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正題之前,先來說明一下。你可能不清楚,台灣是世界名列前茅的低稅負國家。台灣的租稅負擔率,也就是租稅收入佔GDP比率,2010年為11.9%,比以低稅負聞名的新加坡(13.1%)還低。
很多人一定感受不到。為什麼?因為台灣的稅制專門懲罰有生產力的活動,鼓勵不勞而穫。台灣的薪資所得最高稅率為40%,比美國還高(新加坡只有20%)。真正低的稅率是土地稅。台灣人口世界排名第十,土地本該是稀有資源。但持有土地該繳的稅,比地廣人稀,人口密度只有台灣1/20的美國還低,只有美國的1/10。日本的人口密度為台灣的1/2,不動產持有稅率卻是台灣的六到七倍。
所以台灣實施的根本不叫民主政治,而叫地主政治,專門剝薪水族與勞動階級的皮。跟鄰國菲律賓愈來愈像。
而台灣的薪水族,是如何被政府剝皮的,現在來詳述一下。
各位每年繳的各種稅中,所得稅是繳給中央的,作為中央政府的收入,稱作國稅。而房屋稅地價稅牌照稅等,是繳給地方政府的,作為地方政府的收入,稱作地方稅。在其他國家,房屋稅地價稅是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約佔七八成。這很公平,因為地方從事建設,地價房價自然上漲,根據受益者付費的原則,就該多繳點稅。地方政府也能有收入繼續從事建設。
在台灣並不是那麼回事。以地價稅來說,筆者在「其實,國父希望你不用繳所得稅」一文提過:一般窮人住公寓大廈,土地是持分。比起養地養房的地主建商投資客,地價稅的影響不大。但一般人要是多繳一元地價稅,同一棟的投資客或包租公就要多繳五元以上(不適用自住優惠稅率)。如果沒蓋房子,用「同一塊土地」養地的地主則要多繳20元以上。大部分的地方政治人物,手上的土地動輒數十筆,怎麼可能要自己多付稅?所以這些地方政治人物,當然要假借「民意」為名,刻意壓低地價稅來圖利自己。
地價稅與房屋稅被壓低了,地方政府當然稅收不足。怎麼辦?只好假借「地方財政困難」之名,跟中央要錢。每年分配中央政府補助款時,或是像現在要檢討「公共債務法」或是「財政收支劃分法」時,就會上映「地方砲打中央」的醜陋戲碼,目的不是要跟子孫借錢(提高舉債上限),就是跟中央要錢。
別忘了,所得稅是國稅,各位努力工作的血汗錢,繳的所得稅大部分都在那邊。地方政府就算是提高舉債上限,債多不愁,還不起了可以叫中央收拾(能不收拾嗎)。結果就變成:地方政府刻意減輕養地養房的地主建商稅負,稅收不足,就想拿薪水族繳的所得稅來補。所以「地方砲打中央」根本就是「富人砲打窮人」,成了剝皮寮主大競賽。搞不清楚狀況的薪水族當然被打的七葷八素血肉模糊,乖乖被剝皮不反抗。
所以台灣雖然是世界名列前茅的低稅負國家,各位上班族卻過得很辛苦。沒辦法,因為只有各位苦,多繳一點稅,這些地主建商民代才能爽歪歪地少繳稅。
據報載,這幾天六都正副首長將出席行政院會,表達「地方財政困難」的不滿,諸君可以看看這些政治人物的說詞與嘴臉,來票選誰該當剝皮寮主。
附註:筆者根據2010年的資料,以市價與公告地價的差距, 推估六都短收的地價稅有多少。
地區(改制前) | 地價稅實徵額(億) | 公告地價佔市價比率 | 地價稅短收推估(億) | 中央統籌分配款(億) |
台北市 | 202.91 | 31% | 434.02 | 367.10 |
高雄市 | 60.43 | 27% | 163.38 | 112.89 |
台北縣 | 93.95 | 22% | 333.10 | 271.46 |
台中市 | 23.12 | 14% | 142.02 | 28.88 |
台中縣 | 30.32 | 14% | 186.25 | 63.47 |
台南市 | 18.57 | 24% | 58.81 | 31.94 |
台南縣 | 17.94 | 17% | 87.59 | 55.25 |
桃園縣市 | 52.34 | 20% | 209.36 | 65.29 |
102/6/2後記:修正表格中的部分數字計算錯誤。改單位為億,並以「中央統籌分配款」一欄,取代「短少稅收佔地方總稅收比率」。
- 2樓. 方正平2012/11/23 11:48地主治國的伎倆
因為地方財政困難,補助貧弱勢家庭的貧窮基準線無法提高。
只要改善了地方財政收入,自然有餘力多照顧這些貧弱勢家庭。現在反倒拿提高公告地價會影響貧弱勢家庭當藉口,公然反對調高地價,彷彿是公義化身,這就是地主治國的伎倆。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7517918.shtml
- 1樓. 木火H2012/11/23 09:50鏗鏘有力條理分明 讚啦! 但是~~
版主,
您的論述非常精彩, 個人獲益良多, 但是, 政府應該如何改革呢............
期待您的改革方式或建議能早日提出, 如此就能造福更多的廣大人民.
大家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