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
Excerpt:賈西亞.馬奎斯的《馬奎斯小說傑作集》
2025/07/25 04:55
瀏覽51
迴響0
推薦3
引用0
Excerpt:賈西亞.馬奎斯的《馬奎斯小說傑作集》
「沒有人寫信給上校」在結構與內容上都是最突出的小說,文字技巧非常高,有些句子的幻想與靈性誠如諾貝爾評審諸公所說的,是幻想揉合了現實的獨特風格,且把寫實主義帶入了新的境界;就思想而言,文中反極權與反獨裁的筆觸非常銳利。最特殊的是,故事曲折得讓藝術小說也在這方面作了個非苦澀面貌的示範,而可以把通俗小說的讀者拉同來看藝術小說,因爲它提高了藝術小說的可讀性,使讀者感覺非一口氣讀完不爲快。
——〈譯者序〉
閱讀及分享賈西亞.馬奎斯的《馬奎斯小說傑作集》。
原本淡黃色的書封已經褪成白色,新潮文庫編號281 的這一本馬奎斯小說選集,遠在1983年即由志文出版社翻譯出版。在長達40多年的時間讓眾多讀友認識馬奎斯,儘管我在中途一直沒有搭上車,但現在應該也時猶未晚吧。
以下摘要分享本書收錄的第一篇名作〈沒有人寫信給上校〉。
書名:馬奎斯小說傑作集
作者:賈西亞.馬奎斯
譯者:楊耐冬
出版社:志文
出版日期:1983年2月初版;1991年10月再版;2004年10月重排版(綠色書封)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276624
內容簡介
賈西斯‧馬奎斯為198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被評為拉丁美洲最有影響力的作家,是四個已獲得這項榮譽的拉丁美洲作家中第一個哥倫比亞人。他的作品永遠為弱小貧窮者請命,反抗內部的壓迫與外來的剝削。這本《馬奎斯小說傑作集》〈原名:《沒有人寫信給上校》〉在結構與內容幻想與靈性誠如諾貝爾評審諸公所說:幻想揉合了現代的獨特風格,且把寫實主義帶入新的境界;就思想而言,文中反集權與反獨裁的筆觸非常銳利。最特殊的是故事曲折得讓藝術小說也在這方面作的個非苦澀面貌的示範,而可以把通俗小說的可讀性,使讀者感覺非一口氣讀完不為快。這本集子各篇曾分別在各大報副刊以巨大版面刊出,引起極大震撼與迴響。
【Excerpt】
〈沒有人寫信給上校〉
……
在船啓動的汽笛響起之前,上校走向碼頭去。他穿着漆皮鞋、沒有腰帶的白帆布褲子,和沒有襯領的襯衫,在脖子的地方扣上一根別針。他看到敍利亞號船啓動進入船塢。旅客不動而僵硬了八小時,現在離開了。船上總是這些人:商務旅行的推銷員、從城裏來的人,他們是前個星期離開的,現在像平常一樣地回來了。
最後一條船是郵件船。上校看見它晃動得很厲害地進了船塢,他看到郵件袋綁在船頂的煙囟上,用油布防護着。十五年來的等待使他的直覺變得很敏銳。這隻公幾的焦急不耐煩也越來越厲害了。從郵政局長上船解下郵件袋,到它背在他的肩上,這期間的每個時刻上校都一直在看着。
他跟着郵政局長走過街道一起到港口,經過那些迷宮似的商店和貨物擺得琳瑯滿目的棚店。每次他去取郵件袋,就要體驗到一種不同的焦急,就像是從暴虐中產生的驚恐。醫生則在郵局裏等報紙。
「我太太要我問你,我們家可否有令你高興的事情,」上校說。
