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楊天石文章
蔣介石轉進臺灣後,兩岸對峙數十年,但是雙方仍有秘密往來。
這些往來,既反映中共迫於美國壓力,由「血洗台灣」口號改採
「和平統一」訴求,也反映出蔣介石、蔣經國父子心情的矛盾:
父親公開髙喊「反攻大陸」,兒子說:「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
一面又試圖和中共接觸、談判,討論條件。其間曾經有過機會,
幾乎接近成功,但由於雙方皆內外交困,和平的大門還是未能打開。
在蔣介石統治臺灣時期,負有使命與臺灣當局聯繫,或在兩岸穿梭
奔走的「密使」,自認為是「密使」的人,有過若干位,以蔣介石日記
提及者有以下人士。
張治中
1950年7月23日,蔣介石日記云:
(以下蔣日記中的引號為楊天石所加編者注)
叛逆張治中對我各重要千部來信,又提和平而實為誘降,劣汙極矣。
敬之交來未閱而令其攜回,此時來函,其必共「匪」侵台無法之所為也。
(編者注:在國民黨將領中,張治中長期和中共保持良好關係,人稱「和平將軍」。
毛澤東曾稱「他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真正希望和平的人」。
蔣介石的這一頁日記表明,早在1950年,張治中就開始對退往台灣
的舊日同僚進行工作。
「又提和平而實為誘降」,説明張治中函的主旨是勸説何應欽等
拋棄反共立場,結束內戰狀態,實現兩岸的和平統一。張治中的
機要祕書余湛邦曾回憶説:「張將軍十分重視祖國統一工作,
從1949年到1965年間,在毛主席、周總理直接領導下,對台灣做了
大量的工作,付出了大量的時間精力。」
他舉例説:「在這些信件和廣播中,張將軍反覆提出的重點是,
美國將來必須要拋棄你們,千萬不要對別人存幻想。事實證明,
艾奇遜《白皮書》的發表,已經清楚地表明美國決定拋棄你們。」
《白皮書》發表於1949年8月5日,張治中1950年7月致何應欽
等人函寫於其後,涉及《白皮書》及其以後美國艦隊進駐台灣海峽
都是可能的。本頁日記,表現了蔣介石對張治中的深惡痛絕的態度。
何應欽交給他,但蔣居然不屑一閱,也表現出蔣當時對和中共接觸、
談判的態度。)
曹聚仁
擔任兩岸「密使」,曹聚仁時間最長,往來函件最多,但蔣介石日記
的記載僅有寥寥4條:
1.1958年11月10日:
「據曹諜確報,毛『匪』在其二次停止炮擊『偽』令以前,一面革除
其參謀總長粟裕(因反對停火令)之職,一面親飛廈門前線,強制
停止炮擊後方能實現其停火『偽』令。」
(編者注:曹聚仁此函,所報均誤。1958年9月3日,毛澤東決定自4日起,
對金門停止炮擊3天。10月6日,毛澤東決定暫以7天為期,
停止對金門的炮擊。所謂「二次停止炮擊」,當即指此。
粟裕於1954年出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參謀總長,1958年5月開始在
中共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受到錯誤批評,8月31日被解除總參謀長職務。
曹聚仁所報粟裕「因反對停火令」而被革職,係誤傳。此外,毛澤東
並無「親飛廈門前線」之事。
