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黃金「無」價
2013/04/21 20:02
瀏覽2,685
迴響2
推薦13
引用0

412日黃金大跌63美元415日再大跌140美元,連續2天的重擊,敲醒一堆人的黃金夢。

 

20013月,黃金由每盎司250~260美元起漲,至200810月左右金價漲到約700美元的價位,前後約7.5年的時間漲了大約2.7。隨後,全球金融海嘯淹沒了世界經濟體系,美國率先實施QE,大量灑錢挹注流動性。聰明的人們看到鈔票的廉價,再度蜂擁進入黃金市場,他們相信只要央行持續印鈔,黃金就會上漲、只要市場上有這麼多鈔票,黃金就不可能下跌。於是,黃金就從金融海嘯前的700美元,在大家的簇擁下狂漲至1900美元以上,時間是在20119月,這次只花了3年的時間就漲了2.7

 

但金價突破1900美元以後,一直到現在就沒有再漲回1900美元,反而是一路震盪往下。然而在當初黃金飆上17001800美元時,美麗的預測便此起彼落,2000美元、3000美元,甚至是5000美元不絕於耳,美歐日的貨幣寬鬆政策成為支撐高價位黃金的護身符,其它如各國央行為了分散外匯存底風險的購金行為、中國及印度人民喜愛黃金的傳統在經濟提升後增加了買盤等等,都催化了黃金無限美好的憧憬。

 

這麼多支撐金價的因素和理由,讓一切看似無懈可擊,但卻在415金價跌破1400美元後,人們開始警覺是否宴席已到尾聲?原本支撐金價的因素和理由仍在 ─ 美歐日的貨幣政策依舊寬鬆,日本更是不斷加碼印鈔;各國央行的購金計畫持續進行;中國及印度民間喜愛黃金的傳統不變 ─ 但為何黃金卻開始蒙塵?是黃金的用途改變了嗎?不!黃金的工業用途並沒有減少。是黃金的產量增加了嗎?不!黃金的產量穩定沒有變動。

 

既然如此,為何昨是今非?原來變的不是黃金,而是人心!

 

黃金做為貴金屬,它具有少許工業上的用途及裝飾的功能,且是規避通貨膨脹的保值資產。雖然它不會孳息,但仍廣泛受到人民的喜愛與持有。除此之外,黃金在人們心中另一個重要的地位是當國家社會發生巨大動盪如戰爭、巨災或經濟體系崩潰時便於攜帶的保命資產及交換貨幣。

 

全球金融海嘯發生時,恐懼如魔鬼般降臨大地,人們驚惶失措,擔心世界經濟即將崩潰瓦解,於是大肆收購黃金。後來各國央行開始印鈔以挽救萎靡的經濟時,人們擔心紙鈔會一文不值,通貨膨脹怪獸將再橫行人間,於是大量擁抱黃金。恐懼掌控了人心,讓所有支撐金價的因素和理由變得理所當然,久久揮之不去。

 

如今,人們開始認為美國經濟似乎漸有起色,Fed有可能會收回QE;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雖然西班牙、義大利和希臘的經濟還不穩定,塞浦路斯又瀕臨破產,但要死不活的歐洲經濟似乎最壞也就是如此;唱衰中國會硬著陸的言論傳了5年,但連個影子也沒有;日本最近加倍貨幣寬鬆政策,理應對黃金有助漲功效,但貨幣寬鬆政策似乎已是強弩之末。至於擔心害怕的那隻通膨怪獸,5年了卻遲遲不曾出現,膽子大一點的人就紛紛從黃金堡壘中探出頭來。

 

上述這些因素和理由都是淡化恐懼心態的說詞,乍聽之下似乎成理卻一時難以證實,或者也只是人們為了減輕長期籠罩在恐懼心理壓力下的自我安慰之詞。不論如何,黃金的本質沒變,是人們對它的期待改變。當人們覺得惶恐不安,需要一片安穩的淨土時,就爭先恐後的擠入這座堡壘。但是,當人們覺得世道漸漸太平時,黃金就被視若敝屣般的丟棄。速度之快、之無情!

 

所以說黃金,意思是說黃金是無法用理性科學化的方式來定價,黃金的價位是視人們賦予黃金的角色而定,決定因素是人的情感與情緒,是fu的問題。

有誰推薦more
迴響(2) :
2樓. David
2013/04/23 01:25
金價崩潰明顯是人為操縱
金價崩潰明顯是人為操縱,是Fed和一群華爾街大鱷如JP摩根美林高盛等協調一致的傑作。
1樓. 邱彼得
2013/04/22 08:29
漲價的因素很多

黃金的年產量與其價值連結 當需求增加 推使現貨價越高 驅使 產量增大 驅使需求減少 又驅使現貨價變低 產量又趨緩 然後又使得需求增加

其實這波的漲價 是因為中國印度變有錢 於是購買力增加需求量增加 加上美金的貶值推波助瀾 國際炒家當然不會放過這個賺錢的機會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