他是一個年輕的內科醫生,頭上梳着光滑滑的黑髮。令人難以相信的是他的牙醫技術非常地完美。他問起哮喘病康復的情形,上校詳細報告,但他的目光沒有離開郵政局長。郵政局長正在把信件分到信箱裹去,他那懶洋洋的樣子使上校非常光火。
醫生收到了郵件連同一小包報紙。他把醫藥廣告的小册子擺到一邊去,而後細讀他的私人信件。同時,郵政局長把信件分給在場的人。上校注意着他的郵件代號字母區劃信箱上,有一封藍邊的航空信,這增加了他的緊張情緒。
醫生拆開報紙在讀標題,這時正在注視小信箱的上校等着郵政局長在那個信箱前停步下來,但是他沒有。醫生停止了看報,他望着上校。而後他又看到郵政局長在電報機前,而後再看看上校。
「我們走吧,」他說。
郵政局長並未抬起頭來。
「上校沒有郵件,」他說。
上校覺得不好意思。
「我並不期待什麼,」他撒謊說。他以完全孩子氣的樣子轉向醫生。「沒有人會寫信給我。」
……
第二天,他在醫生的診所前等着郵船到的消息。
「飛機倒是件奇妙的東西,」上校說,他的眼睛則望着郵包。「他們說你一夜之間可以到逢歐洲。」
「對的」醫生說,他打開一本有挿圖的雜誌,正蒙在眼睛前閱讀。上校在窺望郵政局長,郵政局長正擠在一羣等船進船塢的人們當中,他們正準備等汽船一靠岸便跳上去。郵政局長第一個跳上去。他從船長那兒接過來一個用蠟封好的信套,而後他爬到頂上。郵包綁在兩個油桶之間。
……
郵政局長直向他們走過來。上校往後退,由於一種無可抗拒的焦慮所驅使,他很想讀讀那個蠟封的信套上所寫的名字。郵政局長打開郵袋。他把醫生的報紙、郵件交給醫生,而後打開那個封套檢視個人郵件的名單和簽收單據,他按收件人的姓名唸着。醫生打開了報紙。
……
郵政局長分發完了信件,他把其餘的放回郵袋,再把郵袋收攏起來。醫生準備讀他自己的兩封信,但他在拆開信封之前,望了望上校。而後,他又望着郵政局長。
「沒有上校的信件嗎?」
上校恐懼起來。郵政局長將郵袋甩到肩上去,離開平臺,沒有轉頭地回答說:
「沒有人寫信給上校。」
與他的習慣相反,他沒有直接回家。他在裁縫店喝了杯咖啡,這時奥古斯汀的朋友們在一頁一頁地翻閱報紙。他有受騙的感覺。他寧可呆在那裏直到下個禮拜五,而不敢在這個晚上空着手去面對他的妻子。但是,當裁縫店關門打烊的時候,他又必須面對現實。他的妻子正在等他。
「沒有?」她問道。
「沒有,」上校回答說。
下一個星期五他又去汽船那邊。就像每個星期五一樣,他回家時還是沒有帶回他們日夜久等的信件。「我們等得夠久了,」他的妻子那個晚上告訴他說。「人必須要有牛樣的耐勁,就像你所做的,等信等上個十五年。」上校上他的吊床去唸報紙。
「我們必須等輪到我們的份兒,」他說。「我們的號碼是一八二三。」
「自從我們開始等,那個號碼彩券都出現過兩次了,」他的妻子回答說。
上校像平常一樣把報紙從第一頁唸到最後一頁,包括廣告在內。但是,這次他的精神無法集中。當他在閱讀的時候,他想着他的退役金。十九年前,國會通過法令,按法令他經過了八年的退役金申請査證過程,而後又經過了六年多才把他列入名單之內。被列名享有退役金的信是上校上次所收到的函件。
宵禁熄燈號之後他讀完了報紙。當他去關燈的時候,他知道他的妻子還醒着。
……
