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攝政時期的仕女髮型
英國歷史上的「喬治亞王朝」指1714年到1830年的這個階段,因為德國漢諾瓦家族入主大不列顛,接連四個英國國王都叫喬治:喬治一世、喬治二世、喬治三世、及喬治四世。喬治亞王朝又包含英國攝政期(the Regency era),緣因喬治三世發了瘋,王儲威爾斯王子也叫喬治,內閣決議喬治三世無法視事,1811年開始由王儲攝政,直到他的瘋老爸在1820年翹了辮子為止。因此,從1811年到1820年的這段由威爾斯王子攝政時期就叫「攝政期」,也算喬治亞王朝的一部分。
交待完歷史背景,我們接著談那時代的仕女髮型。在攝政期之前的喬治亞王朝較早時期,歐洲仕女的髮型實在太誇張,個個頂著膨風高髻:
上方左圖是法王路易十六皇后瑪麗安東涅特(Marie Antoinette),由名畫家Joshua Reynolds在1777年所繪;右圖是英國克羅斯比子爵夫人黛安娜賽克維(Diana Sackville, Viscountess Crosbie)的畫像。她們每做一次頭髮,複雜得像要在頭上蓋個小建築物似的,據說美髮師必須耗工好幾小時方得完成。
女星克絲汀鄧斯特(Kirsten Dunst,上圖)2006年電影《凡爾賽拜金女》(Marie Antoinette)的頭髮造型已低調了一些,卻並未失真。
約瑟芬,Jean Baptist Isabey 繪於1808
時尚的風向從18世紀末葉開始有了戲劇化的改變,拿破崙(1769 - 1821)的妻子約瑟芬(Joséphine de Beauharnais,1763 – 1814,上圖)執全歐時尚之牛耳,她首先引領風騷,帶頭穿高腰身的輕適衣裙,帶頭改變髮型。下圖取自約瑟芬私宅兼紀念館(Châteaux de Malmaison et Bois-Préau),兩襲宮服俱高腰,品味典雅簡潔,歐洲仕女競相景從:
這地方是約瑟芬終老之處,她比拿破崙大6歲,當年拿破崙又矮又窮又「外國」(他出身科西嘉),死追她這巴黎第一社交名媛兼富孀,需要她的人脈關係與她的鉅富,拿破崙於1804年稱帝,1810年以沒有王儲為由逼她離婚,所以她只當了6年的法后。
英國攝政期儘管跟法帝拿破崙打仗,英國上流社會卻仍抄襲法國時尚,仕女髮型為兩大思潮所左右:
(1) 新古典主義的復興,追求古希臘與古羅馬的勻稱與和諧,叢叢捲髮框出顏面,秀髮集中於腦後挽成一個鬆鬆的圓髻。下圖四位俱為攝政年代的社交名媛,由左至右為 Madame Recamier、Baron Francois Gerard、Countess Lieven、1810年繪的英國淑女:
請注意她們的髮型已與喬治亞王朝較早期的法王路易十六皇后瑪麗安東涅特大相逕庭,在在酷似古希臘與古羅馬的仕女雕像(下圖):
下面是李安執導《理智與感情》(1995)的劇照,此片改編自珍奧斯汀的小說,若說英國攝政期的上流社會生活,必以奧斯汀小說為代表,請注意片中凱特溫斯蕾與愛瑪湯普森的髮型,在在符合攝政時期髮型:
對了,她們腦後的髻叫 the Psyche knot,Psyche 就是小肉球寫過的邱比特老婆賽琪啦!女仕可在圓髻繫條緞帶,或讓一綹或幾綹長髮捲垂吊於後頸(下圖):
上圖左:Psyche knot;中:英國BBC六集連續劇《傲慢與偏見》(1995年首播)女主角伊莉莎白班奈特(Jennifer Ehle飾)的髮型;右:如此繫緞帶顯得更像古希羅婦女。
