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中秋感懷:月華深處的對話
2025/10/05 23:43
瀏覽89
迴響0
推薦14
引用0

暮色四合時分,天邊那輪明月漸漸清晰起來。樓上平台的桂花香氣隨風飄散,與廚房裡剛出爐的「綠豆椪香氣交融在一起。妻子正在陽台上擺放柚子和月餅,屘仔則細心地調整著望遠鏡的角度。這幅尋常的中秋圖景,今年在我眼中卻有了別樣的深意。

 

月亮剛爬上樹梢,家的歡笑聲便隨風而起。我們四代同堂的溫馨--我講嫦娥奔月的故事,孫女卻興奮地分享著在學校學到的月球知識:「爺爺,月亮上沒有廣寒宮,但是有豐富的氦-3資源呢!」我並不惱怒,反而笑呵呵地說:「那我們的嫦娥仙子現在住到哪裡去了?」小女孩認真想了想:「她搬到我們心裡住了呀!」

 

這天真爛漫的回答,讓我忽然領悟到中秋節的真諦。千百年來,月亮始終是那輪月亮,變遷的是我們理解它的方式。古人望月生情,將思緒寄託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詩句裡;今人探月求知,從阿波羅登月到中國的探月工程,理性的腳步打破了「廣寒宮的神話虛幻,卻從未消解中秋的價值。讓「嫦娥「玉兔月球車在月球表面留下足跡。這何嘗不是一種更深層次的團圓--神話與科學的團圓,感性與理性的團圓。

 

記得兒時的中秋,總覺得全家圍坐才算圓滿。如今,女兒因工作在異國他鄉,妻子卻能在視頻通話中找到了新的團圓方式。當手機螢幕亮起,女兒的笑臉出現在萬里之外,她興致勃勃地為我們講解當地的月亮:「這裡的月亮和家裡的一樣圓,只是時差讓我在白天賞月。」妻子失落的心情,漸漸化作理解的笑容,她細心地指導女兒如何用我們寄去的材料自製月餅。這種超越空間的團圓,不正是理性為感性開闢的新路徑嗎?

 

夜深時分,我與兒子在平台上觀月。透過望遠鏡,月球的環形山清晰可見,那些陰影斑駁處,彷彿還迴盪著「玉兔號巡視時的信號。「你知道嗎?」我輕聲說:「我年輕時覺得,科學會帶走月亮的神秘。現在才明白,知道得越多,反而覺得它越神秘。」我想起一篇文章--「理性從不殺死浪漫,而是為浪漫提供更堅實的根基」。

 

月光如水,靜靜流淌在每個人的臉上。大妹來電話,使用line她要建立個「家族群組」說:「這樣不僅中秋,平時也能天天團圓」;外甥用天文APP對照著星空,尋找木星和土星的蹤跡;而母親依然堅持著古老的祭月儀式,在香燭繚繞中祈福祝禱全家平安。這些看似矛盾的情景,在此刻卻如此和諧。

 

我明白,中秋最動人之處,不在於我們如何過節,而在於我們如何在傳統與現代、感性與理性之間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就像月亮本身,既有永遠面向地球的溫柔一面,也有隱藏在背後的神秘維度。真正的團圓,是心與心的相映,是哪怕相隔萬裡,依然能在同一片月光下,感受彼此心跳的共振。

 

夜漸深,月已中天。人間燈火與天上月華相互輝映,編織成一幅永恆的畫卷。在這畫卷裡,有古人遙寄的相思,有今人探索的勇氣,更有每一個普通人家最樸素的願望--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心靈
自訂分類:世路探微
下一則: 人生斷章 有筆續寫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