因此,星期六下午上校去看他的律師。他發現律師懶散地驗在吊床上。他是個道道地地的黑人,上排牙齒有兩隻犬齒。律師的脚上穿着一雙木拖鞋。打開辦公室的窗子,那兒有部滿是灰塵的鋼琴,上面放置着報紙和各種卷宗:有從官方公報剪下的剪報,貼在一本分類帳簿上,與那些帳單混雜在一起。沒有鍵盤的鋼琴可當作書桌或辦公桌。律師在一張旋轉椅上坐了下來。上校在說出他來訪的目的之前,表現出一副不安的樣子。
「我提醒過你這事可能很費時日,」當上校停下來時律師便說。他一身正熱得有氣無力,他把椅子往後退,把一本廣告話頁簿攤開在面前看。
「我的代理人常有信來,說不要不耐煩。」律師又說。
「那樣已經十五年了,」上校回答說。「這件事聽起來已開始像是騙局了。」
律師拿出一份管理法規。椅子小得只夠沉下他的半邊屁股。「十五年前事情比較容易辦,」
他說。「後來又有了市裏的退伍軍人機構,有兩黨的人員在內。」他吸入沉悶的空氣,講起話來就好像那法令是制定下來的:
「等候辦理的編號加長啦!」
「那不是這個案子吧,」上校說,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的孤單無助。「所有我的同志都在等待郵件中死去了。」
律師沒有改變他的表情。
「法令通過太晚了,」他說。「不是每個人都像你那麼幸運,二十歲就當了上校。尤其,不會有什麼特別預算的分配額,因此政府必須調整預算。」
老是同樣老生常談的話。每次上校聽他講話就產生一種無言的憤怒。「這不是慈善救濟,」他說。「這不是給我們幫個忙的問題,我們是背負着重擔在拯救我們的共和國。」律師揮着他的手。
「事實就是這個樣子,」他說。「人的忘恩負義是說不完的。」
上校也知道那番道理。他開始聽到這些話是在訂定尼倫底亞條約之後的那一天,政府答應對兩百位軍官給予旅費補助。他們紮營在尼倫底亞大絲棉樹基地革命營區。那個營區本來是號召了許多青年放棄學業來從軍的。他們在那裏等了三個月。而後,他們以自己的方式回到了家,他們在家裏等着,幾乎是往後六十年了,上校仍然在等待。
由於這些記憶使他激動,他採取了不同的態度,他把右手放在那骨瘦如柴的大腿上,喃喃地說:
「好,我決定採取行動。」
律師等了等,才說。
「什麼樣的行動?」
「另請律師。」
一隻母鴨後面跟着幾隻小鴨進入辦公室來。律師站起來把牠們趕出去。「照你的意思吧,上校,」他說,一邊在趕鴨子。「事情就照你的意思。如果我能創造奇蹟,我也就不會住在這個倉庫場地上了。」他把一個木格子的板面横在院子門口,而後回來坐在他的椅子上。
「我的兒子已死了,」上校說。「我的房子已抵押。那退休的法令已成了律師們的終身養老金。」
「那不是我,」律師抗議說。「過去的每一毛錢都是花我自己的。」
上校想到沒有得到公平對待而感到非常痛苦。
「那就是我的意思,」他更正他自己的話,用襯衫的衣袖把額上的汗珠擦乾。「這麼熱,足以使人頭暈腦脹。」
一會兒後,律師爲了找那份代理人委託文件,把辦公室的文件都翻遍了。太陽已升到小房子的正頂上,上面並沒有蓋防熱板。當四處都找不着之後,他氣喘喘的從鋼琴下面拾起一卷文件。
「就是這個。」
他把上面蓋了印的一張文件給上校。「我必須寫信給我的代理人,以便他們撤鋪你的委託副本,」他作了這樣的結語。上校把文件上的灰塵抖落,把它放入襯衫口袋裹。
「你自己把它撕掉吧,」律師說。
「不,」上校回答說。「這是二十年的回憶。」上校等着律師再查看一下,但律師沒有理上校,走到吊床那邊去擦汗。他在那邊從稀薄的空氣中望着上校。
