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無,唯見於空。觀空.......如文。
2010/07/02 18:45
瀏覽4,702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無,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慾啟能生。
如果人能夠遣除這些慾望,達到清淨的話,你去觀察你自己的心,連你自己的心,都會感覺沒有了;
你再往外看一切形體,這些形體也不是形體了;
就是瞭望遠處的物體,遠處的物體。也不是什麼物體了;
這三種心、形、物都能了悟一切都是虛幻的話,心地就唯有一片空曠,毫無一物了;
能夠這樣的話。看到虛無的天空也是虛幻的,連這個虛幻,都能看破以及看空的話,就是一切都沒有了;
既然知道一切都沒有了,心性之中還有什麼可以存在呢?本來都是一切假相而已;
既然知道一切都是假相的,我們就要連這些假相,都不要執著,連假相都不執著了,就是一片靜止的狀態;
心性的靜止達到想要靜止的心都沒有的時候,慾望怎能夠生出來呢?
自訂分類:• 道德/清靜經
上一則: 慾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下一則: 常能遣其慾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慾未遣也。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