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印威內斯尼斯河畔漫遊
2023/07/19 23:00
瀏覽860
迴響0
推薦19
引用0

印威內斯 (Inverness),又譯:因弗内斯或伊凡尼斯,為蘇格蘭最北的城市,高地首府,這座古城自 12 世紀起就屹立於尼斯河 (River Ness) 河口處,蘇格蘭國王大衛一世命此處為皇家自治區(Royal Burgh)並建設了城堡;在 16 17 世紀之間,印威內斯轉型為港口城市,因而繁榮興盛起來;印威內斯是NC500公路之旅的起迄點,尼斯河畔與印威內斯城堡 (Inverness Castle)都是老城區熱門景點。

離開鄧羅賓城堡(Dunrobin Castle)繼續沿著A9公路行駛前往印威內斯(Inverness),轉B865公路進Inverness老城區外圍的預定住宿Wimberley House,約一個半小時車程。

因停車因素考量,當時訂了位於老城外圍住宅區的Wimberley House這間民宿。去的當時,門廳一進去的桌几上放著當天入住的鑰匙,房客認名自取入住。

Wimberley House客房內部。

在民宿安置好行李,見天色尚亮,決定驅車前往尼斯湖 (Loch Ness)一覽──不然就不算到過蘇格蘭高地。GPS設定了坐落於尼斯湖畔的厄克特城堡 (Urquhart Castle),驅車走A82公路約40分鐘車程。

尼斯湖 (Loch Ness)湖畔風光,光天化日水怪未出。
尼斯湖 (Loch Ness),長37公里,寬1.5公里。面積並不大,因大量的浮藻和泥炭而非常渾濁,水中的能見度極低。平均深度達200公尺,最深處有300公尺。該湖終年不凍,常見的湖水表面的波動是因溫差而引起,兩岸陡峭,樹林茂密(資料參考維基百科)。

厄克特城堡 (Urquhart Castle),坐落在俯瞰尼斯湖的岬角上,是蘇格蘭面積最大的城堡之一。原修建於13世紀至16世紀,曾是蘇格蘭獨立戰爭的舞台之一;17世紀之後城堡被廢棄;20 世紀,它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古蹟並向公眾開放,現在是尼斯湖最具代表性的景觀,為蘇格蘭參觀人數最多的城堡之一。

厄克特城堡 (Urquhart Castle) 的門樓和城堡北端的五層格蘭特塔是保存較為完整的建築。

由於之前來過時,已經有進到城堡內部與旅遊服務中心展覽室參觀,這趟就僅在外面看看;走覽厄克特城堡內部遊記詳見格文《蘇格蘭高地~厄克特城堡(Urquhart Castle)遺跡》

印威內斯(Inverness)尼斯河畔散策路線。
回到印威內斯(Inverness)市區,以這座建於 1961 年的尼斯橋(Ness Bridge)作為起點,沿著尼斯河漫步。
眺望印威內斯城堡 (Inverness Castle)
尼斯河(River Ness),長10公里,是尼斯湖對外唯一的聯絡水道,往北由印威內斯流入馬里灣(Moray Firth)。
印威內斯座堂(Inverness Cathedral),也稱為聖安德魯大教堂(1866~69),屬於蘇格蘭聖公會,坎特伯雷大主教查爾斯·朗利 ( Charles Longley)於 1866 年奠基,並於 1869 年竣工;建築師是當地人亞歷山大·羅斯 (Alexander Ross) ,大教堂由紅色塔拉代爾石建成,由於缺乏資金,無法建造最初設計的兩個巨型尖頂。

印威內斯座堂中殿,有5個隔間,由彼得黑德花崗岩柱隔開。之前來入內不收費,現查資料已經要收費了(印威內斯座堂參觀訊息見官網https://reurl.cc/M8GxGp)

中殿向南望向唱詩班祭壇;主祭壇和祭壇是由卡昂石(Caen stone)製成,彩繪窗戶描繪了客西馬尼園中的耶穌、受難和復活。

主教寶座(希臘語「kathedra」)是聖壇中唯一倖存的原始木製品,它是主教作為教師和傳教領袖的權威和職位的象徵。

講壇,由卡昂石(Caen stone)和愛爾蘭大理石製成,坐落在來自阿布里亞坎(Abriachan)的花崗岩柱上,由當地雕塑家 D. & A. Davidson 雕刻而成。

正門入口上方的彩繪玻璃窗。

彩繪玻璃窗由伯明翰哈德曼製造,描繪了最後審判時的榮耀,這是教區對伊登主教的紀念碑。它是蘇格蘭最大的彩色玻璃窗之一,因位於北面未受到陽光直射而以其色彩而引人注目。

白色大理石天使,是丹麥雕塑家托瓦爾森在哥本哈根創作的跪天使的複製品,不過臉是利爾茅斯將軍的妻子利爾茅斯夫人的臉。

河畔的尼斯步道(Ness Walk)