「我也需要那些政府文件,」上校說。
「哪一些呢?」
「要求賠償的證據。」
律師攤開兩隻手。
「哼,如今已不可能啦,上校。」
上校大為吃驚。當他做馬康多革命軍區的軍需官時,走了六天艱苦的路程,運送兩箱黃金作內戰時期的基金。這兩箱黄金是綁在一匹驢子背上的。他拖着驢子到達尼倫迪亞營區的時候,是條約簽訂前半小時,那匹驢子因缺飼料而餓死了。上校邦迪亞——大西洋岸革命軍的總指揮簽收了那筆基金,包括他投降清單中的兩箱黄金。
「那些文件是價値連城的,」上校說。「有一張是邦迪亞上校親自簽字的收據。」
「我同意,」律師說。「但是那些文件已經經過千萬人的手,已經經過許多許多的辦公室,天知道現在是到達國防部哪個單位。」
「像那樣的文件,官員不可能不注意的,」上校說。
「但是,過去十五年來經手的官員已更換了多少次,」律師指明說。「想想看,總統都換了七個,每個總統內閣都起碼換十次,每個部長更換他的官員起碼百次。」
「但是沒有人可以把文件帶回家呀,」上校說。「每個新來的官員必須在原來的檔案中把它找到。」
律師不耐煩了。
「尤其,如果這些文件現在要從部級機構調出來,恐怕要等着去查證一大卷的新地扯,才能把那些機構原來的地址查出來。」
「那沒有關係,」上校說。
「那要花上幾百年的時間。」
「那沒有關係,如果你等得了大事,你也就得等煩瑣的小事,不要怕麻煩。」
……
「我在期待一封緊要的信件,」他說。「那是航空信。」
郵政局長看看信箱裏。他把一封封信檢視過之後放入各個信箱,沒有說什麼。他拍拍手上的灰塵,向上校轉過身來,很有意思地望一望他。
「想必今日一定會到的,」上校說。
郵政局長聳聳肩膀。
「唯一一定會來的事情就是死亡,上校。」
……
「沒有人寫信給上校」在結構與內容上都是最突出的小說,文字技巧非常高,有些句子的幻想與靈性誠如諾貝爾評審諸公所說的,是幻想揉合了現實的獨特風格,且把寫實主義帶入了新的境界;就思想而言,文中反極權與反獨裁的筆觸非常銳利。最特殊的是,故事曲折得讓藝術小說也在這方面作了個非苦澀面貌的示範,而可以把通俗小說的讀者拉同來看藝術小說,因爲它提高了藝術小說的可讀性,使讀者感覺非一口氣讀完不爲快。
——〈譯者序〉
閱讀及分享賈西亞.馬奎斯的《馬奎斯小說傑作集》。
原本淡黃色的書封已經褪成白色,新潮文庫編號281 的這一本馬奎斯小說選集,遠在1983年即由志文出版社翻譯出版。在長達40多年的時間讓眾多讀友認識馬奎斯,儘管我在中途一直沒有搭上車,但現在應該也時猶未晚吧。
以下摘要分享本書收錄的第一篇名作〈沒有人寫信給上校〉。
書名:馬奎斯小說傑作集
作者:賈西亞.馬奎斯
譯者:楊耐冬
出版社:志文
出版日期:1983年2月初版;1991年10月再版;2004年10月重排版(綠色書封)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276624
內容簡介