2.1958年11月28日經兒報告,其又接『匪』諜曹某21日函,
其意有不和則戰,最遲當在明年5月以前,『匪』軍對台必用
飛彈炸平等恫嚇之詞,可笑之至!」
3.1959年4月30日據報,曹奸又致經函。」
4.1971年9月2日曹匪所來情報是半真半假的,季辛吉與周『匪』所談的
主題是騙美國為其安理會中國席次,其他所謂美軍撤出臺灣與和平解放臺灣
等謊言,皆是常談,其用意要騙我與『匪』私自和談而已。」)
(編者注:曹聚仁(1900~1972),浙江人。文史學家、記者。
1940年定居江西贛州。1941年受蔣經國委託,創辦《正氣日報》,
任總經理、總編輯。自此與蔣經國相熟。1958年,在上海出版
《蔣經國論》。1950年移居香港,先後任《星島日報》主筆,
新加坡《南洋商報》駐香港特派記者。
要理解曹聚仁擔任「密使」的經過,需要從1955年說起。
據稱,1955年8月至12月間,曹聚仁曾寫了三封密函給蔣經國,
邀請小蔣派人赴港,由曹簡要報告中共對臺灣當局的和平政策。
臺灣當局視之為「統戰」,未予置理。1956年6月28日,
周恩來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報告,其中談到:
「我代表政府正式表示:我們願意同臺灣當局協商和平解決臺灣
的具體步驟和條件,並且希望臺灣當局在他們認為適當時機,
派遣代表到北京或其他適當的地點,同我們開始這種商談。」
又稱我願意在這裏再一次宣佈,我們對於一切愛國的人們,
不論他們參加愛國行列的先後,也不論他們過去犯了多大罪過,
都本著『愛國一家』的原則,採取既往不咎的態度,歡迎他們為
和平解放臺灣建立功勳。」28日晨,毛澤東審閱此稿時批道「此件很好」。
周恩來的講話迅速引來了正在香港當記者的曹聚仁。1956年7月,
周恩來先後由邵力子、張治中、屈武陪同,三次接見曹聚仁。
曹問:十幾天前,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談到「和平解放臺灣」的票面裏,
有多少實際價值?周答:實際價值和票面價值完全相符。
「臺灣是內政問題,愛國一家,為什麼不可以來合作建設呢?
我們對臺灣,絕不是招降,而是要彼此商談。只要政權統一,
其他都可以坐下來共同商量安排的。」
16日晚,周恩來在頤和園宴請曹聚仁,副總理陳毅等作陪。
8月14日,曹聚仁在香港《南洋商報》發表
《頤和園一夕談——周恩來會見記》,敍述他的北上經過。
自此,曹聚仁成為中南海的座上客。1956年10月1日,
曹聚仁夫婦被邀參加國慶觀禮。3日,北京舉行歡迎印尼總統蘇加諾大會,
毛澤東未與會,而在中南海頤年堂會見曹聚仁。
參加者有張治中、邵力子、徐冰、童小鵬。曹、毛之間有下列對話
(現存資料,曹講得少,毛講得多):
曹:臺灣方面瞭解了第三次世界大戰已經沒有可能,反攻大陸也不可能。
他們曾表示,國共和談,條件成熟時,可能在一個晚上成功。
毛:也可能很快,也可能很慢,但我們並不著急。臺灣以前說,
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現在四年已過了,又改說七年了。
美國怕蘇聯三分,因為蘇聯有原子彈。美國也怕我們一分,
因為我們有影響。當然我們也有點怕美國。臺灣只要同美國斷絕關係
