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管你個頭!閒聊女人的頭--「飛來波女郎」與1920年代風行的波波頭(三)
2015/01/02 06:30
瀏覽12,225
迴響6
推薦60
引用0

1920s 年代的「飛來波女郎」(Flapper Girl)

前文管你個頭!閒聊女人的頭--追溯龐帕朵髮型、介紹躲貓貓髮型(二)講到美國鋼筆畫插畫家查爾斯吉普森一手打造出他心目中理想的女性形象「吉普森女郎」,盛行於1890年代的美國與加拿大,終止於1914年第一 次世界大戰爆發,而另一位美國漫畫家、插畫家、造景師羅素派特森(Russell Patterson,1893-1977)則通過他的漫畫與插畫,協助打造出戰後新的女性形象:the flapper girl(下圖,非派特森畫作)。

維基百科把 flapper girl 譯 成「輕佻女子」是誤譯,這字眼並無輕蔑的語義,小肉球也不知道怎麼譯它,它是針對一次大戰前「吉普森女郎」、一次大戰後美國的「大禁酒年代」 (the Prohibition,1920-1933)的反動。「吉普森女郎」太端莊典雅,「大禁酒」極度偽善,於是便萌現那個年代的「新新人類」 (Flappers)。以前長裙及地,這些新新人類把長裙截短;以前良家女子必須留長髮,婦女生重病或犯姦淫罪才必須剪掉長髮,這些新新人類率然剪短頭髮改梳波波頭(bob,即妹妹頭);她們不愛古典音樂,改聽爵 士樂;她們畫濃妝,跟男人一樣抽香煙、飲烈酒,都會開車;她們勇於表達意見,男女關係很開放,好聚好散,個性獨立。1920年的電影《The Flapper》正式啟動這波風潮,羅素派特森很愛畫 flappers,通過他的畫作,這股風潮席捲西方世界,許多女星爭相仿效 flapper girl 形象,例如 Clara Bow、Louise Brooks、Colleen Moore、和瓊克勞馥根本就憑這形象走紅於影壇。下面是幾幅羅素派特森的漫畫,他畫的全是 flapper girls,第一幅的畫題是「Where there's smoke there's fire」(「有煙必有火」):

對了,有名的卡通人物 Betty Boop 誕生於1930年,她也是 flapper 呢!

至於Flapper是什麼意思?維基百科說這一詞彙的在英文中的原意是「剛剛學會飛的小鳥」,小肉球不能同意,雖然flapper確實有這一字義,1920年代的flapper應指「對社會舊價值觀漫不在乎、刻意把這種漫不在乎公示於眾的女性」,意思太長,所以譯不出來,只好勉強音譯成「飛來波女郎」。

Holly Golightly也是飛來波!

1961年《第凡內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女主角 Holly Golightly(奧黛麗赫本飾)的人物造型即取材於1920年代的「飛來波女郎」(flapper girls)。女主角原叫 Lula Mae Barnes(很土的名字),出生於德州小鎮,13、14歲委身於鎮上老醫生,逃家逃到紐約市,改名為 Holly Golightly,原著作者卡波提(Truman Capote)選擇 Golightly 這姓氏具有深義,因為 Golightly 很有 flapper 的味道:任何事都不當回事、隨便、管他的、只要開心就好。

上圖左一與左二均為1920年代「飛來波女郎」的標準造型,瞧,「飛來波女郎」全是都會女郎,德州鄉下絕對產生不了「飛來波女郎」,那一呎長的煙管乃是重要道具,給自己添加既世故又性感的風韻。右二與右一則是30、40年後1960年代的「新飛來波女郎」造型,除了髮型不同以外,兩者味道是同出一轍的。

1920年代「飛來波女郎」蓄波波頭(bob cut)短髮,1961年的《第凡內早餐》作出時代的調整,給奧黛麗赫本精心設計出來的一款「蜂巢髮髻」(beehive updo):

它先黃金挑染奧黛麗原來的褐髮,挑染過後的秀髮就賦予 Holly Golightly 新潮、跳脫、多元性的人格特質,接著就揉合兩款髮式:bun(躺在頭頂的髻) + French twist(法國捲)來做出蜂巢髮髻。什麼是法國捲呢?下圖就叫法國捲:

回到1920年代飛來波女郎必梳的波波頭(Bob cut)

Bob cut 的名稱很多,有波波頭、娃娃頭、妹妹頭、童花頭、蘑菇頭、湯碗頭、西瓜皮,其變化也很多,但是髮型師說最標準的波波頭是櫻桃小丸子的髮型,形似小學生,整體長度都在肩膀以上,頭髮的厚度集中在枕骨的部位,從旁邊看去是一個圓弧度的髮型,過渡非常圓滑,必須前不過眉,後不過耳。下圖最右者是美籍華裔女星黃柳霜(Anna May Wond,1905-1961),演好萊塢默片起家,1920年代的她趕時髦自然也剪了波波頭:

* 最早的波波頭:有人說是埃及豔后 Cleopatra(69-30 B.C)--錯!埃及豔后髮型是要編結細辮子滴!下圖是伊莉莎白泰勒在1963年《埃及豔后》裡的髮型:

有人說是聖女貞德(Jeanne d'Arc,1412-1431)--對!下圖是1895新藝術派(Art Nouveau)畫家Alfred Lynch畫的聖女貞德,她的髮型確為標準波波頭:

* 起源:波波頭風行於1920與1930年代,是誰最先發明它的?這就有兩個說法了--

(1) 1909年由法國人發明的。世界第一位美髮大師 Antoni "Antek" Cierplikowski (1884 – 1976) 是波蘭裔的美髮師,創立巴黎名店 Antoine de Paris,迄今屹立無恙。那時,他為女演員 Eve Lavalliere 做頭髮,她必須扮演一個比她實際年齡小很多的角色,他就想到聖女貞德,為她設計這個髮型,不過,他沒給它命名。

(2) 1915年由美國人發明的。紐約市百老滙出現一對凱索夫婦,丈夫叫 Vernon Castle(1887–1918),太太叫 Irene Castle(1893-1969),夫妻搭檔跳國標舞,舞技大受歡迎,又被請去主演默片。請注意下圖中最左邊的 Irene Castle 原梳端莊典雅的吉普森女郎式龐帕朵髮型,她是職業舞者,跳起舞來髮型容易散亂,為求方便,就找理髮師剪去長髮,變成男孩樣式的齊耳短髮(見最右圖):

是法國人先,或美國人先?可能俱出自個人當時獨特的創意,並沒有誰抄襲誰的問題,巴黎美髮師剪波波頭為讓顧客看起來比較幼齒,美國舞蹈家剪波波頭為求跳起舞來比較輕便。

一次大戰(1914-1918)期間已出現女性波波頭短髮,20世紀初如火如荼的女權運動、1920年全美落實婦女參政權,便直接催生了標榜獨立的飛來波女郎造型與男孩式波波頭短髮。

1917年某晚,香奈兒創始人可可香奈兒(Coco Chanel,1883-1971)正準備盛妝出門看歌劇,不慎燒焦頭髮,便以指甲剪剪除長辮,以男孩式短髮(bob cut)+包臀低腰裙(hip-waisted skirt)亮相,上流社會婦女競相模仿可可香奈兒那晚的前衛造型。  

1920-05-01,《週六晚郵》(Saturday Evening Post)刊出《大亨小傳》作者費滋傑羅(F. Scott Fitzgerald)短篇小說「伯妮絲剪了波波頭」("Bernice Bobs Her Hair"),故事女主角伯妮絲登時成為時下少女競相追求的時尚造型指標。

1921年,好萊塢默片女星瑪麗瑟嫚(Mary Thurman,1895-1925)展示波波頭造型。現代人每每道及1920與1930年代的飛來波女郎造型與波波頭髮型,必舉出露薏絲布魯克斯 (Louise Brooks,鋼盔頭女郎,1906-1985),布魯克斯成名於1920年代晚期,瑪麗瑟嫚其實比她更早剪鋼盔頭。瑟嫚與布魯克斯的鋼盔頭叫做「Dutch bob cut」(直髮侍僮式波波頭),下面四圖全是瑪麗瑟嫚,右下圖是卓別林(Charlie Chaplin)自1915年首拍《The Tramp》後,他那流浪漢造型大受歡迎,瑪麗瑟嫚和他是好友,她扮起他的流浪漢造型,他假裝理髮師給她剪波波頭,供媒體拍照,時間約在1921年。

接著自然就是露薏絲布魯克斯與克萊拉寶(Clara Bow,1905 – September 27, 1965)繼續把波波頭炒到火紅,下圖由左至右的波波頭屬於1917年可可香奈兒、1921年瑪麗瑟嫚、1920年代的露薏絲布魯克斯、1930年代的克萊拉寶,請注意這波波頭髮型時尚在1920年代比較極端,之前的1917年與之後的1930年代都比較柔和:

1920年代波波頭全盛時代的飛來波女郎造型是什麼樣子呢?下面左圖是當時最典型的飛來波女郎造型,右圖是1967年的《摩登蜜莉》(Thoroughly Modern Millie),該片背景設在1922年,請注意女主角茱莉安德魯絲的波波頭與包臀低腰裙:

* 「To bob or not to bob」的「波波頭風波」:英王喬治五世(George V,在位 1910 - 1936) 並沒公開反對波波頭,但王后瑪麗禁止波波頭出現於任何宮廷活動。1925年,美國新澤西州澤西市教委會勒令所有剪波波頭的女教師必須把頭髮留長。教會反對波波頭,牧師與神父對教眾訓話,譴責波波頭是羞恥的象徵,更有男人與妻子離婚,就因為妻子剪了波波頭,還有知名百貨公司一口氣把所有剪波波頭的女員工開除。

衛道之士認為波波頭式樣當中的「shingle bob」(又名 graduated bob,即「層次減波波頭」)最恐怖,這種剪法始自1923年或1924年,母親們寫信給教育局與媒體:「從後面看,我分辨不出我的兒子和女兒」。下圖即典型的 shingle bob,就是它這模樣造成那時代所謂的「Shingle headaches」,即衛道人士看了就發暈:

* 伊頓頭(Eton crop):在1920年代,還有比瑪麗瑟嫚與露薏絲布魯克斯那種荷蘭波波頭(又名鋼盔頭,Dutch bob cut)更為激進的髮型,它就是伊頓頭。這髮型短到像英國伯克郡伊頓貴族中小學男學生的頭髮,這已在公然挑戰男女區分了!膽敢留伊頓頭的飛來波女郎 (flappers)有:

上圖由左至右:美國默片女星 Leatrice Joy (1893 – 1985) , 德國女攝影師 Aenne Biermann (1898 - 1933), 美國默片與早期有聲電影女星 Bessie Love (1898 – 1986), 美裔法籍歌舞女星 Josephine Baker (1906 – 1975)。

沙宣的波波頭

國際級美髮教主沙宣(Vidal Sassoon,1928-2012)在1963年替紅顏知己瑪麗昆特(Mary Quant,1934-)設計波波頭,成為這位發明迷你裙的時尚教主的招牌髮型,帶動1920年代波波頭在1960年代的復興。

上圖的女人就是時尚教主瑪麗昆特本人,男人就是美髮教主維道沙宣本人,瑪麗昆特一直只剪這個髮型,她的頭髮只容許沙宣經手。請注意最右圖的波波頭略有變化,其剪法叫楔形剪(wedge bob)。

沙宣同樣在1963年為華裔女星關家蒨(Nancy Kwan)設計另款波波頭。 那時,關家蒨要拍《風流女祕書》(The Wild Affair,1963),導演約翰柯瑞許要求沙宣特別為女主角剪一款古典短髮。當然關家蒨的新髮型必出現在各大報章雜誌,掀起一股全球風潮。

上圖就是沙宣替關家蒨設計的「南施頭」(the Nancy Kwan cut)。關南施(1939-)本名關家蒨,出生於英屬香港,代表作為《蘇絲黃的世界》 (1960)與《花鼓歌》(1961)。她父親關永康是劍橋畢業的建築師(嘻嘻,二戰時替英國軍情六處服務),母親是英籍時裝模特兒,父母在她兩歲時離婚。她的舞技很好,畢業於英國皇家芭蕾舞蹈學院。她結婚三次,只有一個兒子,卻死於愛滋病。下則影音檔是《花鼓歌》片段,請注意她科班出身的身段: 

波波頭到今日都流行不衰,下為碧昂絲(Beyonce)在2013年亮相的波波頭,已與1920年代的飛來波女郎大異其趣:


延伸閱讀:管你個頭!閒聊女人的頭--從攝政期的女性髮式談起(一)管你個頭!閒聊女人的頭--追溯龐帕朵髮型、介紹躲貓貓髮型(二)管你個頭!閒聊女人的頭--侍童頭(pageboy cut)與精靈頭(pixie cut)(四)管你個頭!閒聊男女的頭--男女通吃的辮子!馬尾辮子!鼠尾辮子!豬尾辮子(五)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時尚流行
自訂分類:其他
迴響(6) :
6樓. Kan's
2015/01/15 10:24
謝謝~~
等下就會分享在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Kans.tw 
不客氣!大笑 小肉球2015/01/15 10:26回覆
5樓. Kan's
2015/01/14 20:45

您好,
關於飛來波女郎,寫得很棒~ 請問可以借分享在粉絲頁嗎? 謝謝~

感謝回應!  文章既在網路發表, 則供網友引述, 惟引述須註明作者與來源.大笑 小肉球2015/01/15 04:07回覆
4樓. 童言
2015/01/09 20:06

髮禁年代,國中高中被迫留了六年的西瓜頭,因而不願再有此髮型現身自己頭上。

但小丸子的西瓜頭很有意思,也特別討喜,令我喜愛。得意

小肉球倒對髮禁沒意見, 台灣是在1987年正式解除校園髮禁的, 總覺得解除髮禁後校風比較散亂.  唉, 也許是懷舊吧! 小肉球2015/01/10 03:01回覆
3樓. ‧新月‧
2015/01/02 19:50
我喜歡那法國捲,很古典!

法國捲 (French twist) 真的很優雅, 很高貴, 又柔美!

不知為何, 什麼都法國, 麥當勞那種薯條叫 French fries -- 又是法國.

小肉球2015/01/03 05:04回覆
2樓. AL
2015/01/02 07:57

Nancy Kwan 好漂亮, 跳得好輕盈(只加一點誘惑), perfect.

那舞蹈編的很好, 沒有洋人那種大動作, 關家蒨的動作很輕巧, 適合中國人的文化習俗, 但她每個動作都很到位, 真不愧舞蹈科班出身! 小肉球2015/01/03 04:59回覆
1樓. 吐嘈王
2015/01/02 07:55
頭頂上的工夫漂亮
要有頭皮下的智慧做配套 


吐嘈王的個人網站

說的是!  頭皮上的功夫無論做得多漂亮, 還是需要頭皮下的智慧做配套.  好句! 小肉球2015/01/03 04:57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