賈西斯‧馬奎斯為198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被評為拉丁美洲最有影響力的作家,是四個已獲得這項榮譽的拉丁美洲作家中第一個哥倫比亞人。他的作品永遠為弱小貧窮者請命,反抗內部的壓迫與外來的剝削。這本《馬奎斯小說傑作集》〈原名:《沒有人寫信給上校》〉在結構與內容幻想與靈性誠如諾貝爾評審諸公所說:幻想揉合了現代的獨特風格,且把寫實主義帶入新的境界;就思想而言,文中反集權與反獨裁的筆觸非常銳利。最特殊的是故事曲折得讓藝術小說也在這方面作的個非苦澀面貌的示範,而可以把通俗小說的可讀性,使讀者感覺非一口氣讀完不為快。這本集子各篇曾分別在各大報副刊以巨大版面刊出,引起極大震撼與迴響。
【Excerpt】
〈沒有人寫信給上校〉
……
在船啓動的汽笛響起之前,上校走向碼頭去。他穿着漆皮鞋、沒有腰帶的白帆布褲子,和沒有襯領的襯衫,在脖子的地方扣上一根別針。他看到敍利亞號船啓動進入船塢。旅客不動而僵硬了八小時,現在離開了。船上總是這些人:商務旅行的推銷員、從城裏來的人,他們是前個星期離開的,現在像平常一樣地回來了。
最後一條船是郵件船。上校看見它晃動得很厲害地進了船塢,他看到郵件袋綁在船頂的煙囟上,用油布防護着。十五年來的等待使他的直覺變得很敏銳。這隻公幾的焦急不耐煩也越來越厲害了。從郵政局長上船解下郵件袋,到它背在他的肩上,這期間的每個時刻上校都一直在看着。
他跟着郵政局長走過街道一起到港口,經過那些迷宮似的商店和貨物擺得琳瑯滿目的棚店。每次他去取郵件袋,就要體驗到一種不同的焦急,就像是從暴虐中產生的驚恐。醫生則在郵局裏等報紙。
「我太太要我問你,我們家可否有令你高興的事情,」上校說。
他是一個年輕的內科醫生,頭上梳着光滑滑的黑髮。令人難以相信的是他的牙醫技術非常地完美。他問起哮喘病康復的情形,上校詳細報告,但他的目光沒有離開郵政局長。郵政局長正在把信件分到信箱裹去,他那懶洋洋的樣子使上校非常光火。
醫生收到了郵件連同一小包報紙。他把醫藥廣告的小册子擺到一邊去,而後細讀他的私人信件。同時,郵政局長把信件分給在場的人。上校注意着他的郵件代號字母區劃信箱上,有一封藍邊的航空信,這增加了他的緊張情緒。
醫生拆開報紙在讀標題,這時正在注視小信箱的上校等着郵政局長在那個信箱前停步下來,但是他沒有。醫生停止了看報,他望着上校。而後他又看到郵政局長在電報機前,而後再看看上校。
「我們走吧,」他說。
郵政局長並未抬起頭來。
「上校沒有郵件,」他說。
上校覺得不好意思。
「我並不期待什麼,」他撒謊說。他以完全孩子氣的樣子轉向醫生。「沒有人會寫信給我。」
……
第二天,他在醫生的診所前等着郵船到的消息。
「飛機倒是件奇妙的東西,」上校說,他的眼睛則望着郵包。「他們說你一夜之間可以到逢歐洲。」
「對的」醫生說,他打開一本有挿圖的雜誌,正蒙在眼睛前閱讀。上校在窺望郵政局長,郵政局長正擠在一羣等船進船塢的人們當中,他們正準備等汽船一靠岸便跳上去。郵政局長第一個跳上去。他從船長那兒接過來一個用蠟封好的信套,而後他爬到頂上。郵包綁在兩個油桶之間。
……
郵政局長直向他們走過來。上校往後退,由於一種無可抗拒的焦慮所驅使,他很想讀讀那個蠟封的信套上所寫的名字。郵政局長打開郵袋。他把醫生的報紙、郵件交給醫生,而後打開那個封套檢視個人郵件的名單和簽收單據,他按收件人的姓名唸着。醫生打開了報紙。
……
郵政局長分發完了信件,他把其餘的放回郵袋,再把郵袋收攏起來。醫生準備讀他自己的兩封信,但他在拆開信封之前,望了望上校。而後,他又望着郵政局長。
「沒有上校的信件嗎?」
