叫手抓胸口, 立刻在座位上倒斃停止呼吸---原來心臟病發猝死. 他忠誠的副駕駛馬上找來客艙空服員, 她滿懷震驚且害怕, 問: 我可以做點甚麼事來幫忙嗎? 副駕駛毫不遲疑地說: 首先, 可以把那個混蛋從我的位子上移走!
當然啦, 這只是個笑話, 卻有幾點可議之處, 這裡只探討其中之一的Crew Incapacitation.
飛航組員在航行中猝死, 在航空史上不是沒發生過, 且發生過不只一次, 許多國家許多航空公司都有, 並且還很有可能會不斷地發生. 倒不好說是體檢不夠嚴格篩檢不良, 好像一個人突然死掉有各種各樣的原因, 很難預防的, 連那些體檢嚴格程度可類比太空人的航空公司都有飛行員猝死的案例, 這就讓人無話可說無法可防了.
所以, 平時的模擬機演練會加進飛行員失能這個科目, 後來還成為許多國家民航局的必考科目; 大概民航主管機關也怕萬一, 這是那種可預設的緊急狀態情境, 萬一哪天發生了並且不幸出事了, 若主管機關沒有先打預防針, 到時候追究起責任來, 恐怕一大堆人要丟官.
萬一不幸, 飛行中飛行員失能, 標準程序是立刻用PA叫客艙經理進入駕駛艙: Purser to the Cockpit. 為甚麼使用廣播而不是內部通話系統Interphone? 這是因為事態緊急, 這麼做可以最快地將客艙負責人叫進駕駛艙. 內部通話系統雖然隱密, 不致引起乘客緊張, 但也耽誤時間, 她或他不見得在一號門附近, 這是緊急狀態分秒必爭, 其他就顧不得太多了.
進入駕駛艙的客艙經理, 首先要做的是確定飛行員的確失能; 可能還有心跳, 可能還有呼吸, 可能還可以說話, 但這些都不重要, 只要確認他不能執行正常飛行工作即被認為失能. 然後必須將他從座位上移開, 若無法移動也要將他的座椅儘量後移並放倒, 再用安全帶固定住上半身, 目的是盡量不讓他干擾飛行操控.
到此客艙組員能做的就差不多了, 剩下的便是飛行員的事, 為了保住客艙幾百人和自己的性命, 他自會用盡所有聰明才智與技能, 將飛機平安落地. 這笑話較有爭議的一點是, 副駕駛不會坐上機長座位, 他必定留在原位以最習慣最正常的操作來完成這一趟飛行任務. 想想也是, 坐隔壁的人突然死掉, 任何人心情必大受影響壓力大增, 這種時候變動越小越好, 能夠有平日的五成表現已經難能可貴了.
- 1樓. jasminek2020/06/04 13:33也許有那麼一天! 現代飛機技術上可以不需要人來操作, 或者從地面遙控也是可行, 飛行員是種二十年內會消失的工作. Jerry @ TPE 於 2020/06/14 08:35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