歸還祖國,其他一切都好辦。現在臺灣的連理枝是接在美國的,
只要改接到大陸來,可派代表參加人民代表大會和政協全國委員會,
臺灣一切照舊。臺灣何時進行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則要取得
蔣先生的同意後才做,現在可以實行三民主義。可以同大陸通商,
但是不要派特務來大陸破壞。
談好了可以定個協定公佈。我們現在已不罵蔣介石了。大陸上的人民
對蔣的仇恨也慢慢淡了。我們也不會拿從前蔣對我們的辦法對付他,
因為沒有必要。目前臺灣為了對付美國內部,可以反共,因為他們
要生存。臺灣可以派些人來大陸看看,公開不好來可以秘密來。
我們並不著急去加入聯合國,但進行這種鬥爭是必要的。
我們進入聯合國的條件是:只能一個中國,不僅要進入聯合國大會,
而且要進入安全理事會和其他各種組織,否則就不幹。反對
「兩個中國」這一點,臺灣和我們是一致的。
毛講到這裏,張治中插話道:在反對南越佔領西沙群島問題上臺灣
也是和我們一致的。
毛繼續說道:這次聯合國大會可能美國方面的票仍是多數,
但遲早總要承認我們的。外交關係是要嚴肅的,因為英國在聯合國
還投蔣介石的票,所以只能跟它建立半外交關係,只能派代辦來。
談話結束時,毛澤東告訴曹聚仁:去臺灣見到熟人時代他致意。
張治中則提醒曹聚仁:今天主席提到蔣時稱「蔣先生」,
請注意。10月12日,曹聚仁回港。大概從此以後,曹聚仁就成了「兩岸密使」。
1957年3月7日,西聚仁致函臺灣當局「行政院」副院長黃少谷,
聲稱中共已同意下列條件:
1.基於國共兩黨的對等地位,擇地商談。
2.雙方停止軍事行動。
3.臺灣自治,臺方黨軍政原盤不動,一切聽由蔣介石作主,如由蔣經國
擔負臺灣全責,則陳誠將前往北京任職。
4.中共和美國可建立新的友好關係。
5.國共雙方商談就緒後,台方派遣代表駐北京,並推選代表
參加各種政治機構。
6.北京方面擔負臺灣軍政經費,如美援之額數。
同年5月5日,曹聚仁夫婦再到北京。周總理接見後,
二人離京,先上廬山,看了美廬等處,住了7天。接著,
又在杭州住4日,往返於蕭山、紹興、奉化、寧波,凡兩日。
在溪口,曹聚仁夫婦住進蔣介石故居豐鎬房,到蔣母的慈庵
掃墓、祭拜,所至之處,都遵蔣經國之囑,拍攝照片。
每式三張,寄給蔣經國。
曹聚仁此行,先後兩個半月,至7月16日回港,其間,大陸開展
「反右運動」。曹聚仁擔心這一運動對臺灣當局的影響.希望其動蕩
不至於影響蔣氏父子和中共的談判決心。
7月19日,曹聚仁給蔣經國詳細報告稱:
這一段時期,有著這麼重大的政治變化,也不知尊處意向
有什麼變動?我的報告是否還有必要?因此,我只寫了
一封簡短的信,向鈞座報告,我已經回就是了。
目前,國際形勢如此複雜,聚仁殊不願做任何方面的政治工具,
我個人只是道義上替台從奔走其事。最高方面如無意走向這一解決
國是的途徑,似乎也不必聚仁再來多事了。誦于右任先生讀史詩:
「無聊豫讓酬知己,多事嚴光認故人」之句,為之張然!
以聚仁這兩個多月在大陸所見所聞,一般情況,比去年秋冬間所見
更有進步,秩序已更安定些。聚仁所可奉告台座者,6月13日
我和朋友們同在漢口,晚間且在武昌看川劇演出,社會秩序
一點也沒有混亂過。海外誤傳,萬不可信。
聚仁期待台座早日派員和聚仁到大陸去廣泛遊歷一番,看看實情如何?