上校恐懼起來。郵政局長將郵袋甩到肩上去,離開平臺,沒有轉頭地回答說:
「沒有人寫信給上校。」
與他的習慣相反,他沒有直接回家。他在裁縫店喝了杯咖啡,這時奥古斯汀的朋友們在一頁一頁地翻閱報紙。他有受騙的感覺。他寧可呆在那裏直到下個禮拜五,而不敢在這個晚上空着手去面對他的妻子。但是,當裁縫店關門打烊的時候,他又必須面對現實。他的妻子正在等他。
「沒有?」她問道。
「沒有,」上校回答說。
下一個星期五他又去汽船那邊。就像每個星期五一樣,他回家時還是沒有帶回他們日夜久等的信件。「我們等得夠久了,」他的妻子那個晚上告訴他說。「人必須要有牛樣的耐勁,就像你所做的,等信等上個十五年。」上校上他的吊床去唸報紙。
「我們必須等輪到我們的份兒,」他說。「我們的號碼是一八二三。」
「自從我們開始等,那個號碼彩券都出現過兩次了,」他的妻子回答說。
上校像平常一樣把報紙從第一頁唸到最後一頁,包括廣告在內。但是,這次他的精神無法集中。當他在閱讀的時候,他想着他的退役金。十九年前,國會通過法令,按法令他經過了八年的退役金申請査證過程,而後又經過了六年多才把他列入名單之內。被列名享有退役金的信是上校上次所收到的函件。
宵禁熄燈號之後他讀完了報紙。當他去關燈的時候,他知道他的妻子還醒着。
……
因此,星期六下午上校去看他的律師。他發現律師懶散地驗在吊床上。他是個道道地地的黑人,上排牙齒有兩隻犬齒。律師的脚上穿着一雙木拖鞋。打開辦公室的窗子,那兒有部滿是灰塵的鋼琴,上面放置着報紙和各種卷宗:有從官方公報剪下的剪報,貼在一本分類帳簿上,與那些帳單混雜在一起。沒有鍵盤的鋼琴可當作書桌或辦公桌。律師在一張旋轉椅上坐了下來。上校在說出他來訪的目的之前,表現出一副不安的樣子。
「我提醒過你這事可能很費時日,」當上校停下來時律師便說。他一身正熱得有氣無力,他把椅子往後退,把一本廣告話頁簿攤開在面前看。
「我的代理人常有信來,說不要不耐煩。」律師又說。
「那樣已經十五年了,」上校回答說。「這件事聽起來已開始像是騙局了。」
律師拿出一份管理法規。椅子小得只夠沉下他的半邊屁股。「十五年前事情比較容易辦,」
他說。「後來又有了市裏的退伍軍人機構,有兩黨的人員在內。」他吸入沉悶的空氣,講起話來就好像那法令是制定下來的:
「等候辦理的編號加長啦!」
「那不是這個案子吧,」上校說,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的孤單無助。「所有我的同志都在等待郵件中死去了。」
律師沒有改變他的表情。
「法令通過太晚了,」他說。「不是每個人都像你那麼幸運,二十歲就當了上校。尤其,不會有什麼特別預算的分配額,因此政府必須調整預算。」
老是同樣老生常談的話。每次上校聽他講話就產生一種無言的憤怒。「這不是慈善救濟,」他說。「這不是給我們幫個忙的問題,我們是背負着重擔在拯救我們的共和國。」律師揮着他的手。
「事實就是這個樣子,」他說。「人的忘恩負義是說不完的。」
上校也知道那番道理。他開始聽到這些話是在訂定尼倫底亞條約之後的那一天,政府答應對兩百位軍官給予旅費補助。他們紮營在尼倫底亞大絲棉樹基地革命營區。那個營區本來是號召了許多青年放棄學業來從軍的。他們在那裏等了三個月。而後,他們以自己的方式回到了家,他們在家裏等着,幾乎是往後六十年了,上校仍然在等待。