(2) 簡便:攝政期髮型崇尚簡單方便,女仕選擇比較舒適的新古典風格,拒絕穿戴或接納喬亞治王朝較早期的鯨骨束腰、大膨裙裙箍、敷粉假髮、高聳蜂巢髮式。而走簡易風走的再激進一點,自然會出現波波頭(boyish bob)短髮樣式,以卡洛琳藍姆夫人(Lady Caroline Lamb)為代表,她嫌長髮礙事,把頭髮剪短(見下圖)。但她並非始作俑者,仕女剪精靈頭(the pixie crop,即波波頭),起源1790年法國大革命之後,為了為反對大革命後的政局、與同情斷頭台刑犯,靈感來自斷頭台女刑犯受刑前都被逼剪短髮──包括法后 Marie Antoinette。英國的卡洛琳藍姆夫人逝於1828年,年輕時候剪過這種短髮。她那時代再前衛也前衛不到哪裡去,景從仿效者很少,女仕就算心裡羨慕,還沒大膽到剪男孩頭,頂多梳攏頭髮盤成緊髻,只剪短瀏海與鬢腳鬈髮,讓自己從正面看來像留了波波頭(boyish bob)而已。
Lady Caroline Lamb, 繪於1805
下圖是攝政期各式女帽搭配髮型;再下圖是攝政期鬈髮髮型與直髮髮型的比較,上排是鬈髮,感覺比較華麗花俏一點,下排俱直髮,感覺十分端莊嫻雅:
世界跟蹤狂的開山鼻祖:Lady Caroline Lamb
上面左圖是英國攝政時期畫家 Sir Thomas Lawrence 畫當代名女人 Lady Caroline Lamb,右圖也是當時畫家 Thomas Phillips 畫 Lady Caroline Lamb,這位卡洛琳藍姆夫人是英國貴族與小說家,也會寫詩,生於 1785-11-13,逝於 1828-01-26,得年42,留給後世者只是她瘋狂迷戀詩人拜倫(Lord Byron,1788-1824)的醜聞。她老公是 William Lamb(墨爾本子爵,Viscount Melbourne),在她死後的1834年當上英國首相。
卡洛琳藍姆夫人出身尊貴,是貝斯勃羅伯爵的獨生女、戴文郡公爵夫人的親姪女,和拜倫的母親還有姻親關係。19歲時,跟威廉藍姆戀愛而結婚,在那時候真的很難得,貴族圈幾乎全是政策聯姻。
剛開始是拜倫先去挑逗她。拜倫是宇宙超級無敵的自戀狂+花心大蘿蔔。這位拜倫勛爵或許只為好玩,或許出自其忘年紅顏知己伊莉莎白藍姆(卡洛琳的婆婆)的授意,主動對她挑情。
那時兩人初遇,他24,她26,卡洛琳當時女兒夭折,必須面對更早生下的智障幼兒,她原本很虔誠敬神,所以嚴詞以拒,還寫文章罵他「不可結識的瘋子、壞蛋、危險男人」。可是,她竟對他迷戀起來,還演變成死而無悔的瘋狂迷戀。兩人從1812年三月到八月打得火熱,絲毫不忌諱社會眼光,拜倫還寫詩歌詠她,稱她為他的「Caro」。無奈他這廂很快厭倦她,她卻窮追不捨,完全不顧顏面,鬧得滿城風雨,戴綠帽的老公只好把她帶去愛爾蘭,名為靜養,實則放逐。1813年,她從愛爾蘭回到倫敦,馬上又去找拜倫,拜倫凍未條,告訴她最好死心,但是她仍然到處跟蹤拜倫,不顧三七二十一,在拜倫宅邸守候,在拜倫會出現的地點守候。
到了1813年7月,拜倫參加希斯蔻夫人的舞會,卡洛琳又死纏拜倫到場胡鬧,拜倫只好當眾辱罵她,卡洛琳就當眾表演割腕自殺,全倫敦嘩然。然而拜倫是很奇怪的,坦白說有點賤,他雖然從未再和她復合,卻仍然以詩和她互相唱和,不讓她完全死心。
