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腦殘的國教排富政策
2013/06/13 22:45
瀏覽3,535
迴響7
推薦13
引用0

最近有一則令人啼笑皆非的新聞,就是12年國教要排富了。先不論排富本身對不對,這個排富方案的實施方式,就是腦殘的最佳例子。

12年國教排富的方式是什麼呢?家庭年所得在114萬以下,小孩念高中免學費。114萬以上,念高中每人每年就要繳1.24萬(公立)或4.56萬(私立)的學費。

第一個荒謬的地方,就是把家庭年收入在114萬以上的歸類為「富人」。根據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最新一期(100年)家庭收支調查,全台家庭平均年所得為115.7萬。台北市的家庭平均年收入為154萬。

所以說,年收入114萬,甚至在全國平均以下的家庭,已經被政府認定為「富人」。在台北市,一個家庭就算年收入114萬,離平均還差40萬(等於每個月收入比全市平均少3.3萬),一樣被政府列為「富人」,好不好玩?

這就是我們的政府。從來不敢對真正的有錢人加稅,對於有錢人的土地股息股利遺產與資本利得還拼命減稅。錢不夠了,要「排富」了,便東拉西扯找墊背,這也富人那也富人,收入不到平均數也算富人,真是世界奇觀。

其次,這種「一刀切」的方法,跟證所稅8500點一樣,是最笨的方法。來看下列的情況:一個家庭原本年收入113萬,養兩個念私立中學的小孩。原本不用繳學費。今天老闆忽然高興,決定發一萬元年終獎金,這個家庭最後反要倒貼八萬多。換做是你,是不是寧可把年終獎金退還給公司?

把年終獎金退給公司,賺的是公司(少了一份支出),虧的是政府(少一人繳學費),這種排富方式,最後誰受益最大?

馬政府已經在證所稅犯過「一刀切」的錯,現在再來一次,馬政府裡的官員,腦袋裡到底在裝什麼,實在令人好奇。

其實有網友的回文已經說明這點。按照這個方案實行,大部分(28萬人)的高中生家庭還是要繳學費,只有少部分(12萬人)的家庭免學費。嚴格來講是「高職免學費,高中中低收入補助」。但馬聖上當初的政見是「高中職『免費』入學」,而不是補助。為了符合政見,只好先掛上高中免學費之名,再把大多數家庭都無法享用的條件稱為「排『富』」。

政府玩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把戲似乎玩上了癮。看看現在台灣,地價稅跟地價沒關係,房屋稅跟房價也沒關係,證所稅跟所得沒什麼關係,買賣房子的奢侈稅跟奢侈也扯不上關係,現在要排富,連收入在平均以下的也一起排出去…..

做什麼都是名不符實,都是假,只有對富人是真真實實的減稅,實實在在的討好。

最後,到底該不該排富呢?政府的理由是「財政困難」。在世界各國,大學以下的教育,基本上都是地方政府負責,也就是地方應該出錢,但台灣的政客最喜歡講「地方財政困難」,這其實是台灣政治最大的謊言,有興趣的請讀這篇文章

有誰推薦more
迴響(7) :
7樓.
2013/06/15 21:38
12年國教想法

整個決策變來變去 真的亂花錢 莫明其妙!要嘛 就不要實施 要嘛 就不要排富!設一個標準 又要新增一堆公務人員來審查稽核!不然就哭夭說人手不夠 有的沒的!

把那些要倒要倒高中職救起來 也差不多間接救了一些要倒要倒的大學!

今天免學費不過是種討好的福利政策。大多數家庭其實還實負擔得起學費,但政府不收學費,高職還是要從稅收中撥用,倒不如繼續收學費,少數清寒補助,收的錢拿來提昇高職水準。今天政府不收學費,全部都國家出,能剩下多少錢打造世界一流的技職教育? impishb2013/06/18 22:00回覆
6樓.
2013/06/15 21:33
個人想法
想者這兩天看的新聞文章 念頭一通 不禁莞爾!一派公教階層 奇怪牽扯的論述 喊加稅 以掩蓋過度的支出事實 一派企業主階級 以真實數字論述 越故意忽略了已轉嫁和代收代付的稅種以及廣義資本市場的現實 強調政府支出過多才是問題!雖然兩者接有公約數!但民意代表是兩面都不敢得罪的!另外就是一些搞不清狀況的學者和講真話的學者囉!至於身為猴子的我們 除了yy和叫囂 又能如何?在統一的淫威方便下~啥都可接受的xd
5樓. 方正平
2013/06/15 14:00
12年國教,變成政府對授薪階級強徵教育稅

先不論“國教”這個名稱和免費或低費之間的關連性。政府政策總要有個邏輯性,就算是民粹政治,也總要討好某個特定族群。12年國教免學費這事,我週遭沒聽到有民怨呀,怎麼又政策轉彎了呢?反而是排富才會惹民怨吧!

