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從「皮葛梅廉情結」(the Pygmalion Complex)而展開的蘿莉控、光源氏計畫漫遊,以及檢視蘇東坡的光源氏計畫(下)
皮葛梅廉(Pygmalion)
上頭地圖的紅星即《木馬屠城記》的特洛伊城(Troy),隔著愛琴海與紫圈的希臘半島對望,希臘右下方的大島是克里特島(Crete);較遠的黃圈是義大利半島;紅圈是賽普路斯島(Cyprus),最北端與土耳其只相隔75公里(46.6哩)。
大家知不知道賽普路斯在希羅神話中是愛神維納斯的專屬島嶼?相傳她誕生於此島,所以島民殷勤奉祀愛神維納斯。皮葛梅廉的故事源出古羅馬詩人奧維德(Ovid,43 B.C. – A.D. 18)的敘事詩《變形記》(Metamorphoses),說賽普路斯島應該祭祀維納斯,但有幾個島上的名女人不服氣,公開詆譭維納斯,女神降怒,把她們變成妓女。
看倌會認為這有什麼了不起?想那遠古先民時代,民風何等純樸,並沒有賣淫這個特種行業,那些女人受到神咒,不知羞恥,不顧顏面,公開拉客出賣自己的身體,讓賽普路斯成為地中海的男人樂土,根據詩人奧維德的敘述,在她們之前並沒有妓女,她們是往後所有妓女的開山鼻祖。
島上有個道德宅男名叫皮葛梅廉,以雕刻為職業,目睹賽普路斯出現女人賣淫這種「可怕」的行業,心靈深受打擊,以致對女人倒盡胃口,早過了婚娶年齡而仍當王老五。可是他仍然渴望女性的愛呀,就使用象牙雕刻出他心目中最美的女人,還給他雕刻出來的美女取名為格拉蒂亞(Galatea)。作品完成,格拉蒂亞栩栩如生,皮葛梅廉竟然愛上自己的作品。下圖的畫名是「Pygmalion」,Jean-Baptiste Regnault作於1786年。
大家別笑小肉球,俺本是山東小老粗,認為下頭的卡通比上面的名畫傳神多了:
(按:原故事應為象牙,這兩幅畫都把象牙變成石頭)
島上歡祝愛神維納斯的愛神祭日子來到,皮葛梅廉是循規蹈矩十分敬神的人,出門登至維納斯神廟,在祭壇獻上自己精心準備的牲禮,他不敢向維納斯道出自己的愛慾,只向女神祈求自己能夠娶到一名「酷似我那象牙女孩的新娘」。他從神廟回到家,照例親吻雕像說我回來了,咦?怎麼這一吻,她的嘴唇是溫暖的!他再吻她,還去觸摸她的酥胸,咦?不但溫暖,也不再堅硬!原來,愛神維納斯全都看在眼裡,由於皮葛梅廉從小到大對祂恭謹,就開恩讓他美夢成真。皮葛梅廉歡喜欲狂,帶著格拉蒂亞到維納斯神廟舉行婚禮,在女神的神像面前與自己創造出來的格拉蒂亞結成夫妻。
皮葛梅廉效應(the Pygmalion Effect)
*皮葛梅廉效應(the Pygmalion effect)又稱羅森塔效應(the Rosenthal effect),指對某人賦予的期望值越高,這人的表現就越好,因為這人會鞭策自己來達成對方的期望。舉例來說,父母天天讚美孩子說你最有公德心,孩子自然而然會表現出公德心。之所以又名羅森塔效應,因為美國名心理學家羅伯羅森塔專門研究皮葛梅廉效應,寫過很多精采的自我應驗預言論文。
*戈蘭效應(the Golem effect)則與皮葛梅廉效應相反,賦予某人的期望值越低,這人的表現會變得越差。父母天天說孩子笨,孩子自然會變得越來越笨,天天預言孩子會摔跤,孩子自然比較會摔倒。自從2008年馬英九接掌中華民國政府以來,舉國傳媒+反對黨+執政黨內反馬勢力一致唱衰馬英九,說他笨,說他無能,也是企圖造成戈蘭效應吧。
什麼是戈蘭(golem)呢?戈蘭效應又稱泥人效應,它是猶太傳說中用黏土做成的人。據說在16世紀末葉的布拉格,一位猶太教神父(Rabbi Loew of Prague)做出戈蘭泥人來保護布拉格的猶太教眾,可是黏土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崩壞,甚至還會難以控制變成怪物,必須想辦法摧毀它。
