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肉球這幾日胡玩起來,和網友在尬膽氣,大陸朋友端出蛇酒,俺就去找蠍子酒,找資料找的樂在其中,居然碰到一系列的蠍子食譜,菜名道道端雅,做工個個精緻!有趣,有趣!更碰到台灣論壇的次論壇專門迷戀毒物,註冊的會員竟然拿五毒蛇蟲作為頭像,他們專門討論有毒的動物和植物,越可怕,毒性越高,獲得的掌聲越響亮。
俺在胡玩期間碰到羊蠍子,乍看以為又是一道蠍子料理,深入了解之後,原來和蠍子毫無關係,那是老北京最心愛的美食,俺瞧了真恨不得在台灣也能吃到羊蠍子!聽說高血壓病患不能吃咧!俺就益發賭咒想吃瞭!聽吃過的陸友說,啃完吸完羊肉羊骨之後,拿羊蠍子湯涮粉絲、木耳、蔬菜,人間至樂也!
*羊蠍子 Lamb Spine Hot Pot(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2110.htm)
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羊蠍子, 按照北京當地有名的"老誠一鍋"聯鎖店的說法:羊蠍子就是羊大樑,因其形狀酷似蠍子,故而俗稱羊蠍子。而羊蠍子火鍋的主料就是羊蠍子.羊肉的特性為味甘性溫入脾腎經,具有補虛勞形衰、祛寒冷益腎氣、開胃健力、通亂治帶、助元陽、生精血等輔助功效,其中祛寒冷,助元陽可立見功效。
羊蠍子低脂肪;低膽固醇;低血糖;高蛋白;富含鈣質。易於吸收,有滋陰補腎,養顏壯陽功效。是養生美食,常食用者延年益壽,青春永駐。
以羊蠍子為主料的清湯羊蠍子火鍋在我國北方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因其富含鈣質,而且易於吸收,故而在民間中常以此為土方醫治骨質疏鬆症者.
而在原清湯的基礎上加入麻椒,辣椒,豆豉,桂皮,小茴香,胡椒,乾薑,良薑,砂仁,丁香,山奈,白芷,北耆,生地,蓽撥,草果等30多種純天然中藥材香料精心熬製老湯,羊蠍子原料只用內蒙古地區的5─6個月大的羔羊,經泡,挑,燒,煨,燜等十幾道工序方可出鍋,其味微麻微辣,不柴不膩,既保存了原清湯火鍋的營養精華,又迎合了現代人的口味,連一向不喜歡吃辣的溫州人也大呼上癮。
要說羊蠍子的由來,那得追溯到康熙年間了。我記得好像是蒙古王爺奈曼王,有次打獵回來路過後院聞見香氣撲鼻。跟下人打聽才知道是新來的廚子給下人們燉羊脊骨吃呢。王爺一嘗,美味啊。然後看脊骨那形狀酷似一只蠍子,就起名為“羊蠍子”並且作為府上的食譜。結果後來就傳到民間了。
其實羊蠍子也沒什麼新鮮,就是支一大鍋,燉上羊蠍子,然後加調料和香料。吃的時候呢,是先啃肉再吸髓。就那吃相,非但不雅觀,甚至有些野蠻。可話說回來,這吃像怎麼看怎麼透著股豪爽﹗論味道,就一個字兒,美﹗多說幾句呢,可謂肉香湯鮮。這肉是既不塞牙,又無膩味兒;這湯,你想羊龍骨頓的湯要是不鮮都新鮮。
這羊蠍子就跟涮羊肉一樣,絕對是冬天兒最好的吃喝。再適當來點兒白酒,暖胃壯陽補身體,還美了您的舌頭,何樂而不為呢?
