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參觀古文明遺址,雖然是一堆斷垣殘壁,卻總讓我低迴徘徊。想到當年古人曾在此跟我們一樣的過生活,人真的只是世界的過客呀!就像聖經說的 ‘世人的歲月像田野上的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
不過即便是過眼煙雲,代代傳承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卻用石頭和岩土留下痕跡,為上帝造的在這地球上生存過的人類留下見證。
邁錫尼文明(Mycenaean civilization)是歐洲的第一個主要文明,也是荷馬史詩伊利亞特(The Iliad)中阿伽門農(Agamemnon)的故鄉。
希臘行的第四天,我們來到邁錫尼遺址,陽光普照,風帶著點山間的涼意,遠方的群山蜿蜒起伏,像靜靜守護著的遠古記憶。
邁錫尼古城入口處的獅子門( lion gate ). 是邁錫尼最有名的象徵,出現在許多書與旅遊指南上。兩隻獅子浮雕對峙於巨石上,象徵王權與神聖。這是歐洲最早的石雕之一,也象徵邁錫尼人不僅擅長戰爭與貿易,更擁有非凡的藝術與建築美感。
邁錫尼文明相當於中國的商朝文明。西元前1600 多年,在地中海與黃河流域,希臘和中華民族各自孕育出璀璨的青銅器文明。雖然彼此並無接觸,卻展現出異曲同工的高度發展。人類的共同性應該是上帝的傑作吧!
不同的是,邁錫尼文明偏重武力與貴族聯盟,而商朝則以禮制與神權統合社會。前者的文明斷裂於青銅時代末期的動盪中,後者則延續至周朝,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這兩個文明雖風格迥異,卻共同證明了青銅時代人類已能建構複雜社會、發展高度技藝,並對神祇與宇宙秩序懷有深刻想像。
進入遺址,我們循著遊客路線,走訪圓形墓地區域,寶庫式墓穴和許多壯觀的石牆。有些建築穹頂高聳,由一圈圈石塊無縫堆砌而成,古人的建築天賦令人驚嘆!
沿著石道上行,我站在王宮遺址的高處遠望,想像當年的國王在此統領一方。風從山谷中吹來,彷彿響起戰車的轟鳴與祭司的祈禱聲。
邁錫尼遺址除了室外古蹟,還有一個收藏極為豐富的博物館,展示挖出來的文物。
邁錫尼在伯羅奔尼撒半島(Peloponnese)上,這半島在希臘南部,是希臘文明的搖籃之一,也是無數英雄故事的發源地。其名字就是源自古希臘神話珀羅普斯(Pelops)的傳說。伯羅奔尼撒是希臘神話的大舞台。赫拉克勒斯的試煉(The Trial of Hercules), 帕羅普斯家族的詛咒( The Curse of the Palops)和奧瑞斯忒斯的復仇(The Revenge of Orestes),無不在這片土地上演出。
在伯羅奔尼撒半島,除了邁錫尼遺址,我們還去了帕拉米帝城堡(Palamidi Fortress)。
這是希臘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城堡之一,位於納夫普利奧(Nafplio)市的山頂,俯瞰整個阿爾戈利斯灣(Argolic Gulf)。這座壯麗的堡壘既有軍事功能,也是納夫普利奧最具象徵性的地標。
帕拉米蒂城堡是威尼斯時期的軍事要塞的傑作,座落在一塊216米高的巨岩上。在這個城市的任何一個角度你都可以看到它的存在。城堡可分為八個部分(Bastion),其中最重要也保留的最完好的是西邊的聖安德魯部,內有聖安德魯教堂(St. Andrew’s Chapel)。
中午在納夫普利奧吃午餐。這座城鎮不僅風景如畫,還深具歷史意義,它曾是希臘1829 到1834 年間的首都,由於納普良曾受威尼斯人與鄂圖曼人統治,老城街道充滿歐陸色彩。
回雅典路上經過著名的科林斯運河(Corinth Canal)。這是連接愛琴海的撒羅尼科斯灣(Saronic Gulf)與科林斯灣(Gulf of Corinth)的一條狹長人工水道,位於希臘本土與伯羅奔尼撒半島之間,長約 6.4 公里,寬度最窄處只有 約 21 公尺,兩岸是高達 80 公尺的峭壁,非常壯觀。
羅馬皇帝尼祿曾於公元67年親自拿起鏟子象徵性開挖,派數千名奴隸動工,但沒完成。一直到19世紀末(1881–1893年),希臘獨立後才由法國與希臘工程師合作挖掘完工。
完工後,大大縮短船隻從希臘西部到東部的航程,不需繞過整個伯羅奔尼撒半島,省下約 400 公里的航程。但由於太窄,現代大型船舶無法通行,因此今天主要是觀光用途為主,小型船、遊艇、旅遊船會通過,也有遊覽船提供通船體驗或高空彈跳(bungee jumping)從橋上一躍而下!
從伯羅奔尼撒半島回到雅典,彷彿從一個古文明回到另一個古文明!希臘真不愧是文明古國啊!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