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英文的 brother 和 sister這兩個字很有意見,當有人談到﹕“ my brother”或“ my sister”時,我都會好奇的想知道這是“姐姐或妹妹”,“哥哥或弟弟”?
必須追問,再加上一個“elder”或“younger”您才明白。
中文在稱謂方面就講究多了,一聽稱呼馬上可以知道彼此之間的親屬關係;
“阿姨”是媽媽的姐妹,
“舅舅”是媽媽的兄弟,
“姑姑”是爸爸的姐妹,
“伯父”是爸爸的哥哥,
“叔叔”是爸爸的弟弟。
多麼一目了然啊!而英文一律以 Aunt 和 Uncle來概括, 女的都叫 Aunt ,男的都叫 Uncle。
英文的“brother-in-law”可以是姐夫,妹婿,也是大伯,小叔,小舅子等的稱謂;
至於“sister-in-law”則是嫂嫂,弟媳的稱謂,也可能是小姑,大姑,小姨子,大姨子,或是妯娌。
所以當有人介紹﹕「這是我的 sister-in-law 或 brother-in-law 時」,常帶給我一團霧水。
連 grandpa, grandma 中文還會分“外公、外婆”及“爺爺、奶奶”,讓聽的人馬上可以明辨您說的是媽媽的父母 或爸爸的父母。
好體貼和講究的語言。
中文講究的不僅是稱謂,還有單位,比如﹕
一個人,一隻狗,一頭牛,一匹馬,一條魚;
一枝筆,一本書,一張紙,一片雲,一朵花;
多麼的傳神和有變化,英文則大部分用 “a”或“one”來形容一個。
講中文如果用錯單位,會鬧笑話,更會暴露您的中文程度。
比如﹕“一個牛”、“一隻人”、“一張書”,或“一條筆”;這就是笑話了。
該講究的不講究,英文總在無謂的地方做文章,比如昨天吃和今天吃就不一樣了;
剛剛吃叫“ate” 現在吃叫“eat”;
昨天買是“bought”,今天買是“buy”;
以前寫是“wrote”,現在寫是“write”,
其實動作都是一樣的,它卻在動詞的時態大做文章,還分規則和不規則的變化,這是學英文最頭痛的地方了。
中文是什麼時候“吃”都叫“吃”,什麼時候“寫”都叫“寫”,什麼時候“買”都是“買”,多麼單純和簡單。
中文的時態由時間的敘述來表達,明明白白的告訴您,這是昨天做的、剛剛做的、或現在做的事。
英文的詞句表達也和中文不同,中文是平鋪直敘的,而英文要倒過來說,比如﹕張先生、李小姐、王太太;
英文要說﹕先生張、小姐李、太太王;
過去有一位名叫“焦大南”的學生,從不知道他的名字有何不妥,直到有天上英文課時,美國來的女老師上課點名大叫﹕
「大南焦!」「大南焦!」
全班哄然大笑,他羞得不敢回應,女同學們恨不得躦地洞,後來每次上英文課,女同學都躲在走廊,等到老師點完「大南焦」之後才敢進教室。
又比如﹕
桌上有個蘋果 。
英文要說﹕
那兒有個蘋果在桌上。
又﹕
空腹喝酒有傷身體。
英文是﹕
那是傷身的去喝酒用空腹。
It's harmful to drink with an empty stomach.
英文的詞匯有時態,單複數和性別;中文沒有這些,但中文的難在於它的發音,字的筆畫,四字成語,典故,形容詞等。
印象中我並沒有用心學過中文,但中文不知不覺就得心應手了,而花了很多時間學習的英文用起來依然綁手綁腳的。
不同的語文當然有不同的文法和慣用法,以上是個人感覺中英文明顯的差異之處。
![]() |
|
- 9樓. reaizuguo*😻電動汽車2013/08/29 11:39比起英語,德語還更有邏輯性
說得風趣,但極為有道理。
中國人是個重家庭、重倫理的民族,所以幾乎每個親戚都安好名稱。
隨著中華民族的復興,綜合國力的上升,中文在世界上會越來越強勢。
有西方人甚至預測百年內,或不到百年,中文會取代今天的英文。
使用中文的人口佔世界總人口的大多數,以多取勝,我看很有可能中文會成為國際語言,那真是中國人的驕傲!最主要是中國勢力強大,這才是主因。
很多事情中共說了算,比如,他們要求中文名字應該先寫姓後寫名,而非美式的,把姓放在後面,如此焦大南就不會變成大南焦了。我們中文姓名變成美式的寫法都變調了。
過去我認為中文無法盛行的原因是因為它的排版和打字非常困難非常慢,自從有了網絡,有各種中文輸入方式,打中文甚至比打英文更便捷,所以中文是有發揚光大的潛力。
井 娃 於 2013/09/01 02:49回覆 - 8樓. 無休2010/05/13 00:00誰才是先進國家
媒體報導新聞常將「先進國家」套在歐美國家上,其實,除了現代的科技文明之外,很多方面,中國才是先進國家,連哈佛大學研究生命科學的教授群們都要來台灣取經。
請教一下:大眼蛙,英文怎麼講?
◆***掌聲,來不及響起…***所以我是推崇“中國文化”和“中國語文”的;
中國文學深奧豐富,蘊藏很多的智慧,是外語翻譯不來的。
談到中國的歷史、文學、人生哲理,那是西洋文化望塵莫及的地方!
井 娃 於 2010/05/13 00:36回覆 - 7樓. 大海(穿新衣)2010/04/29 01:56文化
是啊, 語言反應了文化的專注點.
中國文化重家庭倫理.
在英文裡, 沒有"孝順"這個字.
因為在那文化裡, 沒有"孝順"這個觀念.
- 6樓. 黃冠軍2010/04/28 11:05賀榮登首頁
焦大南功不可沒喔. - 5樓. 黑娃2010/04/27 04:35有趣
井娃高明 一針見血的例證讓我笑個不停
我對他們的 aunt, uncle, nephew, niece也是不以為然
弄了半天 還要詳加解釋說明才能懂
啊 還是我們的老祖宗聰明
- 4樓. AnKong2010/04/26 20:55哈哈哈!
看到小白菊那段我不得不笑得流眼也掉下
一直都覺應為中國的文化長遠而且聰明
在文字上的運用經常都能一針見血
我也經常給那些aunt,uncle,granda,grandma弄得一團亂
若要了解清楚就真的要多問幾句
- 3樓. 野口女2010/04/26 14:51概括
不認識的也可以一律概括 英文到底比中文簡單
但外國發生亂倫的機率 會不會也比較高呀
最喜歡從折射裡 看你的不小心妳是說在外國隨便誰都可以叫“uncle”“ aunt”,
中文也一樣啊,禮貌上,陌生人也都可以叫“阿姨”,“叔叔”的。
但要介紹真正的親戚關係時,他們卻沒有恰當的稱謂可用;
中文則一應俱全!
井 娃 於 2010/04/26 22:58回覆 - 2樓. blue phoenix媽的多重宇宙2010/04/26 09:26哈哈
眼淚噴出來了
blue phoenix
我知道妳在笑什麼,妳一定懂得台語!井 娃 於 2010/04/26 09:49回覆
- 1樓. 傑玉2010/04/26 09:22哈哈
全部言之有理
輕鬆起來也夠幽默呢
其實認真說起來,每種語言都有它困難的地方,除非從小學起,否則都很難學! 井 娃 於 2010/04/26 09:51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