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很喜歡豆腐皮,所以介紹三式豆皮美食:豆腐皮包子、豆腐皮春捲、和稻荷壽司。俺從前在朝廷做小吏,工作關係令俺吃遍山珍海味,特別記得吃過一次豆腐皮包子,裡頭的饀為韭黃、豬肉、冬菇、蝦仁等,外邊的米黃色包子皮薄如蟬翼,豆皮滑嫩可口,入口毫無豆腥味,記得蒸籠端上桌個個包得玲瓏可愛,比燒賣稍微大著一點。那是畢生頭回品嚐豆腐皮包子,俺在吃它時心想怪不得晴雯會愛吃它,做得好,包得巧,以豆腐皮代替麵粉,可讓包子皮更薄。然而日後再碰到的豆腐皮包子都乏善可陳,問題出在廚師無法袪除豆皮的豆腥味和粗糙質感。下圖大洋網做的豆腐皮包子與俺吃過的葷包子不同,俺估計這素包子的豆皮兌加了酵麵。
至於豆皮春捲,俺吃過的都挺不錯。小肉球不能接受和食,不曉得為什麼,天生如此,關東煮和稻荷壽司是唯獨兩個例外。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http://eat.sina.com.cn 大洋網
豆腐皮包子
〔原文摘錄〕寶玉笑道︰“好,太渥早了些。”因又問晴雯道︰“今兒我在那府裡吃早飯,有一碟子豆腐皮的包子,我想著你愛吃,和珍大奶奶說了,只說我留著晚上吃,叫人送過來的,你可吃了?”(第八回)
〔考証分析〕豆腐皮,一名豆腐衣。李時珍《本草綱目》說︰“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凡黑豆、黃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綠豆之類皆可為之。造法︰水浸搗碎,濾去滓,煎成,以鹽鹵汁或山礬汁、或酸漿醋澱,就釜收之。又有入缸內,以石膏末收者。大抵得苦、咸、酸、辛之物,皆可收斂耳。其面上凝結者,揭取晾干,名豆腐皮。”清代以豆腐皮作包子,有數種做法,一為豆腐皮包裹餡心,如紙包之四折,成方包,以蛋清糊其封口,上籠蒸之;一為用豆腐皮裁成小片,包餡成兜子,以麻線收口,蒸熟成型,再去麻線。亦有以豆腐切碎,拌調味品為餡,包麵皮,蒸熟。看名稱“豆腐皮包子”,似為前者而非後者。豆腐皮包子清代亦為貢品,清宮御膳檔案中有此物。
〔DIY製作方法〕用豆腐衣(北方叫油皮、豆腐皮)與金針、木耳、香菇、青菜等製餡,包成素菜包子。此為一簡便製法.
下頭的豆腐皮素包子作法比較詳細:
‧主料︰嫩酵麵500克、豆腐皮2張、鹹水適量。
‧配料︰水發香菇50克、玉蘭片50克、水發木耳50克、金針菇50克。
‧調料︰鹽3克、香油15克、花生油20克、蔥油15克。雞精0.5克、胡椒粉3克、清湯100毫升、薑末適量。
‧製作方法︰ 將水發香菇、木耳、玉蘭片、金針菇洗淨後均切成小丁,豆腐皮用溫油炸成金黃色備用。
起鍋至火上燒熱後放花生油,把薑末煸出香味後放入香菇、木耳、玉蘭片、金針菇丁、豆腐皮煸炒,並放入鹽、胡椒粉、清湯,待開鍋後改用文火收汁,並加入雞精、蔥油、香油後出鍋,即為包子餡,冷卻後備用。
嫩酵麵兌鹹,鹹合適後揪成60個小劑,用麵杖杆成圓皮,分別包入餡後提褶24~32個,收口後放入小竹籠內蒸10分鐘即成。 (http://cls.hs.yzu.edu.tw/HLM/RETRIEVAL/ANALYSIS/culture/eat/showcook.asp?eatid=0072資料提供︰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研究員-胡文彬教授)
*豆腐皮春捲 (http://www.ttmeishi.com/CaiPu/fe0df64d921296a6.htm)
原 料︰豆腐皮(豆油皮)五張,淨冬筍100克、鮮蝦仁100克、薺菜750克、豬瘦肉150克、芝麻油1000克(約耗200克)、味精、麵粉、精鹽、薑未各適量。
製 作︰
1.豆腐皮每張切成六小塊》切成30塊。冬筍、豬肉都切成細絲。薺菜洗淨,放入沸水鍋中略燙後,撈出瀝干切碎。麵粉放入碗內,加水調成濕漿;
2.炒鍋置旺火上,下芝麻油100克燒熱,放入冬筍絲、肉絲、薺菜、蝦仁、味精、精鹽、薑末一起烹炒3分鐘,起鍋成餡;
3.豆腐皮置案板上鋪開,一一包餡成捲,在合口處塗上麵漿(共包成30個春捲)。
4.原炒鍋置旺火上,下芝麻油(耗100克),燒至五成熱,將春捲逐個下鍋炸至金黃色時,撈出盛盤即成。
*日本稻荷壽司:稻荷壽司又叫腐皮壽司或豆皮壽司,日本神道教的稻荷神掌管五榖豐收,稻荷神社供奉狐狸,一是怕狐狸精搗蛋,二是狐狸吃田鼠,農民視狐狸為稻荷大神的使者。關西稻荷壽司作三角形,關東稻荷壽司作長條狀。下面是最基本的作法,看個人喜好以酌加香菇、牛蒡、竹筍、胡蘿蔔、甜薑等。http://www.eat4.com/western/Japan/2007/39769.html
材料︰豆腐皮1包、米飯4碗、黑芝麻少許、白糖、白醋各3大匙。
作法︰ 1、米飯趁熱拌上白糖、白醋、黑芝麻,放涼備用。 2、豆腐皮剝開,裝入米飯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