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為白頭翁平反:城市三俠之一的白頭翁
2009/07/02 09:49
瀏覽10,178
迴響0
推薦10
引用0

這幾日,在他處,和一位網友聊天,他老兄長篇大論斥罵白頭翁,恨到骨髓!說白頭翁破壞力強,老把他的植物吃掉。此君之恨意如山之高,如海之深,罵起白頭翁來洋洋灑灑、咬牙切齒,把白頭翁罵到狗血淋頭!俺一直容他發洩,今日決意為白頭翁平反,順便氣他一氣

鳥友口中的「城市三俠」就是白頭翁、綠繡眼、麻雀。白頭翁別名為白頭殼仔、啼明鳥,棲息於平地至中海拔的樹林,常集體活動,叫聲類似「巧克力」。

*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linwang3/3/1312893912/20090523204347/
白頭翁(鵯科/留鳥)
英文名:Chinese Bulbul
學名:Pycnonotus sinensis
俗名:白頭殼仔
特徵:頭至頸部為黑色,後頭部有一大塊白斑,演後亦有一塊白斑,胸部呈淡褐色,腹部為白色。翼面呈黃綠色。
習性:本種為中低海拔與平地鳥類,廣泛分布於台灣西部、宜蘭,南部則以楓港附近為界線。花東地方未見白頭翁,然而另有一種十分相似的特有種烏頭翁在此分布。這種在生態上頗為特殊的地理區隔,十分有趣。本種叫聲很像口中含著一粒彈珠似的:「巧克力、巧克力」。以槳果為主食,偶爾也吃一些小昆蟲。園區普遍分佈。

*鳥爸、鳥媽護雛鳥 真情流露 2009/06/30 記者房佳申/新竹報導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630/17/1m7iy.html

現代社會不是父母棄養兒女,就是兒女變相弒親,在人類的世界裡充滿了怨恨和不滿,卻不知,飛禽世界裡有看不到的親情,牠們和人類一般照顧下一代既細心又溫馨,不離不棄、噓寒問暖,非常感人內心。住在竹東鎮康莊街一戶李姓人家,李媽媽傍晚時分在自家的小公園乘涼,沒想到突然間,有一個不知名的東西正好掉在頭頂上,而且還會動,拿下來一看才知道,原來是一隻沒有長羽毛的小雛鳥,她以為小鳥受到鳥父母的棄養,便好心的將牠帶回家中飼養,意想不到的事情卻接連著發生了。

小雛鳥出生沒幾天,身上的鳥毛稀稀落落,根本都還不會自行進食,必須依賴「餵食」...小雛鳥宏亮的叫聲引來了一對「白頭翁」在籠子前面打轉,邊轉邊叫,聽聲音好像是很興奮又快樂的感覺,過一會,其中一隻白頭翁叼著蟲子餵小雛鳥...原來這隻小雛鳥就是白頭翁所產下的小孩,這對鳥父母在公園的棕櫚樹上產下兩隻小白頭翁,一隻不小心從鳥巢中掉下,一隻還好端端的在鳥巢裡頭,鳥爸爸、鳥媽媽找到心愛的小孩後,每天都善盡為父、為母的職責,天天餵食蟲子、螳螂、蝴蝶、果子,站在高大的棕櫚樹上守護雛鳥。

盡職的鳥父母為了兼顧兩邊的雛鳥,一天餵食二十幾趟,下雨時也沒有間斷過,餵完了主餐,白頭翁還會以試探方式,將鳥嘴測探雛鳥是否會口渴,摘些小果子或是門前種的石蓮花給雛鳥解渴。

*知恩圖報的白頭翁http://www.jkforum.net/archiver/tid-801600.html


南投縣集集鎮一家水果攤養了三隻白頭翁,這三隻小白頭翁一點兒也不怕生,客人上門時,不但不會飛走,反而會在秤水果時跳到過磅秤上,不知是否意圖增加水果的重量,以回報主人?讓主人能夠賺更多錢。

一般的白頭翁
資料來源:奇摩新聞 捷克論壇 » 世界不可思議 » 知恩圖報的白頭翁

*小白頭翁尋親記http://web2.nmns.edu.tw/PubLib/NewsLetter/91/177/11.htm,文‧圖/台中縣文光國小劉漢維老師)

  「老師!老師!這是一隻剛從樹上掉下來的小小鳥,是我們在西邊遊戲區榕樹下掃地時撿到的,牠好可憐喔!一直叫,一直叫的,好像正在呼喚牠的媽媽!」
  「老師!怎麼辦呢?」
  「要拿什麼食物餵牠?」
  「老師!牠會不會死呢?」
  「牠會活下去吧!」
  
  一天清早剛走進辦公室,不久,一群三年級的小朋友簇擁著,手裡捧著一隻小鳥,興奮地湧進辦公室,一連串的問號,為的就是希望能使這隻小鳥活下去,回到牠母親的懷抱,回到大自然中快樂生活。小朋友們個個天真的表情,一雙雙眼睛望著我,好像已經替這隻小鳥找到希望似的。

  妥善處理這隻幼鳥的最好方式是如何呢?一時之間我也束手無策,一來自己沒有經驗;二來我知道一隻小鳥一天需要吃下十幾條毛毛蟲,我根本無法找到足夠的小蟲供牠吃飽;三來就算短時間內可以餵飽牠,卻也無法維持長久,小鳥終究要回到親鳥身邊。由親鳥餵食、教導飛行技巧,牠才有活下去的希望,更何況牠原本生活在無憂無慮的大自然原野之中,悠遊翱翔於天際,我們怎麼忍心將牠養在鳥籠內,剝奪牠自由的權利呢!甚至有些小鳥被人類捕捉之後,不吃也不喝,抑鬱而終。果真如此,小朋友救牠的愛心,對這隻白頭翁反而是一種傷害呢!

