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歲漸長,對於佛經所云-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越來越能相應。
人世間所有的因緣都是暫時和合,我們以為可以天長地久的愛,在無常的逼迫下,終將一夕凋零,化為微塵。
孤獨是生命的本質,我們不願正視這個事實,於是幻想在情愛的天地,成為對方心海中,最殊勝最璀璨的那顆永不消失的恆星,相互依偎、相互照亮,以減輕存在的焦慮感與疏離感。這樣的需求沒有錯,也合乎人性。但當大限來臨時,一死一生,迭相顧戀;憂愛結縛,無有解時,那種刻骨銘心的劇痛,在瓊.蒂蒂安「奇想之年」一書,有著真實境遇中,心如刀割、千迴百轉的療傷之旅,讀來令人泫然欲泣。
佛陀是發現生命真象的人,祂勇於穿越幻相,割恩斷愛,探入真實本性,劃下無常的休止符,而安住於寂常妙明之中。
而我輩鍾情,在曾經交會、互放光亮、深情款款的離別渡口,當揮手自茲去時,我們果真能千山萬水我獨行,不必相送?
「有情所喜,是險所在;有情所怖,是苦所在。當行梵行,捨離於有」,佛經的智慧之語,如一燈照破千年暗夜,在滾燙的癡情淚海中,引領我們,即使深陷愛戀,也要提起正念,歸於寧靜的中心,點亮自己的心光。
後記:本文為幾年前之舊作,如今讀來,對於世人希求之情已雲淡風輕 。越感佛經所云~人生酬業之真實性,只是人們渾然不覺,依善惡之報而大喜大悲而踊躍跌盪。彌陀慈悲願海,讓我們發願淨化自己的身語意三業,老實念佛、憶佛,往生淨土、終止輪迴,為生命真正之皈依。也唯有在極樂世界中,圓證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我們才有真實能力回返娑婆,悲智雙運度眾生。在經歷文學、藝術、哲學、New Age及南傳佛法、禪宗,密宗各色各樣靈性訊息巡禮後,如今只想返璞歸真,以淨土宗為自己終生行門。此文與所有~見和同解 、意和同悅的道友們於菩提道共勉。
- 3樓. 閑晴2011/09/30 12:031、我們唯一能夠做的,以真誠心求感應,不僅僅是登臺說法要求三寶加持,在平常生活當中,與人交談,勸人學佛,也要求佛加持。求佛加持的心,求佛加持的願絕沒有中斷的時候,然後你自己才真正能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佛法之中,生活在諸佛如來大慈悲之中,也就是說你時時刻刻、念念之中都得到一切諸佛如來的護念,得到諸佛如來的愛護幫助。剛才說過,諸佛如來的心是清淨的,是平等的,我們每個人都可得到,問題就是你肯不肯求,佛家常講『有求必應』,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肯求就有感應,不求就沒有感應。一念求一念感應,念念求念念感應,這個道理太清楚了,太明白了。
我們求為甚麼不能感應呢?我們求不如理、不如法,所以就沒有法子感應。那要怎樣才叫如理如法?你用真誠心求,清淨心求,平等心求就如法了。我們現在最困難的是心不清淨,心不平等,面對一切芸芸眾生心裏有高下,我比別人高,別人比我總要差一點,這個心就不行,就沒有感應。念念還有自私,還有自利,你的感應就沒有了。我們要求一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必須把這個障礙去掉,不平等的念頭去掉,不清淨的污染去掉,然後才『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個要緊,這是真實利益。我們在講臺上天天勸,常常勸,為甚麼這樣做呢?天天勸常常勸,你還是不肯捨分別執著,你還是不肯放下自私自利,那有甚麼法子呢?只好天天說,說一千遍說一萬遍,不多。你沒放下,念佛也不相應。
2、罪業要想消除,實不容易!我們造作罪業不是一生一世,無始劫以來,生生世世都在造罪業。固然我們常常講懺除業障,能懺除得了嗎?幾個人懺除了?為什麼懺除不了?因為都是在枝葉上用功夫。好比鋤草,把上面剪乾淨了,根沒有挖掉,過兩天又長出來了,這就是永遠沒有辦法懺除得盡的道理。在家禮佛、念佛、拜懺,自己一個人的力量不夠,再去請幾位法師,拜幾天《梁皇懺》、罪業就懺掉了嗎?好比草長得快,找個人來修剪修剪,沒有除根。
除根的懺法,別人幫不上忙,不但別的法師,就是佛菩薩來了也幫不上忙。那怎麼辦呢?要自己去做。幾時心清淨了,無始劫來的業障都消除了。所謂是「罪業如霜露,慧日能消除」。無始劫來的罪業,好比霜、好比露水一樣,心清智現時霜露就消除了。如果我們心地不清淨,業障就沒有法子消除乾淨,這是一定的道理。我們的心地沒有達到究竟清淨,但是我們向清淨的路上走。心地清淨一分,就消除一分的業障;清淨兩分,就消除兩分的業障,不是沒有效果;到了究竟圓滿的清淨,那就成佛了。無始劫以來的業障全都消除了,這叫做真正的修行。我們會不會呢?
