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我們的「母語教育」就是這種人弄出來的
2009/06/01 13:49
瀏覽3,456
迴響20
推薦35
引用1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may/31/today-o6.htm(這是自由時報登出的文章,請用力的讀)
  這是一篇典型的「母語狂熱」文章,作者的眼睛中除了「母語」什麼都看不見,而這種人往往主導我們的母語教育,這是我們孩子痛苦的來源,像這種人不糾出來修理一下,實在是對不起列祖列宗。

  這位不知事實真相的象牙塔級的豬頭教授,除了不食人間煙火外,根本就是迂腐到可以直接送進故宮博物院做成標本展示一下。

  廣東的國小用廣東話教學?先問一下原因是什麼,如果這位李教授答不出來,請不要信口開河。我是廣東人(不是我自願稱自己為廣東人,每一個台灣人碰到我都會指定我是外省人,就算我會講台灣話,喜歡吃蚵仔麵線,也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回到父母親出生的鄉下(我的父母親都是廣東人),各位廣東並沒有大量的外來移民(除了廣州和深圳一帶),在小型都會區和鄉村是一個民族單一性非常高的區域,採用母語教學困難度很低,相對於採用普通話教學更加容易,如果有人不相信的話,本部落格有很多在匪區工作撈錢的人,可以提出實證。不過廣州和深圳勢必採用普通話教學,這件事北京曾明令不許再用方言教學,對於採用方言教學,現在大陸付出慘痛的代價,這些來自鄉下的民工一但跨區工作,語言全成了第一道致命傷。

  台灣是一個移民的社會結構,我們的祖先不論是自願性或非自願性的來到台灣,都是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來自四面八方的移民混居在這塊小小的土地上,請問一下孩子的母語是什麼?那個什麼「世界台灣母語聯盟」是個什麼鳥組織,一個不知世界為何物的組織,還冠上世界之名,一看就知道是沒有世界觀的封閉性組織。如果依他們界定的母語,台語、客語、原民語,請問一下光原民語有多少種,每一個學校要準備多少母語教師,我的天啊,搞不好母語老師會是全校最大的一個教學團體,真是一群腦袋壞掉的「叫獸」。

  更重要的是,台語和客語都不是語言的弱勢族群,而是強勢族群,舉例來說,許多的工作場合都是使用台語,我過去曾是水電工人,我工作過的場合(在台北)全程都是使用台語和日語,我不懂日語,可是幾乎所有的工具都是日語發音(後來才知道幾乎所有的專業名詞也都是日語),那就學啊,要不然怎麼辦,把師傅拖出去打一頓嗎!再舉例:我家開的是印刷廠,可是全工廠的溝通事情都是使用台語,就算老闆是廣東人那又怎樣,我們可以規定全工廠的工人都要學廣東話嗎?如果你們的孩子不會說「母語」(台語或客語)請父母先跪在祖先牌位前懺悔,為什麼孩子一出生不先教他們說「母語」,不要把責任推給教育部,教育部原本就不應該負起這種主要的家庭教育,你們自己都不教自己的孩子說母語,然後拼命指責別人不教自己的孩子,這算是什麼邏輯,枉費作者還是位大學教授在大學教書,連這麼簡單的推論還要我這個只有高中畢業的普通老百姓教你嗎?不禁懷疑這位腦袋不清楚的傢伙可以教學生什麼知識,怪不得我們的大學教育品質有問題。

