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其實,國父希望你不用繳所得稅。
2012/10/10 01:18
瀏覽39,482
迴響25
推薦19
引用1

你一定不知道,其實你努力工作的所得,不用繳所得稅,而這也是國父所希望的。

很多人以為「漲價歸公」是國父的理想,其實那只是平均地權的手段之一。所謂的地權,指的其實是地利,讓土地的利益為全民所共享,其最終結果,是讓地租或土地稅收成為政府的主要收入。國父在民國前六年十月十七日《民報》一週年紀念會演講時提到:

「中國行了社會革命之後,私人永遠不用納稅,但收地租一項,已成地球上最富的國 」

做得到做不到呢?我們來看看地租之一的地價稅吧。

現行的地價稅,是由各縣市政府的地價評議委員會每三年公告一次地價,根據「公告地價」來課稅。基礎稅率為1%,自用住宅用地可享五分之一優惠稅率(0.2%),一般用地則按公告地價高低適用1%至5.5%累進課稅。

問題出現在公告地價。這是完全不存在於真實市場的虛擬價格,提供了地方政治人物上下其手的空間。目前的公告地價,財政部承認,大約只有市價的兩成,全國地價稅的實質稅率,只有0.23%。

地方政府虛造價格短收的稅收有多少?99年全國地價稅收有630億。用最簡單的比例估算法,一旦地價稅用市價課徵,稅收應可增加2500億左右。

2500億有多少呢?根據最新核定99年綜合所得稅初步統計,全國勤勞所得(薪資,營利,業務所得等)應納稅額,不過1600億上下。 這個數字這幾年並沒有太大變化,原因是台灣的薪資水準並未成長。如果包括股利等非勤勞所得,99年全國綜合所得稅收,也不過2715億

也就是說,只要公告地價由目前的市價兩成,提高到市價七成以上,各位努力工作的所得(租稅學上稱勤勞所得),就算不用繳所得稅,政府的總稅收也不會受到影響。

公告地價提高到市價七成(不用修法),相當於地價稅實質稅率為0.8%,會很高嗎?與鄰國來比,還是低很多。以美國來說,人口密度只有台灣20分之一,持有土地等不動產的實質稅率卻高達1%-4%,日本是1.4%,大陸是0.8%-1.8%。平均持有成本都在1%以上(註一)。所以,提高公告地價讓實質稅率到達0.8%,不用擔心有錢人會跑,因為外國房地產的土地持有成本更高。

地價稅也是很公平的稅。在台灣,有錢人不一定繳所得稅,卻一定有不動產。所以賺很大的無照攤販,開賓士領社會救助的,搶銀行住豪宅的這些人,多少都要繳地價稅。

那麼,台灣政治人物刻意壓低公告地價與地價稅,是便宜了誰?答案是養地的財團與地主,包租公與投資客也沾到不少利益。怎麼說?一般人住公寓大廈,土地是持分,以四樓公寓來說,你只分擔底下土地的四分之一。若住十層樓大廈,你的土地持分就只有底下那塊地的十分之一。自住戶還有自住優惠稅率,是一般稅率的五分之一。

等於說,如果你住四層樓公寓,多繳一元地價稅,同一棟的投資客或包租公要多繳五元以上(不適用自住優惠稅率)。如果沒蓋房子,用「同一塊土地」養地的地主則要多繳20元以上。相反地,你省一元地價稅,用「同一塊土地」養地的地主就至少省20元以上。台灣地價稅低的離譜,政治人物告訴你是要「減輕人民負擔」,你以為便宜到誰?

由此看來,台灣目前的生態就是「政治人物拼命壓低地價稅圖利地主財團,讓政府的財政由薪資族負擔,薪水族平常繳稅替地主財團養政府也就罷了,買房子的時候,還要替養地的地主財團付增值稅。」(因為養地成本低,成交不成放著沒差,增值稅等交易稅便可輕易地轉嫁到土地價格上,最終由購屋者負擔)

繳地價稅的時候又到了。各位可以把地價稅單拿出來,把該繳的地價稅乘以3.5。就這麼多,你和你的配偶,還有家裡所有賺錢的人,工作所得都不用再課稅,連扣繳都不用。如果划得來,就代表這些年來政府為了照顧財團地主投資客,鼓勵養地養房,讓您和您的家人多付了多少稅。

