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習慣了,大概不覺得,小肉球回台灣卻發現很多以前沒有的東西,所以會東問西問。前天早上在公園看到涼亭婆婆媽媽群聚聊天,其中一位提著塑膠袋,俺近前試問:請問這個叫芋頭莖嗎?她們要花卅秒鐘才給答案:是!
要花卅秒鐘才得到答案,因為老人家們反應太慢。這群婆婆媽媽每早佔據涼亭,有一次,俺清理狗糞後,將紮妥的塑膠袋(俺一向紮好,以免拾荒人沾到髒)置入涼亭旁垃圾筒,被她們批評,大呼小叫俺,要俺回頭拿走,說扔到垃圾筒髒,是狗大便咧,命俺扔到涼亭後大排水溝內。
這回,輪到俺反應慢瞭!都是七老八十的婆婆輩,俺乖乖從市設垃圾筒拾起,不扔至大排,反對污染水源。事實上,俺對扔擲廢棄物到水溝或溪流十分感冒!常看到衣冠楚楚、有教育背景的飼主不清愛犬狗糞,有的清理後,連塑膠袋扔入排水溝裡,真是太沒有公德心和環保常識了!
俺乖乖聽話走了幾步,警覺不對!俺幹嘛這麼聽話呀!俺走回去,當著這群婆婆媽媽的面,再把狗糞袋扔入垃圾筒,對她們說:Sorry,我不必聽妳們的話,扔到排水溝才違法咧!
嘻嘻,往後經過,她們全停嘴對俺行注目禮。俺才不管她們,俺不在乎她們蜚短流長,日久見人心,久了,俺在社區一概沒有敵人。
話說芋頭莖,發現它變成一種食材,又叫芋橫。
*芋横就是芋葉柄(http://www.cntmd.com/food/yinshiwenhua/200812/07-23020.html潮汕信息网)
芋是一種很早就被人類馴化的作物,既可為主食又可做菜蔬。古人種芋,還有一個目的︰用它來救飢荒,度凶年。對此元代王禎的《農書》是這樣解釋的︰“蝗之所至,凡草木葉靡有遺者,獨不食芋。”這是因為芋能分泌一種黏液,這種黏液對蝗蟲會起什麼作用我不清楚,但知道人的皮膚沾上了往往會腫脹發痒。還在很小的時候,大人已經教會我,遇到這種情況要烤火才容易復原。
有資料說芋原產于亞洲南部(中國、馬來半島等)的熱帶沼澤,韓江流域算不算原產地還沒人研究過,但我知道潮人對芋有很特別的理解。還在北宋的時候,潮人吳複古就跑到惠州教蘇東坡烤芋,蘇東坡為此特地寫下了《煨芋帖》。而我們知道,蘇東坡不但是公認的大美食家,還生于“芋鄉”蜀地(因為《史記》說過四川“下有蹲鴟,至老不飢”),沒有真本領是不可能讓他信服的。到了元代,潮俗又將中秋吃芋稱為“剝鬼皮”和“食胡頭”,用民間秘語的模式來反抗胡元的暴政。而在潮州菜系中,芋食也有突出的地位,除了常見的反砂芋條,太極芋泥、油炸芋粿、芋頭香飯、香芋魚頭等名饌之外,還利用芋的葉柄烹製成一類很特殊的美食。
芋與萬年青同屬天南星科,是一種觀賞性很強的植物。所謂芋葉如荷,長而不圓。這種橢圓形的美麗葉片由長而多肉的葉柄支撐著,顯得亭亭玉立,這種葉柄潮俗就叫“芋橫”。再往下才是長在地底被稱為芋的叢生根莖︰大的叫芋頭或芋母,小的叫芋卵。有些人不懂,將長在地面上的葉柄亂稱為芋莖。有趣的是,潮語對這種摸不著頭腦的人常以芋為喻,用反詰的口氣問他︰“你知地塊(那裡)是頭地塊是尾?”
如果將芋的葉柄橫切,會看到一個新月形的剖面,裡面有大量的氣腔。這是沼生植物的特徵,我們也可以在泛濫成災的水浮蓮身上得到印証。一經晒干,氣腔就會收縮,體積會大量減少──這只是從便于貯藏的角度進行解釋。實際的情形是,芋的斬獲季節集中于初秋,大量的芋橫棄之可惜,于是將它們晒干后貯存起來,等到菜蔬稀少的時候再慢慢食用。
晒干后的芋橫居然比新鮮的還好吃,不但有更豐富的口感,還因為干縮的氣腔在膨脹后更能吸納湯汁中的滋味。由此我還設想,雖然道統的潮州菜譜中只有芋橫燉排骨和芋橫炒豬肉等幾種,但我們完全可以根據干芋橫的特性推陳出新。比如參照《紅樓夢》中王熙風向劉姥姥介紹的“茄鯗”做法,用雞油、雞脯子肉並香蕈反覆煨炸,讓當代的劉姥姥也搖頭吐舌一回。
*阿公阿媽的最愛 古早味臺菜 (新唐人電視 www.ntdtv.com)
【新唐人2009年3月22日訊】地瓜葉除了清炒,其實還能有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料理,一家古早味餐廳就讓70年代才有的皮蛋地瓜葉重現在90年代。此外,幾乎沒人要吃的芋橫,店老闆也端上桌,獨特的料理方式讓這道北部罕見的傳統古早菜成了阿公阿媽的最愛。
我們在找芋頭,不過這一回的主角是芋頭上面的這一節,走進灶腳,這一盤芋橫正要下鍋,食材很簡單,事前煮到鬆軟不爛的芋頭塊以及燉爛的芋橫,蔥薑爆香後快炒起鍋。
老闆說以前窮人家芋頭拿去賣錢,芋橫都是關起門來自己加減吃,所以這年代要吃到芋橫不容易,而聞起來原以為是芋頭塊的香氣,沒想到芋橫一入口,立刻嚼出濃濃芋香味,口感非常特別。
而把70年代的古早味重現在90年代的還有這道皮蛋地瓜葉,薑片爆香後,拌炒皮蛋再下地瓜葉,滋味甜潤還帶點微微的辛香,很下飯。
芋頭莖(dino.pixnet.net/blog/post/8018433)
炒芋橫(husky2008abun.pixnet.net/blog/post/26516188)
*豆醬炒芋頭梗肉絲 【主廚】:陳淑芳
http://tw.myblog.yahoo.com/jw!lbUkwneYFRmFzAfYnkrwjzRf/article?mid=3039&page=0#6356小白兔的家部落格
【菜名】:豆醬炒芋頭梗肉絲
【材料】:芋頭梗2支、肉絲4兩、小辣椒1支、乾香菇2朵、薑絲適量、黃豆醬1大匙
【做法】:
1芋頭梗撕去外皮後剝成塊狀備用。
2小芋頭用刀切成塊狀備用。
3辣椒去籽切片、薑切絲、香菇切絲備用。
4起鍋加油放入辣椒,再把薑絲香菇下去爆香後,再放入肉絲炒勻。
5依序放入芋頭梗、小芋頭、水拌炒均勻後,接著把黃豆醬放入加水淹過食材;蓋上鍋蓋燜煮20分,即可起鍋盛盤完成「豆醬炒芋頭梗肉絲」。
小常識:
1.撕芋頭梗外皮的時候,最好帶塑膠手套,不然手會癢。
2.炒芋頭梗油要放多一點,吃起來才不會咬人。
3.我娘家媽媽的煮法是只加蒜頭 薑 酒 米醬(黃豆醬)下去炒,也是很好吃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