  最後,如果那位偉大的李教授的論調是正確的,那麼我的孩子要學廣東話,請安排一下,不要叫我移民回廣東學喔,這樣子我會很客氣的用台罵問候你,到時連累祖先八代不要怪我!
http://203.64.42.21/siathoan/BGLB/(這是那個偉大的鳥組織的網站,值得觀賞!)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教育文化
自訂分類:政治閒嗑牙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迴響(20) :
20樓. 0619
2009/07/19 08:49
語言要從生活中自然學習
這些 <ㄇㄨˇ  ㄓㄞˇ 低ㄌㄟ創殺曉>的"假台獨`真害台"份子,快把台灣的孩子搞瘋了!
19樓. 小孩子
2009/06/02 01:38
母語
台語不是我的母語。
讀小學時,因國小位於眷村中,全校都講國語。
眷村中的長輩來自全中國,南腔北調,處處可聞,廣東話、四川話、上海話、山東話...不絕於耳。
有位同年紀的眷村小孩,他的父母將他送去眷村以外的國小就讀,因此能講非常流利的台語,我們都覺得他好厲害。
進入國中,大多數同學講台語,只會講國語的我,變成另類。
自己沒有語言天份,個性內向,註定學不好台語,還好,從小愛看布袋戲、歌仔戲,聽台語沒有問題。
我贊成小孩多學語言,但不要造成小孩的負擔。
我姐移民美國,她常說,英語從不會到會,都是"環境"逼出來的。
姐夫是閩南人,也支持民進黨,但姐夫從來沒有逼過我姐及外甥們學閩南語,未移民前,他們全家(包含我姐)回到外婆家都講國語,我去姐夫家,就聽到全家閩南語。
姐夫全家移民美國廿年,有一次,外甥們回台探親,從機埸到外婆家的路上,他們在車上,講的不是閩南語也不是國語,是美語。雖然,他們閩南語、國語都會說。

我常對小孩說,能生長在台灣是我們的福氣,要好好珍惜。
台灣現在的經濟,農業、民主都是中國五千年歷史或是台灣四百年來最好的時代。
語言是溝通工具不是鬥爭工具,也與是否愛台灣無關。

台灣四百年歷史,就是一部移民史。
四百年前,台灣的"母語"是那種語言?
今天,台灣的母語又是那種語言呢?
"母語"是什麼呢?是母親講的語言,或是生長環境中的語言,或是同一民族共用的語言。
誰能告訴我?

以前,國民黨政府推行說國語,禁說方言,因方法偏差,現在變成它的包袱。
推動母語教學是件好事,但要注意手方法,國民黨前車之鑒不遠。
18樓.
2009/06/02 00:43
不懂
不懂這位李教授(叫獸)主張的是母語(Native Language)還是官方語(Official Language),如果是母語,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母語,為何要強調為必修呢?如果是官方語那就更糟糕啦,各位可知加拿大有英語與法語為官方語,每個文件都須兩種語言都有,為此每年須多浪費多少紙張,多少經費,而實質價值幾乎是零;所以我真的不懂。
17樓. 小孩子
2009/06/01 23:53
算不算公器私用?
1)主機:大漢技術大學
http://203.64.42.21/siathoan/BGLB/
http://192.192.6.109/cgi-bin/spam/show_simple_host.pl?id=900
2)聯盟通訊信箱:台北市106和平東路一段162號台灣師範大學台文所
16樓. 啥啊?
2009/06/01 22:31
Re: 像新加坡人那樣,講話時國語、台語、英文全部夾雜在一起,再加上馬來語、印度語的。難怪小小新加坡能靠著貿易創造傲人的經濟成果,語言本來就是作生意最重要的工具
新加坡是多語言的特例。而且是特例中的特例。大多數多語言的人,都是社會最低階最悲慘的人。不信你去看印度街上最窮苦的小販,一定是每種語言都會說。

如果一種語言能讓你賺夠,你不會想學第二種語言。如果三、四種語言還不能養活你,你就要學五、六種。大多數多語言的人,是失敗者中的失敗者。

新加坡人的語言能力多半很爛。樣樣雜就是樣樣鬆。
15樓. 蘇信
2009/06/01 22:12
還有板主所謂的那些外語是‥‥

還有板主所謂的那些外語是‥‥

都已經成為台語或"國語"的外來語!

一些工作所用的工具或專業術語以前大部份是用日語,

但隨著時日的增加,還有老師傅的凋零,

現在的年輕人有很多都改用中文名稱,

像一字起子、十字起子,魚口鉗、尖口、斜口、剪包皮鉗、

活動扳手,固定、開口、梅花、套筒、要公制的或是英制的多大等等,

又清楚又正確!

其實還是以日語為主,我常跑工廠所以知道很多,連修車廠也一樣,除非是新式工具,例如:鷹嘴鉗、萬用鉗,這些東西,否則一般都以日語來溝通,更好笑的是我以前根本就不知道那是日語,反正就是跟著叫嗎!是近年來看有線台的日本綜藝節目(料理東西軍之類的),才知道自己會說那麼多日本單字,唉! 老譚2009/06/01 23:31回覆
14樓. 蘇信
2009/06/01 22:03
這些人講的台語已經死亡!

這些人講的台語已經死亡!

