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檜意森活村散步後,老公建議可以逛監獄,走回停車場時又經過嘉義市立博物館,我說其實我比較想逛博物館,但是約你們父子進去似乎太勉強;兒子立即表示其實博物館我也可以,至少裡面有冷氣保證很涼爽;冷氣/涼爽是重要關鍵字,隨即買票入內參觀。入口處懸掛陳澄波的展望諸羅城,原作是油彩畫(73x91cm),經授權後製作為大型陶畫(286x358cm),諸羅是嘉義的舊名,這幅作品以遠眺的方式由郊區回望城區。大廳中央是阿里山序曲的裝置藝術,一樓常設區是「探索嘉園」兒童廳,還有特展大工藝嘉─嘉義市工藝展;考慮接下來的行程,我們覺得應只夠逛一樓特展。特展內容集結工藝大師,包括木作、毫芒雕刻、藤編、石雕、交趾陶等等,作品常見工藝的日常應用,是個親切的展覽。
很開心能進入嘉義市立博物館參觀。
陳澄波的展望諸羅城,原作是油彩畫(73x91cm),經授權後製作為大型陶畫(286x358cm)。
謝東哲/阿里山序曲,應用工藝包括交趾陶、剪貼與馬賽克拼貼。
一樓特展:嘉義市工藝。
頗喜愛木頭呈現的彎曲線條。
陳佐民、許宸豪/鑿花矮桌。以桌為山水雕刻之框。
細看雅致山水雕刻
林秉賢、陳彥豪/繁花壁燈。
符麗娟、沈世傑/諸羅樹蛙名片盒。覺得這個作品很幽默。
蕭武龍老師的毫芒雕刻要以放大鏡觀賞。
飄帶上有佛經。
林怡君/馬上有錢。
一樓特展老少咸宜且頗有趣致,雖然時間有點匆促,仍決定再多逛逛嘉義市立博物館。博物館二樓主題是「展望諸羅」,是為嘉義特色常設展區,介紹嘉義地形、美食與人文特色;老公發現博物館列出的嘉義新八景中,赫然出現昨晚逛到的文化街夜市。三樓是交趾陶館「建築上搬戲-來聽廟尪仔講古」交趾陶是用於臺灣傳統建築常見的裝飾,是色彩鮮豔的陶製品,有說交趾陶源自於唐三彩,是一種低溫彩釉軟陶,常裝飾在廟宇高處。嘉義市立博物館對交趾陶的介紹是這樣的:原本是由中國南方傳入臺灣的一種特殊製陶技術,早期並非叫「交趾陶」,在日本稱之為「嘉義燒」,臺灣老師傅則稱為「南燙」,後來民間常稱為「交趾」、「交趾尪仔」、「交趾仔」。嘉義的交趾陶的上彩技術結合釉上彩(日治時期引進);現今交趾陶的釉彩大都採用林添木先生體系的寶石釉,至今交趾陶藝師多在嘉義地區學藝。交趾陶顏色豐富細緻,獨特上彩技術讓釉色呈現如寶石般的光澤,十分美麗。雖是匆匆看展,仍留下深刻印象。
走樓梯上二樓,安全網吸引目光。
楊海茜的作品生命之河,以大樓樓梯的防護網進行創作,呈現鉤織藝術。
二樓主題是嘉義的介紹。
包括捐贈的化石。
化石相當豐富。
還可以親自感覺鯊魚牙齒的銳利。
三樓主題是交趾陶。
交趾陶色彩豐富,獨特上釉技術散發寶石光澤。
可以在此進行描圖活動。
也想描個圖案帶走,但時間已經不夠,只好期待下回再訪。
嘉義市立博物館
地址:嘉義市東區忠孝路275-1號
電話:05 278 0303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