上頭左圖的戈蘭塑像現存於布拉格,是仿製品;中間的圖是捷克電影《皇帝與戈蘭》(The Emperor and the Golem,1951)裡的戈蘭泥人;右圖是插畫家 Philippe Semeria 所畫的戈蘭泥人,怪物前額的字是希伯來文「emet」,意思是「真理」,傳說只要把「emet」的第一個希伯來字母抹掉,變成「met」,意思是「死亡」,就可以消滅這個由於泥土剝落而失控的怪物了。
*霍桑效應(The Hawthorne effect) 指當某人知道自己受到觀察的時候,會自動改進自己的業績。
上圖是1920年的美國霍桑工廠(Hawthorne Works),心理學家以廠內工人為實驗對象,當工人感覺自己承受的注意力增加的時候,會自然而然暫時修正與改進自己的行為,生產力會增加。舉例來說,小肉球去流浪動物收容所救狗,當動物死牢牢員看到小肉球特別注意所內被捕的流浪狗時,他們會表現得十分愛狗,這可以稱為霍桑效應。
結論:這些都是跟自我應驗預言有關的心理效應,別人的「預言」就是別人對自己的期望,如同蕭伯納在劇本《賣花女》(Pygmalion)第五幕寫女主角伊萊莎說:「一位淑女和一個賣花女的分別並不在於她的言行舉止,而在於別人怎麼對待她」("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lady and a flower girl is not how she behaves, but how she's treated")。
皮葛梅廉情結(the Pygmalion complex)
蕭伯納在1912出版劇本《賣花女》(Pygmalion), 這故事大家都知道,倫敦知名語音學家 Henry Higgins 教授碰到說一口倫敦東區土話(cockney)的賣花女 Eliza Doolittle,和人打賭,說他能夠訓練這個貧民窟女孩,讓她參加貴族晚宴假扮女公爵,還絕對不會被任何人識破。教授打賭賭嬴了,但是他卻愛上自己的作品。
1938年的英國片《賣花女》是蕭翁劇本的忠實呈現,由李思利霍華(Leslie Howard)與溫蒂希勒(Wendy Hiller)主演,此片賣座好,影評佳。李思利霍華是誰呢?他在1939年的《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中飾演第二男主角衛希禮(下圖):
1956年,Lerner and Lowe 把蕭翁劇本改編成百老匯音樂劇《窈窕淑女》(My Fair Lady)。然後,好萊塢又在1964年把這齣百老匯音樂劇改編成電影《窈窕淑女》,由雷克斯哈里遜與奧黛麗赫本主演。
(左:蕭伯納1912年《賣花女》劇本封面;中:1938年電影《賣花女》電影海報;右:1964年《窈窕淑女》電影海報)
咱們再比較一下1938年《賣花女》與1964年《窈窕淑女》的劇照:
結論:皮葛梅廉情結(Pygmalion Complex)的構成條件是:
(1) 甲方必須比乙方優勢很多,例如身份地位或知識水準一高一下;
(2) 甲方必須對乙方進行甲方心目中的完美改造;
(3) 甲方對乙方的改造必須在甲方心目中達到完美的標準;
(4) 甲方必須在乙方改造成功後愛上乙方。
TBS的1999年秋季劇《美人》就是另一個例子:
田村正和飾演整型外科醫師,給常盤貴子整型,手術後愛上她。
〔待續,下篇寫蘿莉控與光源氏計畫〕
- 7樓. 心佛2014/12/05 22:33
好棒的接說 謝謝分享
嗯 除了亂世佳人...其餘的都沒看過耶
這是上集...期待下一集唷~~~
- 6樓. 可蜜莉荋2014/12/05 16:39有趣!