諷刺的是,威廉藍姆的母親伊莉莎白藍姆在英國政壇舉足輕重,這女人交遊廣濶,任誰都不敢不買她帳,又和眾多公卿大老有過一腿,卻是拜倫的紅顏知己,她當初就討厭卡洛琳,兒子偏偏要娶她,媳婦跟拜倫胡鬧,她怪媳婦卻完全不怪拜倫(拜倫後來還娶了她的姪女)。於是這位在英國政壇與社交圈極為活躍的婆婆運用各種壓力想逼兒子離婚,可是威廉藍姆拒絕休妻,認為母親與拜倫勾搭想毀掉他的妻子。反倒是卡洛琳在1825年提議兩人分居。後來,卡洛琳精神益發異常,需要專人24小時看護,威廉藍姆直到她病逝都一直支持她。
重點是,卡洛琳藍姆夫人一生我行我素,她和拜倫打得火熱時,那時候時興戀人交換頭髮,她竟然送給拜倫她的X毛(下面的毛啦),難怪拜倫那麼快和她分手。然後她做跟蹤狂死纏拜倫,兀自把頭髮剪成 pageboy(侍僮)頭,自願充當拜倫的侍僮,但拜倫哪敢接受。
她雖然任性,據說頗富機智與文采,大文豪迪更斯稱讚她,連拜倫都說「我完全不知道怎麼應付她,因為她任何人都不一樣」(BLJ 2:222)。
下圖是1972年的電影《Lady Caroline Lamb》,Sarah Miles(1941-)主演,哇,衣服穿得真大膽:
上圖從左至右:Richard Chamberlain(1934-)飾拜倫,Jon Finch (1941-2012) 飾威廉藍姆,Sarah Miles飾演的 Lady Caroline Lamb 正在當眾表演自殺。
莎拉邁爾斯(Sarah Miles)
莎拉邁爾斯 (Sarah Miles,1941-) 和蘇珊娜約克(Susannah York,1939-2011,上圖左)長得很像,又同是英國女星。莎拉邁爾斯的代表作是《雷恩的女兒》 (大衛連導演, 1970) 與 《Lady Caroline Lamb》 (1972)。她當然一直在工作,但代表作只有這兩片。當時,大導演大衛連相中她,提拔她,演史詩型鉅片《雷恩的女兒》,讓她聲名大噪,該片核心是拜倫式英雄--男主角(克里斯多佛瓊斯飾)俊美至極卻瘸著一條腿。
兩年後的《Lady Caroline Lamb》是由她老公編劇暨導演,他搞錯了,《雷恩的女兒》票房成功,歸功於大衛連的功力,並不是大衛連那時選擇的「拜倫式英雄」(the Byronic Hero)主題。
關於拜倫,除了他天生跛腳以外,容貌極為俊美,身材極為英挺,讓人看到他都免不了嘆惜上帝為何如此待他,如此完美傑作卻如此美中不足。連老冬烘、老學究 Dr. Samuel Johnson 久仰拜倫大名,他老人家是庶民學者,拜倫是貴族詩人+名人,老先生有緣看到他,都免不了驚嘆男人容貌型態竟得如此之美,卻偏偏跛腳。小肉球看過諸多拜倫的畫像,覺得那些畫像畫不出他的美。拜倫很虛榮,刻意維持他的姿色,很多人寫過這方面,包括寧願喝醋餓死也必須避免增肥。
莎拉邁爾斯很難得,一生結過兩次婚,都同一人:Robert Bolt,英國劇作家,《Lady Caroline Lamb》即他編劇及執導。他們離婚後,,老公中風,她立刻回到他身邊照顧他,並與他再結婚,照顧他一直到他1995年去世。
延伸閱讀:管你個頭!閒聊女人的頭--追溯龐帕朵髮型、介紹躲貓貓髮型(二);管你個頭!閒聊女人的頭--「飛來波女郎」與1920年代風行的波波頭(三);管你個頭!閒聊女人的頭--侍童頭(pageboy cut)與精靈頭(pixie cut)(四);管你個頭!閒聊男女的頭--男女通吃的辮子!馬尾辮子!鼠尾辮子!豬尾辮子(五)
- 8樓. 琴歐洲--34F爆乳魔女袁曼軒2014/12/29 12:56令人著迷的文章
批服批服
哪裡! 拙作而已. 小肉球 於 2014/12/30 03:06回覆 - 7樓. 幸福的白開水2014/12/20 13:54
小肉球真的很有才,
這篇超讚!
