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 ~ 宣化上人講述
摘錄自 http://book.bfnn.org/books2/1337.htm
原文 : 復次阿難。是三界中。復有四種阿修羅類。
復次阿難,三界之中,還有四種阿修羅,譯作非天,
有天福而無天德。
女修羅貌美,男修羅好飲酒,性瞋多妒,
分胎卵濕化四生,於人天鬼畜四趣受生。
若於鬼道以護法力。乘通入空。
此阿修羅從卵而生。鬼趣所攝。
若於鬼道,即鬼趣阿修羅,因有善願善心,護持佛法,
或護經咒,或護禪戒,由於護法善業,得捨離鬼趣,
而生阿修羅道,以護法因,獲神通果,可以入虛空界居住。
此類是從卵而生,卵生能飛,但仍屬鬼道。
若於天中降德貶墜。其所卜居鄰於日月。
此阿修羅從胎而出。人趣所攝。
若於天中即天趣阿修羅,從天道中來的,因欲界天,
以少欲為德,色界天以梵行持身,若梵行稍虧,情欲稍重,
就被貶離天道,墮落於修羅道中。
唯福報與天道相似,所住之處,近日月宮。
有阿修羅王,住在須彌山側,於欲界中,隨意能變現大小身體。
這種阿修羅是由胎生,胎因情有,故情欲同人,
雖居天上,但仍屬人道類。
有修羅王執持世界。力洞無畏。能與梵王及天帝釋四天爭權。
此阿修羅因變化有。天趣所攝。
有修羅王,是天趣修羅,因為在人道之時,有建功立業,
為國爭榮,然性好鬥,凶勇多瞋,死後為阿修羅王,
福報同於天上,能驅使鬼神,禍福人間,
以神通力能洞徹諸天,無所畏懼,
又不肯受諸天統治,時常要和諸天爭奪權利。
這種阿修羅是從人間化生到天上,故屬於天道類。
阿難。別有一分下劣修羅。生大海心。沈水穴口。
旦遊虛空。暮歸水宿。此阿修羅因濕氣有。畜生趣攝。
阿難!還有畜趣修羅,是從畜生道中來,福德微薄,
為修羅中最卑劣之一種。
他們思食雖然得食,最初入口時全是美味,
但最後一啖,竟變成青泥之味。
他們生於大海中心,潛藏於水穴之內,白天則遊行於虛空,
受天趣修羅驅使,晚上又歸宿於水中,以息勞役。
因係濕氣化生,故此屬於畜生道之類。
阿難。如是地獄、餓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修羅。
精研七趣。皆是昏沈諸有為相。妄想受生。妄想隨業。
於妙圓明無作本心。皆如空華。元無所著。但一虛妄。更無根緒。
阿難!以上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仙、天道,
精細地研究起來,都是昏昏沉沉的生滅相,
從妄想去受生,隨妄業去受報。
如果用妙明無為之心來觀察,則七趣皆如空中華,並無實體,
只是一個虛妄的名相,實在是沒有頭緒可追尋的。
阿難。此等眾生。不識本心。受此輪迴。經無量劫。不得真淨。
皆由隨順殺盜婬故。反此三種。又則出生無殺盜婬。
有名鬼倫。無名天趣。有無相傾。起輪迴性。
阿難!這些眾生,因不認識妙明的本心,故枉受輪迴,
經過無量數劫,還不得清淨,這都是因為隨順貪瞋癡之心,
而造殺盜淫之業,致有三途惡道。
若能不殺、不盜、不淫,則上生天道。
有三毒就有三途,無三毒就生天界。
一有一無,一沉一升,互相傾奪,便有輪迴流轉。
是善是惡,皆屬有漏,所以都不能超出三界,
而要受生死輪迴的苦報。
悉達多太子在菩提樹下靜坐四十九天,於最後一天夜裡悟道成佛,
此時佛陀以無礙的慧眼,觀看這娑婆世界裡六道眾生的情形,
想要了解眾生的根機,以及度化的因緣。
天人們住在黃金、瑪瑙等七寶建構而成的宮殿中,
終日遊樂嬉戲、衣食無虞;
人道眾生飽受生老病死苦,地位較貧賤者還要受人訶斥,
即便病苦逼迫,仍須四處為人做工,以求得溫飽;
餓鬼道眾生則多是住於糞廁、林邊,咽喉細如針孔,
饑渴難忍卻無法進食;畜生道的飛禽走獸,蒙昧愚癡,
常遭受追捕宰殺,終日惶恐不安;
而地獄道的眾生更是長久處於大火燒煮、骨肉焦爛等極苦中,無法出離。
佛陀如此一一從天道一直觀看到最悲慘的地獄道,
見到有的眾生從地獄受苦完後升到天上或人間享樂,
有的從畜生道脫離後又淪為餓鬼眾生,或是從人間往生,
轉投到天上享天福等,無始劫來上上下下在六道當中輪轉不已,
卻始終無法脫離輪迴之苦。
於是佛陀入於甚深禪定中,
再度觀察眾生不斷生死輪迴受苦的原因。
發現這一切都是由於眾生的心念無常,有時起布施助人、
恭敬師長的善心;有時又耽溺享樂、瞋暴不仁。
貪瞋癡三毒熾燃,善惡業夾雜,因此在天道享完一期福報後,
惡業成熟現前,便墮到三塗惡道受苦;
或惡報受盡、善業成熟後,便升天享天福,
不斷因業力的繫縛受生,而得種種苦樂境界。
洞悉了輪迴實相的佛陀隨即說道:
「眾生造業,在五濁惡世中常受苦果,
若能了解到一切的執著都是苦的根源,願意捨棄一切,
出家修無欲梵行,觀察事物生、住、異、滅的無常真相,
便能捨離執著、降伏煩惱魔軍,得離六道輪迴之苦!」
於是在大梵天王的勸請下,佛陀開始說法度眾,
所說的真理如同不斷前行的車輪,
承載著眾生由苦難的六道輪迴中,到達清淨解脫的彼岸。
四十九年行化期間,以無上佛智,開演種種微妙法理,
為眾生揭示了一條光明大道,
使無量無邊的眾生皆能永脫長夜黑暗、離苦得樂。
省思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人道苦樂參半最適合修行。
修行人應把握得遇佛法的因緣,生起珍重之心,
精進受持佛陀的教法,發願自利利他,不但使自己解脫安樂,
更使得正法得以久住在世,利潤群生。
http://www.ctworld.org.tw/sutra_stories/story124.htm
地藏菩薩的故事-婆羅門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Wf9fdC-QFk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