  將白頭翁置於辦公室旁柏樹的枝條上,老師們個個屏氣凝神地躲在窗戶邊,觀看白頭翁的未來命運會如何發展。

  白頭翁以腳爪抓住枝條,但總是站不穩,好像隨時會摔下去似的,雖然張開翅膀以維持平衡,但還是不時發出叫聲,並常常移動位置,似乎在呼喚牠的母親快來解救。突然,想努力振翅一飛,終究因翅膀力量不足,反而落下地面。為了免於讓牠成為貓兒的嘴中物,我只好再次將其捉住置於樹枝上。當然,其間叫聲不曾中斷過。

  大夥兒都擔心這隻可憐的鳥兒,到底能不能找到親鳥呢?不知經過多久,樹上竟然出現另一隻發出同樣叫聲的鳥兒。兩隻鳥輪流叫著,似乎試著互相辨認。我們最初也找不到另一隻鳥的位置,但隨著叫聲的逐漸接近,終於看到牠的長相,很明顯地是一隻白頭翁成鳥,從牠急促的叫聲中,我們隱約可以感受到親鳥尋子的憂心如焚。牠並非一下子就飛近,而是叫了叫後,再靠近一點,叫一次再移近一點。最後成鳥和幼鳥終於互相比鄰而立,依據幼鳥的叫聲確認之後彼此已無畏懼。隨後又見到另一隻成鳥也飛過來相認,至此,我們判斷這三隻白頭翁為一家人是錯不了的!

親鳥聽到雛鳥的鳴叫,警戒性地逐漸接近雛鳥
 
  後來,一隻成鳥陪在幼鳥的身邊,另一隻成鳥則飛出去,不久又看到牠的嘴喙上刁著蟲兒飛回來,親自餵食幼鳥。就這樣一次又一次飛去、飛來,幼鳥終能免於饑餓,站得越穩,我們也才放心,幼鳥可以在親鳥的細心照料下成長、茁壯。

  第二天早晨,放置小鳥的位置已不見小鳥的蹤影。正納悶時,卻聽到鳥叫聲,循聲望去發現小鳥是在較高的樹枝上,遮蔽的效果較好,不易被發現。幼鳥在親鳥的照拂下,身體比較壯,翅膀比較硬朗,已經能飛得比較高了。至此,我已完全相信牠們可以健康快樂地自由飛翔,不必再為牠們操心了。

雙親輪流餵食,再逐漸帶往樹林高處,終至離開

  我自己非常慶幸,能以最妥善的方法使迷途的幼鳥安全回到親鳥的身邊,這種經驗讓我們每一位老師學會以最自然的方式處理大自然的事,就是最正確的方法。

*好心人救雛鳥,白頭翁義當奶媽【來源︰重慶日報】  

  一只出生不久的雛鳥雨夜受傷掉落門前,好心的人將其救起帶回家。沒想到,第二天,放置小鳥的窗戶前卻相繼飛來三對口銜蟲子的鳥兒……

  10天前,住在渝北大帝花園的黃先生下班回家,發現門前一個小肉團正在撲騰。仔細一看,竟是一只尚未長羽毛的雛鳥。黃小心翼翼地將小鳥捧回家,安置在一只塑膠桶裡。

  第二天,黃妻將塑膠桶放在敞開的窗前,沒想到奇跡發生了︰上午10時左右,一對麻雀飛到窗前,圍著塑膠桶嘰嘰喳喳叫個不停,其中一只還將口中青虫喂給雛鳥;中午時分,窗前又來了一對銜著飛蛾的喜鵲,圍著雛鳥飛了幾圈后,雌喜鵲將飛蛾一點一點喂到雛鳥大張的口中;下午,一對白頭翁又不請自來,一只停在窗前樹枝慈愛地盯著雛鳥,另一只又將口中食物喂給雛鳥。 
 
白頭翁呵護雛鳥  

  幾對鳥兒輪番銜著食物喂養雛鳥讓黃先生夫婦驚喜不已。但附近貓、狗較多,害怕雛鳥受到傷害,第3天,黃先生特地買來鳥籠為雛鳥安家。之后,又買了麵包虫為雛鳥喂食。但鳥籠放在室內,喂食的大鳥無法接觸雛鳥,好幾次回家,黃都發現銜著食物的大鳥夫婦在窗外“打旋”。

  第4天,因為上班忘了關窗,黃先生回家時竟發現一只成年白頭翁飛到了室內,圍著雛鳥的籠子轉個不停。黃先生索性將白頭翁也引進了鳥籠,從此,雛鳥喂食的問題再不用黃先生操心──只要雛鳥一叫,白頭翁便會像母親一樣銜起籠內麵包虫小心翼翼喂食

  昨日,記者在黃先生家看到這對相處融洽的“母子”。在白頭翁的悉心照料下,雛鳥已經長出羽毛學著飛翔。令人稱奇的是,雛鳥除了翅膀上的黃色羽毛與白頭翁顏色相似,其他地方並無相同。(記者 張一葉 余彥姝/文圖 來源 華龍網 2006-06-15)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其他
自訂分類:生態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