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拜拜,供桌上除了供奉象徵吉祥的水果、發糕、鮮花、春飯和糖果外, 還會準備有〝包金〞寓意的菜包(類似艾草粿),包著蘿蔔絲、芹菜、香菜、花生粉的菜包,有軟甜的皮和香鹹的內餡,豐富的口感讓人忍不住垂涎欲滴。
爲簡化製作,直接以糯米粉取代浸泡糯米磨漿後壓乾水分的過程,更方便平日一飽口福。
一、 準備材料
皮的部分:糯米粉一包(600g)、地瓜小的兩條、糖適量
餡的部分:乾的蘿蔔絲、芹菜、香菜、蒜白、蝦米、紅蔥頭、冬瓜糖(條狀)、花生粉
二、做法
1. 蘿蔔絲泡水變軟後切成小段,地瓜去皮後切塊加水煮軟,紅蔥頭、芹菜、香菜、蒜白洗淨後切碎,冬瓜糖切小塊備用。
2. 以熱油爆香紅蔥頭和蝦米,再加入蘿蔔絲翻炒,如果太乾可加少許水,加鹽調味後,倒入香菜、芹菜、蒜白攪拌均勻,即可熄火。
3. 盛起後再加花生粉拌勻,即完成內餡部分。
4. 煮軟的地瓜以湯匙壓碎,加進糯米粉、適量砂糖和煮地瓜的熱水揉搓,水可以分次加入,免得一次加太多變成麵糊,揉成不黏手、軟軟的光滑糰狀就可以了。
4. 香蕉葉以開水燙過殺青,洗淨剪成10公分見方大小,準備半碗沙拉油,塗抹手心和香蕉葉。取一些揉好的糯米糰壓扁成餅皮,包餡料和一小塊冬瓜糖後收口成圓球狀,放在抹好油的香蕉葉上。
5. 入蒸籠蒸約十分鐘,包子膨脹、用手指按皮覺得變軟了,美味可口的菜包就做好了,將葉緣略為修剪成圓形,美觀加分!
- 5樓. sie2008/02/13 08:37逢来米和再来米
謝謝小魚媽媽这么清楚的解释让我明白了什么是逢来米和再来米。 - 4樓. sie2008/02/12 12:44逢来米和再来米
什么是逢来米和再来米? 谢谢!台灣稻米常見的種類有糯米、蓬萊米和在來米三大類。若以食用方法分,則有粒狀、米漿、米粉、及粿粉類。米食點心一般通稱為「糕」,本省人稱「粿」,客家人稱為「粄」。
蓬萊米:黏性介於糯米及在來米中間,比較適合煮飯及熬粥,較少用來做點心。
在來米:用來做發糕、米苔目、蘿蔔糕、碗糕等,有時也和糯米對半摻和,做成菜包及紅龜粿,而米粉及粿條是在來米的再製品。
糯米:具有吃的多樣性,還有醫療價值。包粽子、燜油飯以長糯米為主,湯圓、元宵、麻糬、芝麻球則以圓糯米為主。
黑糯米:作壽司、甜米糕或與白糯米混合包粽子。
紅糯米:原稱為紅粟米,是台灣僅有的本地種香稻,係阿美族祖先攜來種植,產量有限,只在重要日子才為宴客之用。
若以食用方法區分米食,是以特性及方便為考量:
粒狀的米食以米飯、米糕、壽司、飯團、粽子、各式粥品為大宗,也可釀酒。
米粉則有粗絲的埔里米粉及細絲的新竹米粉,前者較Q,後者較韌。
米漿是將各種米浸泡後,打成漿,依各人口味煮成鹹或甜的點心。
粿粉是一包包出售,磨好狀如麵粉的糯米粉或在來米粉,讓忙碌的現代家庭主婦,省時省力,隨時隨地都可做出各種粿類美食,缺點是成品需馬上吃完,否則放久即硬掉,若以鮮米磨成粉塊狀,成品即使隔夜也還是軟軟的。
聰明的人類能將稻米變化出多樣讓人垂涎的點心,當初的用意也是為祭拜天地,感謝好收成,今則為滿足口腹之欲,不過時下的年輕人大都傾向西式飲食,吃不慣各種米食製品,難怪老一輩的人都在大嘆「食代不同了!」引用http://www.bwmc.org.tw/Tfr/tfr_18/tfr_18_23.htm
小魚媽媽 於 2008/02/12 20:59回覆 - 3樓. Daju2008/02/11 13:41好像很好吃
好久沒吃到手工包子了 - 2樓. 美食+美景+紐西蘭美女2008/02/11 05:38:)
菜包看起來不錯吃ㄝ
- 1樓. Piggle2008/02/11 03:39好喜歡吃菜包
謝謝小魚媽媽
這看起來不難我應該可以試試
只是不知道能否買到乾的蘿蔔絲﹖如果買不到蘿蔔絲,可以碎的蘿蔔乾取代,另有一種脆脆的口感。素食者可以抽掉餡料中的紅蔥頭、蝦米和蒜白,改以香菇末爆香,就是素包子了! 小魚媽媽 於 2008/02/11 12:46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