伊甸園劇院和主教宮住宅(右後)。

伊甸園劇院(Eden Court  Theatre & Cinema),是一座大型劇院、電影院和藝術場所,建在尼斯河邊,並將哥德式主教宮住宅(它的名字由此而來)併入由建築師勞·鄧巴和奈史密斯設計的新建築中。於 1976 年 正式開業,於 2007 年 11 月重新開放成為蘇格蘭最大的綜合藝術中心。

伊甸園劇院前的綠地。

草地上、樹蔭下,聚滿享受悠閒午後時光的人群。

醫務橋 (Infirmary Bridge) ,建於 1881 年,是印威內斯(Inverness)城內4座白色、鐵質、小型懸索人行橋之一,橫跨尼斯河兩岸連接 Ness Walk 到 Ness Bank 。

伊迪絲卡維爾花園(Edith Cavell Gardens)

印威內斯戰爭紀念碑(Inverness War Memorial),立於1922 年,建築師為約翰·辛頓·加爾(John Hinton Gall),由紅砂岩建成,設計成凱爾特十字形,弔念第一、二次世界大戰及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等犧牲的當地軍民。

尼斯河(River Ness)下游方向,古典的房舍是Best Western Inverness Palace Hotel & Spa。

尼斯銀行教堂(Ness Bank Church ),建於 1901 年,由威廉·麥金托什(William Mackintosh)設計,採用早期哥德復興風格,採用紅砂岩和自由石敷料,屋頂採用天然板岩。

美惠三女神(The Three Graces)雕像,由安德魯·戴維森 (Andrew Davidson) 在 1870 年代雕刻而成。 1961 年被古董收藏家收購,直到理事會於 2007 年購買並於2011 年將它們安裝在尼斯銀行 (Ness Bank)大樓頂部,經過修復後移至尼斯河畔的Ness Bank Church前。

印威內斯城堡(Inverness Castle),建於 1835~36 年,位於其中世紀前身的遺址上。2020 年 3 月 30 日之前,這裡一直是因弗內斯治安法院的所在地,現已移至因弗內斯司法中心。

弗洛拉·麥克唐納 (Flora MacDonald) 是斯利特麥克唐納氏族的成員,因在 1746 年 4 月卡洛登戰役後幫助查爾斯·愛德華·斯圖爾特躲避政府軍而聞名。

自Inverness Castle前遠眺尼斯河。

俯瞰尼斯河上游方向與印威內斯座堂

俯瞰尼斯河下游方向及尼斯橋。

Inverness Castle由這座紅砂岩建築展現了早期的城堡風格,由威廉·伯恩( William Burn)設計,主建築7個朝南對稱的主立面。三開間中央稍向前突出,底層有圓門,兩側有圓窗,二樓有圓窗三扇,上有城垛。外灣呈堞式塔樓形式,左為圓塔,右為方塔。

北樓最初用作托馬斯·布朗二世 ( Thomas Brown II )設計了類似的監獄,後來用作額外的法院大樓,同樣採用紅砂岩建造,於 1848 年竣工。

約瑟夫·米切爾 (Joseph Mitchell) 設計了有堡壘的圍牆。

印威內斯市政廳(Inverness Town House),位於高街(High street)的一座哥德式建築,建在洛瓦特勳爵私人住宅的原址上,於 1708 年竣工,隨後於 1750 年擴建。現在所見的建築為威廉·勞裡 (William Lawrie) 設計,1882年落成。
市政廳面向High street的主立面有7個開間;中間的海灣有一個拱形門口,底層有山形屋頂,一樓有一個豎框窗,上面刻有該鎮的徽章,閣樓上有一扇豎框窗,兩側都是圖雷勒圓塔。外開間在一樓設有三葉形直櫺窗,直櫺窗帶有一樓有窗飾,建築角落有欄杆。

高街(High street),為市中心最熱鬧的商店徒步區。

三美德空間(The Three Virtues)位於教堂街(Church Street)上,由 3 塊露出地面的石頭組成,每塊石頭上都生長著一棵白樺樹,並以新選擇的美德:毅力、開放和洞察力(Open-heartedness and Insight)之一命名。

The Three Virtues為2008 年 3 月揭幕的藝術作品的一部分。它是由印威內斯老城藝術 (IOTA) 項目的首席藝術家麥特·貝克(Matt Baker)創作一件代表當代印威內斯的三種美德的藝術作品,由當地社區選出作為城市指導原則的價值觀:毅力、開放和洞察力(Open-heartedness and Insight)。貝克從高地景觀中汲取靈感,用三塊自然鑿成的凱斯內斯石傾斜露頭來體現這些美德,這些石塊似乎是從教堂街南端步行區的人行道中噴發出來的。每個露頭都包含了不同種類的本地樺樹,並且每一個都以英語、蓋爾語和古挪威語銘刻著一種新的美德(資料引自https://reurl.cc/InTeVi)。

尼斯河(River Ness)向晚時分。

至此,在印威內斯(Inverness)完成了蘇格蘭高地NC500公路的行程。

2018夏日 CJ攝於尼斯湖 (Loch Ness)畔Urquhart Castle

@ 印威內斯(Inverness)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