「實行就地抽稅,則國家即變成一大業主。我意尚須確定地稅,照價增(徵)收一層,實行單稅法。蓋地是天然的,非人為的,就地徵稅,義所應有,即此已足國用,一切各稅,皆可豁免。」(國父在民國元年6月9日在廣州行轅對議員記者演講)

「如紐約一埠,其地租皆為美政府所有,每年收入有八萬萬元;例之中國,全國歲入不過僅有三萬萬之數。若將來交通便利,以中國之大,苟能造成如紐約者三四處之繁盛市場,則政府收入,即地租一項,已足供支撥而有餘,則民間他項稅則,皆可蠲免矣。此非利國福民之大者乎?」(國父在民國元年10月12日在上海報界公會歡迎會演講)

國父的夢想,是讓土地盡量歸公,讓地利與全民共享。今天政治人物刻意壓制地價稅,讓地價在轉手間不斷上揚,以轉嫁增值稅,最後地價高到政府根本沒財力「照價收買」,沒錢時更滿腦子想辦法賣國有地籌錢。我不知道這些政治人物,在慶祝國慶時,可會有一絲羞愧?

應該不會。

(謹以此文紀念中山先生建國101年。本文歡迎連結轉載)

註一:財政部「就我國租稅負擔率等之說明」。中國大陸與香港是土地國有制,新加坡約九成土地國有,這些地方的房地產大都只有地上權,從70年到999年不等。以新加坡最常見的99年地上權來說, 99年一到土地連同地上物要無償還給政府。所以每年房地產持有成本就至少包含買價1%的地上權折舊。

註二:台灣養地問題非常嚴重。根據天下雜誌445期:對於建商常以「台北市已經沒有土地」作為抬升房價的理由,張佩智(國有財產局長)更是不以為然。他以去年國有地的標脫率為例指出,台北市僅有四四%,也就是整年度有超過一半的台北市國有地乏人問津,而中南部更是僅有一八%。「講穿了是建商聰明,利用標售土地的資訊來炒高他的土地行情,」張佩智說。「其實台北市的住宅區土地一直以來都是足夠的,」宏大不動產鑑價顧問董事長卓輝華直言,只是有人會去炒作,說土地不夠,所以價格才會飆漲,「說土地不夠都是騙人的!」

註三:別忘了,地價稅還有懲罰「惡意逃避土地使用分區,在工商區蓋豪宅」的功能,因為這些土地不能適用自用「住宅」優惠稅率。

後記(10/20):服務地主的政客們,喜歡把「提高地價稅」與「共產主義」連結在一起。果真如此,那持有土地房屋實質稅率高達1%-4%(台灣的四到十六倍)的美日等國,應該算是共產中的共產國家了吧。別忘了地價稅有至少八位諾貝爾經濟獎得主支持(包括William Vickrey),他們都不是共產主義者。自由主義經濟大師傅利曼(Milton Friedman)還認定地價稅是各種稅中最好的。

有誰推薦more
迴響(25) :
25樓. ski
2013/08/06 08:56

台湾很多政治人物 大官  民代等等。。。。

都有大量的房地产

法律都是他们在制定

在执行

这就是披着三民主义的狗皮膏药

最不公义的社会!

24樓. 時季常
2012/11/27 02:15
囤地最多的

囤地最多的恐怕不是保險業,而是宗教團體。

保險業再怎麼囤地,至少他們要繳稅。宗教團體的土地是免稅的。

23樓.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2012/11/21 14:44
土地公有與市地公有不同
卡到綠先生惠鑒!

謝謝您的回覆!

如果閣下對北歐等國很成功之市地公有政策能夠了解,小弟會認為您的論述更具說服力,因為我國需要的是最佳的土地政策,而非國民是否多數居住該土地上之土地政策!還有土地公有與市地公有,仍有很大之不同,因為非市地仍為私有,是故小弟覺得您對市地與非市地的巨大差別,並未說清楚,兩者地價稅、房屋稅、土地增值稅的差距分析可否再加強一下!