謝謝幸福的白開水, 但是您謬讚了, 小肉球很有自知之明, 很清楚俺是什麼材料, 俺天生沒有才氣, 沒有創意, 只擅長找資料與組織整理而已.小肉球 於 2014/12/21 04:00回覆
- 6樓. 墨蝶2014/12/19 15:52
歐洲藝術史拿出來研究?
小肉球,good!
小肉球沒本領去鑽研歐洲藝術史啦!
只是突然對幾款女人髮式發生興趣, 它們的源頭都指向歐洲, 下面接著研究了龐帕朵頭/波波頭/精靈頭, 會再寫兩篇文章完成這個女髮系列.
小肉球 於 2014/12/20 04:26回覆 - 5樓. WWS2014/12/18 16:31閒聊女人的頭--從攝政期的女性髮式談起
哎喲~~這些復古款式髮型 愈看愈雅致
代表各時代不同風情
完整剖析 招招必勝WWS 見笑了! 小肉球最近突然對女人髮式產生興趣, 接著想介紹波波頭 (bob cut) 和日本大正年代的 "束髮", 還有龐帕朵頭和精靈頭.小肉球 於 2014/12/18 17:00回覆
- 4樓. AL2014/12/17 23:04她死後的1934年當上英國首相。1834?謝謝 AL!
您不指出, 俺不知道, 是 typo, 已作出修正! 小肉球 於 2014/12/18 04:17回覆
- 3樓. 茉莉花香2014/12/17 18:17找到這麼多資料令人佩服! 茉莉看過電影Lady Caroline Lamb, 對於她的癡情覺得既可憐又可悲~~拜倫很可惡, 先是他去勾引她的, 但她也過度任性了, 本來可以好好當首相夫人, 相夫教子, 卻當瘋狂跟蹤狂, 自取滅亡. 男女之事要兩廂情願, 男的已無情, 自己神經病. 小肉球 於 2014/12/18 04:15回覆
- 2樓. 寧靜姐2014/12/17 15:49
看到一個日本節目,[日本太太真驚奇],期中一集談到日本女人每天洗頭,他的法國老公幾乎一週洗一次頭,日本太太覺得不苦思議。後來知道法國的自來水非常鹼性,洗完皮膚很乾澀。
所以這些皇親貴族梳這麼複雜的髮型,搞不好一個月才洗一次頭!
小肉球也喜歡看 "日本太太好吃驚", 她們嫁到異鄉, 雖然生活水準都比較高, 要適應的地方很多, 還有一個荷蘭先生小氣的要死, 打掃不准開燈為省電, 還有義大利高級公寓沒排水管, 還有瑞士太太洗衣服真辛苦, 不能天天洗, 要排隊洗!
那些皇親貴族沒有勤洗頭, 這個俺很確定, 有可能一月洗一次. 據俺所知, 直到英國攝政時代 (1812-1820), 歐洲人不主張洗澡, 逼不得已才去洗, 他們迷信洗澡會傷害身體健康.
歐洲人勤洗澡要歸功於攝政期的社交名人 Beau Brummell (1778-1840). 他雖非貴族出身, 卻混進貴族社會, 執風潮牛耳. 今日男人西服款式始於他, 他更主張勤洗澡.
小肉球 於 2014/12/18 04:12回覆 - 1樓. AL2014/12/17 09:30
正式從頭開始…
這些髮型實在厲害,梳完頭,半天過去了!
法后那種髮型好像做一次要維持好幾天吧! 不是沒錢做, 是太費時間, 坐在那裡好幾小時很累.
忘了誰說的, 以前中國女人梳了頭也維持好幾天不拆卸, 這好幾天可能好幾星期, 所以女人才要用髮簪嘛, 用來搔頭, 頭會癢呀, 不能拆髻梳理和清洗呀, 就用髮簪狠搔止癢.
日本女人傳統髮式應該也如此, 一旦梳好須維持很久, 就用髮簪搔癢.
小肉球 於 2014/12/18 03:55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