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中華民國104年雙十國慶日,有別於歷來最大在野黨多不出席國慶慶祝大會的畫面,適逢大選年,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及親民黨主席宋楚瑜都親自出席大典並且同坐觀禮。
在國民黨確定「柱下朱上」後,朱立倫、蔡英文、宋楚瑜也是目前為止角逐2016總統大選的三位候選人,朝野領袖齊聚國慶典禮觀禮台,免不了引起媒體許多報導,對此,帶領23位黨籍縣市長、立法委員出席國慶典禮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表示:「我是為台灣而去,而且是為了讓台灣更團結而去」,並說:希望在她之後,反對黨的出席不再是特殊例外,而是對國家共同的信任與尊重。
或云,政治是精明的算計,朝野政黨領導人平常選擇不出席國慶大典,到了選舉年又能排除萬難出席,相當程度印證政治人物之精於算計,已經超越常人理解的程度。實則,朝野共同出席國家慶典本來就是民主國家常態,應該問的是,為什麼平日刻意迴避國旗國號的政治人物,在選舉年又要勉為其難的出席國慶大典呢?
或許可以從此次2016總統大選的兩岸政策攻防看出一些端倪。
誠如所見,做為總統大選重要選舉變數的兩岸政策,向來是藍營藉此加分、綠營想要避免減分的議題,不少評論就指民進黨兩岸政策或是其2012總統大選失利的關鍵,無論如何,朝野政黨在大選年對兩岸政策格外慎重、紛紛向中間靠攏,已然說明多數國人期待兩岸關係維持長期和平穩定的期待。
就此一脈絡觀察,目前在大選民調中位居領先的蔡英文,選擇「維持現狀」做為其兩岸政策論述的基礎,純就大選策略而言,當然是一個記取經驗的正確選擇。
相較之下,藍營方面的表現可就讓人不敢恭維了,先是宣布參選後反應不差的親民黨宋楚瑜,在該黨秘書長秦金生前去北京參加抗戰閱兵觀禮後,聲望為之一挫;再來,就是已經取得國民黨提名的洪秀柱,屢屢因為兩岸政策發言而備受輿論質疑,最後,國民黨竟然召開中常會通過「柱下朱上」方案,所持理由就是洪秀柱兩岸關係主張偏離國民黨既定立場與主流民意。
無可諱言,台灣朝野對兩岸關係的發展有許多不同主張,論其政治光譜則包含了從統到獨的各個政黨,然而,朝野主要政黨領導人在大選年出席國慶典禮,以及藍營努力「去統」,綠營用心「消獨」等實際作為來看,在在顯示,多數國人心中對統獨與兩岸關係走向自有一個最大公約數,任何政治人物逾越此一最大公約數,就會踩到多數國人的紅線,難以贏得主流民意信任。
質言之,兩岸關係的最大公約數,就是「維持現狀」、「不統、不獨、不武」,必須正視兩岸分治分立的現實,雙方均有義務共同開展兩岸和平穩定,進行雙向互惠交流,對飽經兩岸爭戰的浯島來說,維持一個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更攸關金門未來的發展,金門人期待台灣朝野以實際作為捍衛兩岸和平。(20151025金門日報社論)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