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
自戀型人格障礙(轉貼)
2025/05/07 14:39
瀏覽441
迴響1
推薦50
引用0
自戀型人格障礙(英語: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簡稱為 NPD)又稱自戀型人格、自我陶醉人格,是一種長久性的人格疾患。患者往往會過度誇大自我的重要性,過度渴求別人的讚賞,缺乏同理別人行為的能力。患者會花很多時間,思考如何獲得權力、成功或提升外在形象 。最大的特徵之一,就是患者經常無意識地利用身邊的人。這樣的行為通常始於青春期,陸續在各式各樣的情境中展現。
自戀型人格疾患的成因尚不明朗 。目前,自戀型人格疾患被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DSM IV)歸類為B型人格疾患,一般需藉由精神科的專家進行一系列的訪談後,才得以診斷。自戀型人格疾患需要與躁症和物質濫用行為做鑑別診斷。
目前,自戀型人格疾患尚未有明確的治療方式。多數患者並不具有病識感。1925 年,自戀型人格疾患首次被精神分析師Robert Waelder所記述,現今沿用的病名則首見於 1968 年。目前認為,大約有1%的人,在某個年紀會形成自戀型人格。普遍認為,患者中男性多於女性,而年輕者多於年長者。
表現特徵
根據DSM-5(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自戀型人格障礙症屬於B群人格障礙症(Cluster B personality Disorders),開始於成年期早期並持續至今,表現常有以下特點:
1.誇大自我重要性,例如:過度的誇大自己的才華、功勞;
2.只專注於自身的成功、權力、美貌或理想愛情等脫離現實的幻想中;
3.認為自己的獨特該被特殊人物或高位者認定的關聯;
4.需要過度的被稱讚,甚至主動要求稱讚的內容,多數都已和真實的情況過份脫節;
5.不合理的認為自己擁有特殊權力和獲得他人無條件順從的條件;
6.處理人際關係時顯得自私,以占他人便宜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利益需求;
7.缺乏同理心,不尊重他人的個體感受,也不認同他人的情感需求;
8.總是在嫉妒別人,或認為別人總是嫉妒他/她;
9.態度與行為不合常理的過度傲慢。
自戀型人格疾患的成因尚不明朗 。目前,自戀型人格疾患被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DSM IV)歸類為B型人格疾患,一般需藉由精神科的專家進行一系列的訪談後,才得以診斷。自戀型人格疾患需要與躁症和物質濫用行為做鑑別診斷。
目前,自戀型人格疾患尚未有明確的治療方式。多數患者並不具有病識感。1925 年,自戀型人格疾患首次被精神分析師Robert Waelder所記述,現今沿用的病名則首見於 1968 年。目前認為,大約有1%的人,在某個年紀會形成自戀型人格。普遍認為,患者中男性多於女性,而年輕者多於年長者。
表現特徵
根據DSM-5(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自戀型人格障礙症屬於B群人格障礙症(Cluster B personality Disorders),開始於成年期早期並持續至今,表現常有以下特點:
1.誇大自我重要性,例如:過度的誇大自己的才華、功勞;
2.只專注於自身的成功、權力、美貌或理想愛情等脫離現實的幻想中;
3.認為自己的獨特該被特殊人物或高位者認定的關聯;
4.需要過度的被稱讚,甚至主動要求稱讚的內容,多數都已和真實的情況過份脫節;
5.不合理的認為自己擁有特殊權力和獲得他人無條件順從的條件;
6.處理人際關係時顯得自私,以占他人便宜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利益需求;
7.缺乏同理心,不尊重他人的個體感受,也不認同他人的情感需求;
8.總是在嫉妒別人,或認為別人總是嫉妒他/她;
9.態度與行為不合常理的過度傲慢。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