剛剛看到新聞還寫說國父孫中山也算是蘿莉控呢!哈!
真有意思!
謝謝分享~
也許是吧? 沒去研究國父的情史, 只針對宋慶齡去了解一下, 因為她和國父正式結婚, 棄蔣就毛, 當上中共副主席. 她和國父結婚時已非 "兒童", 年22, 所以她的case不算蘿莉控, 只能叫老少配. 小肉球 於 2014/12/06 01:20回覆 - 5樓. 賈爸2014/12/05 08:36小肉球啊,
妳以前是主修什麼啊? 語言和邏輯推理能力真是超強的 !!
奧黛麗赫本最後參加舞會的造型我實在不喜歡
反而沒有劇中她在練習發音時的穿著簡單典雅。
主修語言學, 後來進入心理語言學. 但很後悔! 因為俺考大學成績足夠進入台大法律系或醫科, 二者中, 尤其後悔沒去讀法學院. 法律邏輯之美妙不可言喻, 法律語言的精準最契合我心. 都是人治搞壞了, 並非法律本身, 台灣有不少立法院立的 "惡法" 與 "瑣法".
小肉球 於 2014/12/05 09:44回覆賈媽指這個造型吧? 同意, 這張還算勉強OK, 但她這造型的其他照片不能看, 人本來就瘦, 這打扮像鷺鷥, 或像泰北套項圈的長頸女土著. 醜! 顯老! 他們沒審美觀念嗎? 那麼重要的一景, 卻凸槌至此而不自知, 奧斯卡小金人扣分必有這一因素讓她沒拿下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 4樓. Apple *2014/12/04 21:02百老匯音樂劇《窈窕淑女》的女主角是Julie Andrews.電影由赫本主銜, 沒找Andrews; 因此還掀起了一場奧斯卡風波.1964, 赫本沒拿到最佳女主角; 反而是Andrews(Mary Poppins)拿了小金人.Youtube 上有, 是粵語版. 周潤發很搞笑.嘻嘻, 正在看 "公子多情", 樓下回覆天路有連結, 畫面還蠻清楚的! 剛開始, 三偷渡客在偷老虎大便! 小肉球 於 2014/12/05 03:52回覆
- 3樓. 天路(今日當如何)2014/12/04 18:08是是是,男版的那部電影叫~公子多情。
梅艷芳跟周潤發在戲裏都好可愛! - 2樓. AL2014/12/04 11:41從希臘神話開講(小肉球版的比學校有趣),也學清楚那幾個效應,很期待下集…一定精彩。
- 1樓. 老魔王2014/12/04 10:06以前周潤發也演過一部電影, 壞人為了報復女主角, 就找了很土很俗的周潤發, 把他改造成貴公子去騙女主角. 最後結局也是相當的 Pygmaglion 呢, 呵呵!維基: 《公子多情》(英文:The Greatest Lover)是一部1988年的香港喜劇電影。以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的《賣花女》(Pygmalion)作為藍本改編,導演是霍耀良。
故事大綱:周前進(周潤發飾)與高佬偉(曾志偉飾)及傻雞(成奎安飾)偷渡到香港時失散,誤打誤撞下認識了剛被Lychee(利智飾)及上官飛鳳(王小鳳飾)戲弄的富商大口施(王青飾)。施靈機一觸下請來了形象設計專家Anita(梅艷芳飾)改造前進成為多情公子,向二女報仇。其間笑話連篇,前進與Anita二人情愫漸生。前進終成為一名風度翩翩的公子,吸引了船王之女Fiona(李美鳳飾)。施被Fiona拒愛,欲找前進戲弄之不果,決帶同高佬偉及傻雞當眾拆穿前進的身份。前進承認一切並拒絕Fiona的愛意,往找Anita,而Anita則已乘火車往絲綢之路旅遊,前進飛車追Anita,及後追至,Anita深感前進之真情而被其感動,二人大團聚後結局,Fiona之母更令前進成為多明尼加的公民。 小肉球 於 2014/12/05 03:15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