羊蠍子堪成是一種物美價廉美食小吃,主要原料採用羊身上營養最豐富、口感最鮮美的羊龍骨──帶裡脊肉和脊髓的從頸項到尾尖的完整的羊脊椎骨,那一節一節的羊龍骨從橫切面上看去,成“丫”字狀,而那“丫字狀”的下面,還有一個小的分叉,這就是蠍子張揚的形狀了,“羊蠍子”因此而得名。
羊蠍子是回民的道統食品,從2001年起在北京開始火爆起來,至今興盛不衰。有些人一直不吃羊肉,卻對羊蠍子情有獨鐘,羊蠍子本不是登大雅的東西,幾十元錢就能買一小盆,但卻能在競爭激烈的京城餐飲市場佔據一席之地,其原因在於︰一是羊肉是溫性的食品,屬於冬季滋補最好的食品,骨頭上肉也是最好的肉。二是羊蠍子火鍋經濟實惠,適合不同的人群,可以說男女老幼、富貴貧賤都能用。三五知己、親朋好友在一起吃羊蠍子也很有情趣。三是最近幾年羊蠍子火鍋的做法有改進,風味、品種有所擴大。像白湯、紅湯、麻辣等不同風味適合不同的人群。另外,和牛肉相比,羊肉是比較安全的食品,不容易使人發胖。羊蠍子吃起來也沒有豬排骨那麼膩。
俗話說︰“吃豬不如吃牛,吃牛不如吃羊。”而羊蠍子又是羊中精品----其肉香嫩而不膩,其骨多髓而不滑,其湯濃香而不膻。喜食肉者,解饞而體不長胖,營養而脂未增高。所以說,身體肥胖者,血壓、血脂高者宜食羊蠍子以代豬牛。而且,據專家稱“更具有滋陰清熱、養肝明目、補鈣益氣之特效。”(引自李波《在鄭州吃糊辣羊蠍子》)
從營養角度看,羊蠍子具有滋陰清熱,養肝明目,補鈣益氣,強身壯體之功效。
其次,羊蠍子有“補鈣之王”的美譽。羊蠍子經過長時間的燜,有利於促進鈣的吸收,達到補鈣的功效。故老年食之能緩解骨質疏鬆,中年食之,能養顏美容,少年食之,能健腦增高,並對患有慢性結腸炎、胃炎、氣管炎等症狀有明顯的療效。對工作、學習疲勞困倦,可起到加油充電的作用,堪稱老少皆宜,四季均享的上乘美味佳肴。
羊蠍子一般有兩種做法,一種是紅湯,一種是白湯的,我覺得白湯羊蠍子比紅湯的羊蠍子的味道更鮮美。
首先,要準備十斤羊的脊骨,二斤羊的腿骨,將羊的脊骨按著骨頭節剁成塊,再把羊腿骨剁折,然後一起放到鍋裡用熱水燙一下,把羊的腥膻味和血污去掉。將用水燙完的羊腿骨擺在鍋底,再將羊脊骨擺放在羊腿骨之上,然後添水用猛火燉,在水還未開之前將花椒、大料、草果、白芷、小茴香、孜然、香片、肉蔻、桂皮裝進調料盒之後,再和新鮮的薑片、蔥段這些調料放入鍋裡。
鍋裡面的水開後,放入雞精和少量的鹽,然後將爐火調小用中火燉,大概在半個小時之後吧,要打開鍋蓋看看,用筷子扎一下,如果能夠扎入羊肉裡面,說明羊蠍子已經熟了,此時,將爐火調成小火,慢慢地燉製,大約需要一小時左右,再將爐火調成微火,再燉製大約再過一小時吧,就可以食用了。
製作心得︰
1.鹽在一開始要少放,因為在吃的時候如果味道淡,可以再加鹽,而一開始鹽要是放多了,肉就會不容易燉爛。
2.在燉羊蠍子的鍋裡放羊腿骨,可以使羊蠍子的味道,更加鮮香。
此外,由於羊的脊骨部位肉質鮮嫩,骨髓營養豐富,對人體有益腎補虛、健腦的功效。
但是要注意︰高血壓病患不適合吃羊蠍子。建議人們在吃得時候最好能配些冬瓜、木耳等菜蔬。
羊蠍子的盛行也衍生出一個文字問題來,就是大多數餐館都把“羊蠍子”誤寫作“羊羯子”。“羯”字的音義與“蠍”字都大相徑庭。蠍,節足動物,長有一對螯,四對腳。羯,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一‧羊》︰“去勢日羯羊。”所謂“羯羊”是閹割過的公羊。把“羊蠍子”誤寫成“羊羯子”者,大概以為與羊有關的東西自然該用羊偏旁,而不知其得名和蠍子有關,因此以訛傳訛。