這些所謂的狂熱份仔的組成成份就是在228事件落跑出國的一些人,

這些人有的在美國有的在日本,他們自成一個小團體,當然講的還是"台語",

不過就是因為日子久了他們所講的台語沒有加入新的元素而死亡,,

就如同拉丁文一般,

現在台灣所用的"國語"嚴格來說對話已經是國語加上台語,兩者混雜,

除非是要寫出來,才會有嚴格的文體出現,

不然連文法有些都可以使用台語式的文法就如同"不錯看"之類,

這些所謂的"叫獸"他們的用意只是在推廣台語嗎?

應該不是!他們只是如同希特勒的納粹黨一般在遴選自已的"黨眾",

不是同志就是敵人!

13樓.
2009/06/01 21:55
深得我心
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學「母語」,真是無言以對!

我們家的長輩裡面有四分之三講客家話,一個講台語,但是所有人都講國語。可是現在我的孩子們在學校學的「母語」卻是台語!看他們每天回家對著課本、CD疵牙裂嘴的練習,很無奈,因為我們都知道台語是相當強勢的語言,孩子學了之後有利於溝通,只能告訴他們要好好的學習了。

但是這真是違反教育原則的事情,因為孩子迫於他們自己求好心切的心態,目前根本沒有需求,將來也不一定每天用得上。也許未來他們會知道我建議他們學台語的用心,但是他們的心中只不過把台語當成英語、日語之類看待了。這會是「母語」嗎?

我認為我自己的母語是客語,但是我孩子的母語是國語,因為他們打從娘胎就學國語,這是他們與父母之間最親密的語言。不知道學校裏面可不可以把國語當成孩子的母語呢?

12樓. 碧海潮中料理網龜
2009/06/01 21:51
極樂世界 冷涼卡厚
母語教學 = 冷涼卡厚 冷涼ㄟ小 = 極樂世界?
母語教學的極8世界
 李na勤岸
冷涼卡厚
11樓. rt888
2009/06/01 21:42
全程母語教育的後果

        前年底在大陸東莞,招聘了一位廣東青年負責ERP系統,面試的時候雖覺得對方講普通話大舌頭,口齒不太清晰,但這是一般老廣或香港人的通病,反正在東莞,各省的員工都有,講起普通話來南腔北調,待久的人早就習以為常,話又說回來,這位員工之前有用過其他系統,算是有經驗,薪水也要的不高,又趕著用人,簡單面試後確定有基本專業便將其錄取,但是日子久了後,發現該員雖然日常對話沒啥問題,但每次跟他討論專業上的問題時,總覺得他抓不住我問題的重點,有點雞同鴨講的感覺,牽涉到技術較細膩的表達也有問題,底下有人跟我說他普通話溝通有問題,我不太相信,一個大專畢業生,就算普通話講得不標準,也不至於溝通困難吧,後來我終於受不了,直接了當問他,才發現他從小學到大專,學校老師都用白話也就是廣東話教學,他老家陽江那邊又比較偏,跟外省交流機會少,幾乎沒機會講普通話,自此有事沒事,我就叮他兩句,囑咐他快點學好普通話,否則以後實在很難到外省跟人競爭,

從小,我們在學校被強迫講國語,但放學後就自然而然講台語,所以國台語都很流利,出社會後,在溝通上就比那些只會講國語或不太會講國語的人有優勢,說句現實點的,連人緣都比這些人好。但語言必須從小時候講起,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才學得流利,真等到長大才開始學,根本都來不及,更談不上溝通流利了,畢竟要學好一種語言不是那麼容易的。本土意識抬頭後,很多國語演員不黯閩南語,在台灣當紅了十幾年後卻只能被逼往大陸尋找事業第二春,很多馬英九那世代外省第二代,不會講台語,可能在台灣自覺無法獲得認同感,慢慢的這些人也開始長久待在大陸謀生,一年難得返台一次。同樣的,在南部,看著一些五六十歲以上世代,講國語地時候,那種邊講邊想,吞吞吐吐的樣子,聽的人都差點跟著一口氣上不來。所以,不管台語或國語,應該要從小兩者並重,最好能在日常生活中再加個英文,像新加坡人那樣,講話時國語、台語、英文全部夾雜在一起,再加上馬來語、印度語的。難怪小小新加坡能靠著貿易創造傲人的經濟成果,語言本來就是作生意最重要的工具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