您說您不贊成土地公有,是因為無從得知一塊地的真正價值!但是小弟只強調市地公有,因為只有市地才有不勞而獲的問題,而市地之房屋價格不就是可以有效估量土地價值的好方式,因此您的顧慮似乎是不必要的。

以上疑問要再麻煩閣下解惑之! 謝謝!

梅峰 謹敬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健保免費連線《梅峰》
22樓. 3323
2012/10/28 20:15
漲地價稅房屋稅的配套措施
每個人應有一定合理坪數免稅額度 租房的可退房東繳的稅彌補租金上漲 有錢的住豪宅多繳稅 沒錢的住小小小鳥籠不應該繳稅 這樣就不用怕租金上漲
21樓. 別漲窮人價了
2012/10/28 20:04
其實,國父希望你不用繳高速公路通行費。

A.國父主張 1.貨暢其流2.平均地權漲價歸公 因此 收取政府出錢蓋捷運等建設而漲價的地價稅增值稅 便不需要收取通行費 導致貨不暢其流 南北或城郊發展差距

B.台北地價高昂難道不行施展金蟬脫殼之計 遷都 賣台北高價土地 又能解決台北人口過多南北城郊發展差距問題 政府財政問題 如華盛頓北京政治之都 紐約上海商業之都

C.新加坡香港無不想盡辦法把機場遷移到偏遠地區 減少汙染 合理發展城郊 原地蓋平價住宅

偏偏經建會與眾不同老想把機場擠在市區精華區

D.原本壽險公司由於資本適足率不足賣大樓 金管會通過土地大樓也能算進資本適足率 於是壽險公司反手大買大樓

國歌應該改改了 哪邊有實行 三民主義 平均地權 漲價歸公 連黨名也該改改

20樓. 方正平
2012/10/28 01:47
自李登輝執政以來,國民兩黨親近有錢人的態度是一致的

從雷根主義開始,減稅救經濟一直是各主要經濟體政府的主流思潮,導致全求財富分配不均惡化。但減稅可以增加稅收一事,從雷根到現在,從未實現過,全球都一樣。從權力遊戲一書上看到的,雷根主政當年喊出減稅的過程,本質就是一場欺騙──幫富人詐欺國家的稅收。

可笑的是民主、共和兩黨執政,從未有人敢戳破減稅救經濟的謊言。

在台灣,藍綠兩大政黨不也競相減稅?去年底大選,租稅正義的民意高漲,結果劉憶如當真,搞了一套證所稅,不只虎頭蛇尾四不像,丟官不說,可能連開徵日最後都會不了了之。

地價稅實價課稅也喊了,但做到實價登錄就是不肯實課稅。冀望2黨之一能“為人民服務”,是不可能的。個人以為,唯有類似北歐的社會主義政黨出現,提供另一種選擇,才可能實現租稅正義。在此之前,在網路上呼籲提高地價稅,也只能是一種呼籲而已。

其實小老百姓早對炒房炒地皮不滿了,實價課稅對自用住宅影響不大,說理也能讓大家接受。甚至於用更優惠的稅率給自用住宅,都可以讓小老百姓對增稅“無感”。媒體天天吵油、電漲對物價的衝擊,但媒體不敢提的是房價/租金才是成本結構裡的大項,實價課地價稅,物價說不定還會下跌呢!

要能實施實價課稅主張,就要變成人民在選票上的選項!因此,金融風暴必然會被拿出來討論,而且不止是保險業有風險,還包括吃了一堆房貸的銀行。甚至於這幾年咬牙買下自住房的屋主,面臨房子變成負資產的反彈。小弟以為,這問題上,我們都還有更大的思辨空間。


19樓. 方正平
2012/10/23 13:17
宜徐圖之
國內囤地最多的莫過於保險公司,幾乎已是常識了。這些都是台灣人一分毫保費堆積起來的,提高地價稅(持有稅)是對的方向,但驟然提高地價稅,是否會造成保險公司財務惡化?這又將是另一種金融風暴。