看完卡到綠大大的數據之後,才發覺,所謂12年國教,變成政府對授薪階級強徵教育稅了!


嚴格來說不算收稅,因為原本就要繳學費,現在的免繳算是一種福利政策。所以不會有民怨,只是要繼續富學費的人不爽而已。

只是,不用付學費的高職家庭也許會高興,但我不認為政府可以「同時」做到「打造世界第一流技職教育」這件事。資源永遠是有限的。

impishb2013/06/18 22:06回覆
4樓.
2013/06/15 09:04
其它不同想法

轉貼出了問題 來自立委 蔡正元 跟 元毓說  "政府真的圖利財團讓台灣企業少繳稅"

謝謝您提出「一般的租稅負擔率計算,並不含社會安全捐,與農勞健保」的議題。我剛剛查了一下,就算計入社會安全捐,台灣的租稅負擔率,一樣是主要國家中最低

到底農勞健保該不該記入租稅負擔,要看這些所謂「保險」,到底是真正的保險呢,還是偏向社會福利。如果是社會福利,就應該計入租稅當中。我給您傅利曼的那篇訪談,就有提到這個問題。他抨擊美國政府刻意把誤導「社會安全捐」誤導為「保險」,這影響了人民的自由選擇。台灣健保的補充保費,也是一樣的情形。

至於台灣的國債,計算方式也與其他國家不同,光中央隱藏債務就接近10兆(連結),這我沒時間深入分析,就不細談了。

至於您提到那個網站,我看了 一下,楊志良提到「對財團減稅」指的是營所稅率調降(其他的是個人稅)。營所稅調降後,的確有發生營所稅收下降的情形(2010年),但在該網站的數字看不出來,為什麼?因為他的數字還把關稅貨物稅等加進來,便形成看起來公司繳稅一路走高的情形(何必呢?)

營所稅調降對國家稅收的影響本來就比較小。因為當初調降營所稅,是配合促產條例落日。落日以後,很多原本有租稅優惠的公司稅就要多繳,一加一減剛好平衡。甚至在台積電等公司獲利不斷創新高情形下,政府營所稅收還增加,但是這些公司獲利增加,是由於營所稅率降低,還是因為全球景氣的復甦?

遺贈稅調降的影響反而比較明顯。

楊志良不是財稅專業,不清楚稅收影響很正常。至於蔡正元的看法,我當下的感覺,他應該未考慮到「兩稅合一」影響,有機會再分析看看。

關於稅制「不公」,真正的重心應該放在「為什麼相同所得的人,繳的稅會差這麼多?」這是「不公」的真正意義。台灣稅制在這點問題很大,也是政客們刻意迴避的話題。

impishb2013/06/15 13:24回覆
3樓.
2013/06/15 08:59
不同想法
國的賦稅負擔率和國債負擔額
如下:

台灣。 12.9% 6,982
新加坡 13.8% 57,744
日本。 16.3% 93,677
美國。 19.4% 35,853
韓國。 19.8% 6,559
德國。 22.8% 22,566
加拿大 26.6%
法國。 27.5%
英國。 28.8% 30,119

上述的賦稅負擔率裡的賦稅
不包括勞健農保、社會安全捐
因為社會保險和保障各國差異太大

很多媒體在談論上述相關議題
常犯了
引用不能比較的資料
在作比較的錯誤
或不瞭解資料的內涵
而作出錯誤的解讀

因而
很多人在討論租稅公平或
租稅正義
只憑錯誤的資料
或根據錯誤的媒體記憶
再加上「篤信」
「比我有錢的人都在逃漏稅
只有我在誠實納稅」

或者「相信」
「稅都是我在繳
別人都在逃漏稅」

台灣的租稅制度的確不理想
但和各國比較也沒有那麼差

可惜的是
很多媒體、學者、大官
連基本的租稅資料
都不看
或者看不懂
卻亂講一通
2樓.
2013/06/15 08:40
個人猜想

1.會不會造成假離婚

2.軍公教的子女教育補貼要不要取消?

3.一堆學校又可以茍延殘揣下去了 開學校還是很好賺!

1樓. 恐悅己
2013/06/13 23:28
問題在稅網
那些讀高中都不要錢的國家﹐ 稅網都很大﹐ 這樣才有錢給學校辦教。教育排富是標準的白痴腦想的東西﹐ 在富人身割點膏就足夠了。
其實根本不該免學費。怎麼說?當年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對國家幫助很大。那是因為當時很多人念完小學後便不再升學。現在國中唸完後繼續念書的人很多,免學費意義在哪哩?說穿了只是一種福利政策。但,如果把學生交的學費(少數清寒者除外)拿來提昇高職教育品質,不是更好? impishb2013/06/18 21:57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