3、要想改造命運,就從這兩句做起。一切不善的念頭,不善的思想,不善的言行,要將之改正。修是修正,修正過來就是善。凡是為自己的都是不善。我們所想的、所說的、所做的,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這就不善。念念為眾生、為社會,這是善。世出世間聖賢的教誨,都是以此為標準。起心動念一切所為,幫助社會,幫助苦難的眾生,奉獻自己的身心;奉獻就是『廣積陰功』,為一切眾生服務,這是功德。何 謂陰功?做好事不讓人知道。因為別人曉得了,一稱讚表揚,功德就報掉了。做好事不宣揚,這是陰德,此善德愈積愈厚,果報就不可思議。惡事希望大家都知道,這個人罵你,那個人指責你,惡就報掉了。所以惡不要隱瞞,要宣揚出去;善要藏起來,才積得厚。現在人沒福,做一點好事唯恐人不曉得,大肆宣揚,立刻報光 了;造的惡隱瞞,不讓人知道,所以惡愈積愈厚,善沒有積到,將來的果報都是惡報。這兩句真正能做到,就不失人身。
4、為什麼我們修學,學了這麼多年,不能說不努力,不能說不認真,何以功夫不得力?何以不能跟古人相比?原因在哪裡呢?我們沒有從根本修。根本是什麼呢?十善業道,試問問十善業道我們做到了沒有?這個是佛法小學一年級的課程,無論大乘小乘、顯教密教都是用這個作基礎。我們講淨土,淨土最基本的是淨業三福,淨業三福頭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唯有真正修十善業,前面三條才有,孝親尊師慈悲才落實,如果沒有十善業道,前面孝親尊師慈心全是假的,這個是第一個條件。具足這一個條件念佛,這才生凡聖同居土;淨業三福三條,具足兩個條件,往生的時候生方便有餘土;三個條件圓滿具足,是實報莊嚴土。所以我們最低限度要把第一條做到,第一條就落實在十善業道。
古人是走這個路子,所以他在短短幾年時間就有成就,我們今天疏忽了,不曉得這個道理,在修學上沒有紮根,起心動念都落在自私自利,這怎麼行?換句話說貪嗔癡慢沒有捨掉,別人讚歎我們我們歡喜;別人罵我們、侮辱我們,我們心裏很怨恨,這個就不行,這樣搞法功夫怎麼會得力呢?我們看看古人對於順逆境緣的心態,聽到別人讚歎,自己感到恐懼,我做的是不是像他讚歎的,不會生歡喜心。聽了之後,人家讚歎我好,我做得不夠好,差得很遠;別人毀謗我們,自己一定回過頭來反省,決定不怨恨別人,他毀謗我、侮辱我、陷害我,一定是我做得不好,不能令他滿意,回過頭來反省,改過自新。所以修行人的心地清淨平等慈悲,沒有一個惡的念頭,沒有一個不善的行為,與大眾相處,只記別人的好處,只記別人的恩德,決定沒有不善、抱怨的念頭,這樣才能修到純善.
閑晴 於 2011/09/30 12:04回覆 - 2樓. 閑晴2010/08/31 11:00淨業三福~淨空法師
淨業三福 淨空法師講述 了因輯錄
- 1樓. 閑晴2010/08/31 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