您抓到重點了。不過這有點像惡性循環,囤地成本這麼低,保險公司當然非此不選,最近還有一則新聞,說保險公司對投入公共建設興趣缺缺。

政府其實大可老實說,要大家集思廣益,替保險業資金找出路。偏偏政府從不老實說,讓人覺得問題恐怕不在保險公司上。

話說回來,政府連台灣不動產持有成本太低這件事都不敢承認,還說是 「台灣人的幸福」。現在替保險業擔心,似乎太早了點。

impishb2012/10/24 00:46回覆
18樓. Test
2012/10/23 06:14
國情不同

很多人都對台灣的房屋價格感到不滿,但是我覺得這種實價課稅的想法太一廂情願,你買不起不代表其他人買不起。

如果要按照美國這種方法實價課稅並且稅率在 1% 以上,代表無殼族跟辦公房屋租金將會大幅上漲。美國的住宅租屋投報率有 3~5% 以上,一千萬台幣的房子在加州精華區一個月可以租五到六萬,在台北是不可有這種行情的,所以台灣的房市是用漲幅在增值的。實價課稅造成房東維持房屋成本上升,租金就會上漲,租金一漲,街邊店面的東西全都跟漲,到頭來並不會讓你日子比較愉快,到頭來房子不見得比較便宜,但是你買東西倒是變貴了。

租金高,代表土地收益率高,不就是「善盡地利」的另一種證明?

照您的論證,為了避免通貨膨脹,我們應該將所有的錢財,都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大家都沒有錢,自然沒有東西會漲價。

話說回來,一般人住的公寓大樓,從四層樓到十幾層樓不等,土地是持分,地價稅能漲多少?政府大可將「公告」地價貼上網,讓租屋族計算房東地價稅增加的成本多少,就可防止房東亂漲價。

事實上,經濟學老祖亞當史密斯就說了:「對地租課稅,不致提高房租,而僅為地主所負擔」(國富論,卷五,第二章),經濟學家在這方面研究了兩百多年,租金受到經濟情勢的影響,遠大於受到稅率的影響。台灣這幾年房價地價高漲,租金等比例增加了嗎?

如果您還不懂...那...那.....可以繼續用血汗錢供養財團地主,我不反對。大笑

impishb2012/10/23 12:14回覆
17樓. 喬治同學
2012/10/23 01:57
一針見血

台灣現今養房養地成本確實很低, 提供炒房抄地絕佳的溫床, 更是造成貧富差距加大的元兇. 我在德州每年繳交房產稅約3.2%, 且課稅房價與實際市價幾乎相同, 加上房屋保險、維修、社區費等, 炒房成本很高.

 

我最近忽然有個感覺,民主的先進程度,應該可以反應在「節制地主」的程度上面,也就是說,民主愈先進的國家,愈有辦法節制靠房屋土地不勞而獲的資本家。民主愈落後的國家,愈無力阻止財團地主靠不動產躺著賺錢。特別是台灣人口密度是日本的2倍,美國的20倍,持有不動產成本居然是世界級的低,難怪有錢人覺得台灣房子便宜...是養起來特別便宜。 impishb2012/10/24 00:57回覆
16樓. stratos
2012/10/22 23:32
如此一來,就再也不會有人敢囤積居奇了!

終於看到有人講出重點了!

我在美國做房地產估價,看到很多人明明房屋貸款繳清了卻不敢再多買一間,就是因為賺的錢養不起多餘的房子,房價上漲,地產稅跟著漲,如果薪水沒漲恐怕很難笑得出來!

台灣的地產稅太低根本就是鼓勵囤積,我房東在美國每天為了賺錢繳地產稅疲於奔命,他在台北這間房子市價起碼值2000萬卻根本不勞他費心,因為拿一個月的房租去繳就綽綽有餘了,問題是美國那間房子還只有台灣這間的一半價,你說好不好笑!?

老大,您甚麼時候辦個公聽會吧!......不然國父他老人家會死不瞑目的!

 

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有想過「寫這些有用嗎?」

後來我想,也許國父留給我們最大的遺產,是他那一廂情願想「開啟民智」的努力。他四處演講,拼命寫書,只是想告訴當時的人們,只要勇敢,

「我們,其實有辦法過更好的生活。」

只是我不知道,到底會有多少人,有勇氣嘗試改變?

impishb2012/10/24 01:21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