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開疆佐鄭公,東寧定制萬夫雄。
功名矢志追諸葛,青史淒涼少貫中。
------讀台灣通史陳永華列傳
這次回新營,特別找時間逛台南縣立文化中心,因為台南
縣立文化中心的圖書館,有我年少時的記憶。到台南縣立
文化中心,就會想到三十幾年前,在同一地址的中山堂救
國團圖書室。在中學時期,我曾在救國團的圖書室,借了
很多的課外書並做筆記。在圖書室中,消磨了好幾個暑
假。
在台南縣立文化中心的牆上,有台南縣的古地圖,我瀏覽
一下地圖,赫然發現,在新營附近的柳營鄉果毅村,有陳
永華的公墓。自從這幾年稍微涉獵一下台灣史,我對陳永
華非常仰慕,他就像台灣的諸葛孔明。
大姊夫也很有興趣,自告奮勇開車陪我去。從新營到柳營
的果毅村,開車大約二十分鐘左右。到了果毅村,問一
下父老,馬上知道路怎麼走。車子開進只容一車經過的
羊腸小道,在指示路標的指引下,深入果毅村當地公墓
地,然而一直沒有發現陳永華公墓。我們在一座斑剝的
涼亭前停了下來,涼亭前的石桌已經斷開,桌旁不遠有
一顆樹,樹心已經中空。
我們搖開車窗,詢問一位看似當地農夫打扮的過路人:
「請問陳永華公墓在哪兒?」
他指著破舊的涼亭說:「這就是。」說完頭也不回就走
了。
天!這就是我所仰慕的陳永華的公墓?為什麼當地人對
它似乎不屑一顧?記得中國唐朝詩人杜甫在「蜀相」一
詩寫道: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這裏有「錦官城外柏森森」?有「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仔細一看四周,並沒有任何「陳永華」字樣。目光詳細巡視一下,只有在涼亭的旁邊,另有一個破舊的公告牌,依稀可辨上面寫著:
「警告:毀損古蹟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科或併科三萬元以下罰金。」
既然來了,還是下車仔細看一下。我前後四周走一趟,發現在背對馬路,雜草叢生的樹林後,有一個比一般人大的墓,墓前還有三個小酒杯。也不知多久前,有人在這兒祭過。細看酒杯內裝的是雨水,酒杯只是一般的紅塑膠杯,不是什麼名貴的杯子。在墓前有兩個小土地公廟。大墓的左邊寫著:「永垂青史。」右邊寫著:「輔贊功深。」
在墓的後面和前面的告示牌上,記載著「陳永華將軍古墓沿革」:
「陳永華將軍古墓,創建於清康熙二十年(公元一六八一
年),陳永華復甫,福建司安縣人,明諸生,深通孫吳兵
法,復窮孔孟之書,父鼎以孝廉官同安教諭,明末死節,
延平郡王鄭成功賞識陳氏才華,聘為參軍,使輔世子鄭
經,永曆十六年五月,鄭成功積勞病逝,子經嗣位,授咨
議參軍,草擬規章,規劃制度,百政俱舉,嗣擢總制,留
守東寧,時經率軍轉戰漳詔,永華在後訓兵撫民,愛惜士
類,儒術佐政,地方又安,稱世子文臣第一,永曆三十四
年七月陳永華卒,與夫人洪氏合葬天興州赤山堡(即今果
毅後)。民國十八年,於原野荒草榛間,發現墓碑,乃移
置原墓地,重建保存之,墓碑文為「皇明贈資善大夫正治
上卿都察院左都御史總制諮議參軍監軍御史謚文正
夫人淑貞洪氏墓」。民國四十二年,省政府指定為台灣省
史跡。民國六十年本府撥款由陳氏宗親會重修民國六十五
年五月由本府收管理。
台南縣政府製
中華民國六十五年六月」
我負手前後徘徊,腦中還是不斷地詢問:「這真的是陳永
華的公墓嗎?」「這裏埋葬的,真的就是台灣的臥龍
嗎?」為什麼它這麼寂寥沒落?
在連橫的「台灣通史」,「陳永華列傳」寫道:
「陳永華,字復甫,福建同安人。永華聞父喪,即棄儒生無,
究心天下事。時成功延攬天下士,接見後,與談時事,終日不
倦。大喜曰:『復甫今之臥龍也。』授參軍,待以賓禮。」
在台灣史上,陳永華的才略、治績與諸葛亮相當。
在日人川崎繁樹與野上矯介合著的《台灣史》中,
稱陳永華「有經世之才,長於時務。鄭經經營的台
灣政策,泰半出於陳永華的方寸之間」。連橫《台
灣通史》稱陳永華「開物成務,體仁長人;仿其行
事,比之於諸葛武侯」。
在「台灣通史」上,連橫又寫道:
「永華為政儒雅轉粟餽餉,軍無缺乏。及經歸後,頗事偷
息,而馮國範、劉國軒忌之。三十四年春三月,請解兵。經
不聽,既而許之,以所部歸國軒。」
在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台灣史」說,陳永華之解兵權也,各家
所記略同,惟台灣外史所記較詳。曰:「馮錫範同鄭經回台,見
永華把握重權,而諸事方正敢為;且又屢受微譏,心實忌之,姑
為陽好,陰與國軒謀,軒教錫範解除兵權以許之。范許其策善。
一日,會永華於公所,范曰:『自愧扈駕西征,寸功俱無,歸來
仍居其位,殊覺赧顏!諸凡檢點明白,當即啟辭,杜門優游,以
終餘年。』永華信以為實,歸來即上啟乞休,經不允;華再加力
陳,經意未決。范乘間啟曰:『復甫(即永華之字)勤勞數載,
形色已焦!今欲乞休靜攝,情出於真,宜俯從之!但其所部將士
,可交武平伯為是。』經依范議,允永華告辭,將所轄部旅交劉
國軒,軒啟辭者再,經命至三,軒始統永華軍,而范錫仍任侍衛
如故。華方悟為范所賣,悔無及也,心大悒怏。」參軍即劉永華
也。
陳永華與諸葛亮都有經世之才,都生於亂世,都受知於朝代
末的一方之主,所輔主君之後都非賢肖,且二者最後都孤忠
而死。然而不同的是,諸葛亮一生掌權,陳永華最後為奸佞
設計奪權;諸葛亮有個千古知音羅貫中,陳永華卻缺乏有生
花妙筆、絕世才情的千古知音,所以迄今後人仍然所知不多
。倒是金庸小說韋小寶的師父陳近南,是天地會的會主,
較為人所熟知。其實陳近南就是陳永華。人生真有幸與不
幸之別,人事豈能盡與天抗?
我在陳永華的古墓前,駐足良久,百感交集。台灣文才武略
同屬一流的一代人傑,墓前竟然凄涼如斯。千古英雄人物
,身後不外如是!令人撫然。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2樓. 魯直2006/05/07 16:29
- 1樓. 魯直2006/05/07 12:05諸葛亮與陳永華
我的另一篇文章:
諸葛亮與陳永華→
https://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grotius6033&f_ART_ID=166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