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就是借錢買股票,餘額就是使用了多少,不是剩下多少,
由於法人在台股不能融資買股票,所以融資餘額
通常視為散戶指標,餘額數字愈大代表散戶力道愈強勁,
但法人之外不止你我小散戶,只要是自然人,
不論大戶小戶都可以借錢買股票。
由於融資買入股票是要付利息的,以天計息,
所以融資買入後,愈快賣出付出利息愈少。理論上,
融資餘額數字愈大,代表潛在賣出壓力愈大,
因為不論斷頭、認賠、獲利,融資買入就是為了短期出場。
大盤融資餘額
證交所每天都會公佈大盤融資餘額:
圖1證交所公佈的融資餘額
以4/3為例,台股融資餘額是2828.8億,
只看一天的數字沒有意義,若看長期數字:
圖2近五年加權指數及融資餘額
兩條線看來亦步亦趨,融資餘額高點是2021/7/8的2993億,
整個7月及8 月初的融資餘額都在2900億以上,
8月第二週開始下降,到8月底是2600多億,
當天加權指數是17866點,加權指數呢?
若只看678三個月的數字:
圖3 2021年678月的加權指數
最高點是7/15的18034,之後向下走,
最低點是8/20的16341,相差1700點,
當時正處疫情最嚴重時,各國飛機停飛阻斷人流,
5月台灣疫情升至最嚴重的第三級,
東京奧運延後一年等,也有好消息,
就是海運股開始狂飆,所以所有的波動都必須綜合觀察,
融資餘額只是眾多因素之一。
而最低點是2023/1月的1511億,加權指數是15493點,
由兩個月前的2022/10開始走高,這只是歷史經驗,
每次事後驗證都只限定在特定變數,
若以EXCEL的CORREL函數檢測,由2020年至今
的加權指數及融資餘額數字相關性是0.91,
由2023年初檢測到2024/3月,結果是0.85,
這是很高的正相關性。若只看2024年初至3月:
圖4 2024年初至3月的加權指數及融資餘額
也是步步高,所以融資餘額做為散戶指標,
在沒有系統性風險時,也是也是向上攻關的助力。
融資餘額多高算高
那融資餘額多高算高呢?融資餘「額」的額是金額,
是每天融資買進、賣出後的累計金額,但股價每天在變,
金額無法代表融資到底用了多少。
圖1除了融資餘額外,還有融資交易單位,就是融資買賣的張數,
以2024/4/3為例,融資買入且尚未賣出的股票
共有849萬6076張,另根據證交所公佈2024/2月台股
總上市股數是7億6317萬張,兩個數字相除是1.1%,
再回看2021/7/8,當天融資餘額的交易單位數是989萬2312張,
除以當時台股總上市股數是1.34%,相比之下,
2021/7/8融資餘額2993億時的融資使用率當然是比現在高的。
「高」是相對的,是比較過後的結果,
不代表當時的「高」是因為過高而向下走,
必定還有其他不在本文討論的因素。
大盤融資維持率
融資維持率的簡單公式是股票市值/融資金額,
若是大盤,就是台股所有可融資股票市值/大盤融資餘額。
數字愈高表示股價走高,借錢買股票賺得愈多,
數字愈低表示股票可能跌到賣掉都無法償還貸款,
所以通常股價愈高,維持率也愈高,二者是正向關係。
這是近五年台股大盤融資維持率與加權指數的關係:
圖4近五年台股大盤融資維持率與加權指數
大盤融資維持率最高點是2021/7/5的186.3,
當時加權指數只有17919點,這是因為台股市值在
2021年有一波高點,來到56.8兆,
台積電在2021年股價第一次突破600,
而56.8兆的市值直到2023/12月才又被超越,
還是因為台積電的大漲。
2021年時上市股數較少,市值卻在高點,
做為分母的融資餘額雖然來到2993億的天價,
分子的市值數字更大,所以融資維持率也來到180的高檔。
不過就像向上走的本益比一樣,到底走到多高是危險呢?
又跌到多低才是真低呢?單一指標永遠
都是不夠真實的,一般認為融資維持率在130是低點,
可能引發斷頭,目前在164左右,真不算高。
若是個股的話,167是維持率起點或平衡點,
就是大於167表示借錢買股票有利潤,利息不算。
圖5台股近年市值
整體來說,目前大盤融資餘餘在2800億左右的數字還算健康,
因為台股總市值已超過60兆。融資餘額是雙面刃,
數字太大或向上走表示潛在賣壓愈大,但也表示
股市正熱或有資金行情;數字愈小或向下走表示
散戶離場人數增加及減少持股,或者失去信心,
也表示籌碼向大戶集中。
融資餘額永遠不會是導致下跌的主要原因,
但在系統性風險時,過低的融資餘額,或需要一直補充
保證金才能拉高維持率時,就有可能發生斷頭,
導致更嚴重的系統性風險,所以融資餘額在下坡時
會導致坡度更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