千勿輕信香港馬路政客的欺世浮辭。
周氏再三囑聚仁轉告台座,尊處千萬勿因為有什麼風吹草動,
就意志動搖,改變計畫。以聚仁所瞭解,最高方面千勿認為時間因素
對台方有利,這一因素對雙方同樣有利,或許對大陸比台方更有利些。
聚仁為了國家、民族才來奔走拉攏,既非替中共作緩兵之計,
也不想替台方延長政治生命。說老實話,中共當局不獨以誠懇態度對我,
也耐著性子等待你們的決定。希望雙方面,在(再)不必弄機謀,
玩權術,要看得遠一點才是。
7月23日下午,曹聚仁接到蔣經國在贛南時期的親信王濟慈
從臺灣打來的電話,聲稱「G兄(指蔣經國)囑兄耐性,我即來港面談」。
7月27日,曹聚仁再次向蔣經國遞交報告,其.中說依聚仁的推斷,
台方軍事反攻大陸,中共軍事解放臺灣.其結果是相同的,因為,
訴之於軍事,台方軍防即全部解決,甚至消滅,乃是無疑的。
這是實力問題,並非聚仁危言聳聽。只有和平解放臺灣,台座才有政治新機,
中共也可加強建設力量。」
曹聚仁寫這篇報告的時候,王濟慈已經到港。27、28兩日,二人長談,
其中談到了當年5月24日因劉自然亊件而引起的臺北市民暴動,
群眾衝進美國駐台「使館」的情況。據曹聚仁所作記錄:
美大使館保險庫爆炸後,獲得密電本及若干文件……據先後所得側面資料,
華盛頓方面對臺灣方針,支援最高的權位至本屆「總統」任期終了為止。
對老人(指蔣介石)無問題,防阻領導權落入G氏(指蔣經國)手中……
華盛頓方面正在支持在野政黨之聯合行動,以張君勱、蔣勻田、左舜生、
丁文淵、雷震為中心,要他們聯成反對黨,美方屬意胡適做領袖,胡氏未同意……
美方密切注意台方軍隊之行動,切實防止反攻軍事行動之實際化……
美方關心臺灣,正在加強軍亊控制及經濟控制。依密件中所得消息,
美方白宮與國務院對臺灣問題,意見並不完全一致。
白宮方面,似乎想在取得老人諒解時,對中共準備讓步。
國務院方面仍趨向製造兩個中國,對美國有利。
王濟慈向傳聚仁傳達了蔣經國的6點意見:
1. 不論大陸今日局勢實際如何,海外人士總以為爆發了新的危機,
應該坐待變化。此時,派遣訪問大陸的專人,定必增加困難,
老人並無切斷聯絡線。老人囑聚仁多向大陸巡遊,增加彼此之瞭解。
2. 目前情形複雜,他本人就難於來港,尤其在一段特殊時期。以後一切由
W兄(王濟慈)負責聯絡,絕無疏遠之意。
3. 老人曾於閒談中提及,北京方面能否公開聲明於第三次世界戰爭
中表示中立呢?
4. 希望聚仁於反對黨成立時參加反對黨,多接近左舜生、張君勱。
G氏阻止「國是會議」的召開,一旦召集開會,反對黨可能聯合組成。
他希望聚仁以社會賢達地位參加。
5.《蘇俄在中國》乃兩年前寫成,已出版之書,老人面前有許多話
也不便說,聽之可也。請寄語北京友人勿介意。
6.和談雖未成熟,希望依然很大。華盛頓方面對此亊頗感頭痛,
這就是代價。老人謂:華盛頓最怕國軍反攻大陸,我就喊得更響。
9月23日,王濟慈再次與曹聚仁談話,據曹聚仁記載:
W君談到臺北朝野意見的分歧,不獨對戰爭沒有信心,對和平也沒有信心。
在野的黨派,無形之中,有一種相互聯絡呼應的傾向,
即是反蔣家獨佔政權的傾向。這是華盛頓方面從中分化的成果。
G氏近來把意志更隱晦了,即是避免這一種逆風。
G氏似乎有意要造成一個控制政黨的力量。聚仁問及G氏與陳氏
(指陳誠)間的合作可能性,他認為要彼此相服是很難的,
一山難藏兩虎。到了老人身後,這問題就很難了。所以和談要成功,
最好在老人身前。台方一般人的看法,中共乃是G氏的政治資本。
他們並不明白,中共對G氏與陳氏是一視同仁的。
……聚仁問及G氏能否派員到北京去試探呢?W君說人是一定要派的。
不過老人還遲疑著,以為不要太露痕跡。
王濟慈到香港後,向曹聚仁表示,蔣介石對曹有「獎惜之意」,
也轉達了蔣介石提出的問題,9月23日,曹聚仁答復蔣介石:
今日解決臺灣海峽問題,除了和平談判以外,是否還有其他途徑可尋?