老做法是清湯羊羯子,而現下流行的是濃湯羊羯子。把整根的綿羊脊柱照著8到10厘米一段鋸好後,用清水泡上10到12個小時,接著再煨上兩小時料。這個料是各家的獨門秘方,講究點的據說要用到當歸、陳皮等一共30多種材料。把羊羯子用大火煮開後,再用小火咕嘟上3個小時。這還沒完,還得再燜上5小時。最後,就著蒸騰的熱氣,羊羯子終於可熱鬧上台了。
製作心得︰
1.鹽在一開始要少放,因為在吃的時候如果味道淡,可以再加鹽,而一開始鹽要是放多了,肉就會不容易燉爛。
2.在燉羊蠍子的鍋裡放羊腿骨,可以使羊蠍子的味道,更加鮮香。羊蠍子︰過足吃肉的癮(中國台灣網)
*誤稱為“羊羯子”的“羊蠍子”:最最地道的北京菜!(新華網精彩中國飲食頻道) (圖:吃四方網站)
會議一結束,我們就呼朋喚友上了計程車,七拐八彎,停在了一處面臨交通橋的橫街,那店家赫然三個大字--“羯子李”,名字怪怪的,那感覺似乎乃古龍小說裡丐幫的邦主,也像是《八仙過海》中身有殘缺的道家。
包房是事先預定的,穿過廳堂的一小桌一小桌的熱氣騰騰的火鍋,就已經對“羯子”的“遺骨”驚詫不已,桌邊堆著一節一節的,好像是縮小了的恐龍的脊柱骨﹗待我們坐定之後,便開始接受田申兄關於“羯子”的啟蒙教育。“羯子”全稱為“羊羯子”,既羊的脊柱。一大陀一大陀的,從火鍋裡撈出來,沾著大醬吃,讓人體會到北方漢子那“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豪情﹗羊羯子肉既不塞牙,又無膻味兒,的確是我吃過的最好的羊肉﹗湯也十分地鮮美。主人告之,這肉這湯有壯陽補腰之功。中醫有吃什麼補什麼的說法,有一定的科學依據。我的腰早年當知青挑擔時受了腰傷,三十多年來發作疼痛不計其數,但愿這意外的美食,能多少緩解這腰椎的老傷﹗想著想著,就吃得更香了。
我曾屢屢在美食小廣告裡發現了“羊蠍子”,到底是“羊蠍子”還是“羊羯子”引起了我的興趣,凡吃我都要“打破沙鍋問到底”,來一次“精神再消化”,也算是在“羯子李”飽食之後的回味。熟是熟非,顯然《現代漢語詞典》一時半載還無力了斷這樣的別異。關於“羊蠍子”的說法很多,結合本人的所見所吃,那一節一節的羊龍骨從橫切面上看去,成“丫”字狀,而那“丫字狀”的下面,還有一個小的分叉,這就是蠍子張揚的形狀了,“羊蠍子”因此得名。據悉,上海極有影響的刊物《咬文嚼字》曾以《北京街頭的錯別字》為題特撰文批評了諸多店家把︰“羊蠍子”錯寫成“羊羯子”。
可惜店家們不以為然,或根本就不賣賬﹗從網上的引擎搜索可以發現,“羊羯子”的使用頻率已經明顯超過了“羊蠍子”。“羯子”之流振振有辭︰“羊羯為羊之龍骨,狀似楔子,其肉為羊之精髓。曾為羯族與蒙古族人所喜食,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尤好食之。”公有公說,婆有婆說,無所不用其極的廣告真叫人苦笑不得,連成吉思汗都被拉出來示眾了,換它個偏旁又何足掛齒?﹗我以為問題的關鍵是,帶“虫”字邊的“蠍”字可能會影響一些食客特別是南方美女們的胃口,而“羊”字邊的“羯”字對天下的羊肉愛好者來說,似乎更有一種莫名的誘惑﹗
嘿嘿,這該是進入了語詞學家與美食家聯席探討的範疇了。(作者︰ 鄭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