由於這些記憶使他激動,他採取了不同的態度,他把右手放在那骨瘦如柴的大腿上,喃喃地說:
「好,我決定採取行動。」
律師等了等,才說。
「什麼樣的行動?」
「另請律師。」
一隻母鴨後面跟着幾隻小鴨進入辦公室來。律師站起來把牠們趕出去。「照你的意思吧,上校,」他說,一邊在趕鴨子。「事情就照你的意思。如果我能創造奇蹟,我也就不會住在這個倉庫場地上了。」他把一個木格子的板面横在院子門口,而後回來坐在他的椅子上。
「我的兒子已死了,」上校說。「我的房子已抵押。那退休的法令已成了律師們的終身養老金。」
「那不是我,」律師抗議說。「過去的每一毛錢都是花我自己的。」
上校想到沒有得到公平對待而感到非常痛苦。
「那就是我的意思,」他更正他自己的話,用襯衫的衣袖把額上的汗珠擦乾。「這麼熱,足以使人頭暈腦脹。」
一會兒後,律師爲了找那份代理人委託文件,把辦公室的文件都翻遍了。太陽已升到小房子的正頂上,上面並沒有蓋防熱板。當四處都找不着之後,他氣喘喘的從鋼琴下面拾起一卷文件。
「就是這個。」
他把上面蓋了印的一張文件給上校。「我必須寫信給我的代理人,以便他們撤鋪你的委託副本,」他作了這樣的結語。上校把文件上的灰塵抖落,把它放入襯衫口袋裹。
「你自己把它撕掉吧,」律師說。
「不,」上校回答說。「這是二十年的回憶。」上校等着律師再查看一下,但律師沒有理上校,走到吊床那邊去擦汗。他在那邊從稀薄的空氣中望着上校。
「我也需要那些政府文件,」上校說。
「哪一些呢?」
「要求賠償的證據。」
律師攤開兩隻手。
「哼,如今已不可能啦,上校。」
上校大為吃驚。當他做馬康多革命軍區的軍需官時,走了六天艱苦的路程,運送兩箱黃金作內戰時期的基金。這兩箱黄金是綁在一匹驢子背上的。他拖着驢子到達尼倫迪亞營區的時候,是條約簽訂前半小時,那匹驢子因缺飼料而餓死了。上校邦迪亞——大西洋岸革命軍的總指揮簽收了那筆基金,包括他投降清單中的兩箱黄金。
「那些文件是價値連城的,」上校說。「有一張是邦迪亞上校親自簽字的收據。」
「我同意,」律師說。「但是那些文件已經經過千萬人的手,已經經過許多許多的辦公室,天知道現在是到達國防部哪個單位。」
「像那樣的文件,官員不可能不注意的,」上校說。
「但是,過去十五年來經手的官員已更換了多少次,」律師指明說。「想想看,總統都換了七個,每個總統內閣都起碼換十次,每個部長更換他的官員起碼百次。」
「但是沒有人可以把文件帶回家呀,」上校說。「每個新來的官員必須在原來的檔案中把它找到。」
律師不耐煩了。
「尤其,如果這些文件現在要從部級機構調出來,恐怕要等着去查證一大卷的新地扯,才能把那些機構原來的地址查出來。」
「那沒有關係,」上校說。
「那要花上幾百年的時間。」
「那沒有關係,如果你等得了大事,你也就得等煩瑣的小事,不要怕麻煩。」
……
「我在期待一封緊要的信件,」他說。「那是航空信。」
郵政局長看看信箱裏。他把一封封信檢視過之後放入各個信箱,沒有說什麼。他拍拍手上的灰塵,向上校轉過身來,很有意思地望一望他。
「想必今日一定會到的,」上校說。
郵政局長聳聳肩膀。
「唯一一定會來的事情就是死亡,上校。」
……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