看來是不會有的了。美國方面明明表示無所愛於國民黨政權,
一切只是為著美國利益而考慮,那就談不上什麼道義的了。
中共方面,當然也無所愛於國民黨的政權,但在考慮中國的利益,
就連帶考慮到國民黨的利益,兩害相權取其輕,這是和談的基礎。
12月11日,曹聚仁與王濟慈繼續談話。曹表示希望知道蔣經國
新意向和蔣介石的「決意」。王稱:蔣經國的情緒「近來還不錯,
不過,他的心境,這些年都是這麼沉鬱,沒像先前那麼開朗的」。
至於蔣介石的用心,王稱一向是多角形的,「我也看不出有什麼大變動。」
12月11日,曹聚仁再次回答蔣介石提出的問題。
曹稱:今日最大的秘密,還是和談的真正進度,真所謂「草色遙蓿近卻無」也。
曹的回答共4點:
1.指出台方所得情報,「都缺少全面的與社會的觀察力,不免人云亦云,所以落空了」。
2.說明「主政的政黨,在社會建設時期,便等於總工程師,其他政黨便等於
各部門的工程師」和談成功之後,並不等於國民黨勢力的消滅,而是由
國民黨來擔任臺灣方面的建設工程」。
3.說明反右情況,民主政團人士不會懷有「推翻目前政權」的「愚笨」目的。
4.說明「我們應該面對現實,承認中共擔當建國的總工程師」,
「斷了『再革命』的念頭」,「幫著消弭海外那些存著『彼可取而代之』的野心家」。
最後,曹表示「中共的成功,就是我們的成功。我們可以幫助中共求進步的」。
從蔣介石提出的上述問題看,蔣介石的思想有所鬆動。
1958年1月,蔣經國囑咐王濟慈再到香港,向曹聚仁傳達幾項重要建議,
赴北京取得諒解。王於14日到港,對曹稱:今後一年中,海峽問題將有
決定性的改變。所舉事證之一,嚴家淦赴美接洽增加經濟援助,
沒有結果。美國當局受朝野輿論壓迫,非承認中共不可。
事證之二是,蘭金大使離台前,曾與蔣介石密談三次,以友誼地位表示,
臺灣對美國的依賴心不可過深。蘭氏稱,兩個中國如不能實現,美國只能放棄臺灣。
王傳達蔣經國的意見道大方向,在這樣的國際形勢下是不會變的,
囑曹聚仁轉陳京中友人,盡可放心
當年8月23日,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向金門、馬祖的國民黨軍進行
警告性炮擊。事前,毛澤東召見曹聚仁,要他將這一消息通知台方。
9月8日,周恩來接見曹聚仁,分析美國目前是虛張聲勢,金門、馬祖
的蔣介石軍隊有三條路可走。一是與金門、馬祖共存亡。二是全師而還。
金、馬駐軍占國民黨軍的三分之一。這個數字,我們不在乎,
對蔣介石有作用,可以作為對美國講話的資本。
三是被美國逼迫撤退。這條路是很不光彩的。
9月11日,曹聚仁即將返港。10日,周恩來再次接見曹聚仁,
託曹以最快辦法轉告臺灣方面:為了寬大,給蔣介石面子,
我們準備以7天的期限,准其在此期間,以軍艦向金門、馬祖
運送糧食、彈藥和藥品。前提是絕不能由美國的飛機和軍艦護航,
否則我們一定要向蔣軍艦隻開炮。內政問題應該自己來該判解決。
可以告訴台方,學學西哈努克的做法。美國可以公開和我談,
為什麼國共兩黨不能再來一次公開談判呢?
9月22日,周恩來致函毛澤東,認為「在目前形勢下,對金門作戰方針,
仍以打而不登,斷而不死,使敵晝夜驚慌、不得安寧為妥」。」
我實施對金門轟炸更不相宜,因這樣做,恰好給蔣介石空軍
以轟炸我大陸的機會。」)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1樓. 安歐門2025/08/11 09:20
其實當年一切都是美英蘇強權鬥法,國共兩黨不過嘍囉代理人,
演來演去如同兒戲,自吹自擂貽羞歷史,人民受害最大,
即使今日中國已經強大許多,兩岸仍然是美國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