ↈ命不該絕,從死神手中搶回一條命
醫院裡會遇到病情突然惡化而宣告不治的患者,
當然也會遇到正好相反的病人:
一度陷入病危卻意外撿回一命,康復出院。
醫學上就存在一些心肺功能停止,
急救不符合臨床醫療準則的烏斯塔式 Utstein Style 四項條件,
但之後卻完全康復,恢復正常生活起居的案例。
目前醫學界普遍認定,凡合乎四項條件 »»
屬心原性、有目擊者、已接受非專業人士心肺復甦、
初期心電圖顯示心室顫動的患者,康復的可能性較高,
凡不合乎其中任何一項,則會發生嚴重惡化的狀況。
以下的例子是一位不合乎烏斯塔,但卻起死回生的案例。
這是一名六十多歲男性在自家公寓內和鄰居說話時,
突然失去意識昏迷不醒,當場倒地。鄰居在上午
9:15 通報急救,並未施行心肺復甦。
行控中心 3 分鐘後抵達現場。救護人員確認心肺停止,
隨即安裝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 AED,
同時診斷出心室顫動,當場施行體外電擊,
力求恢復正常心跳。結果心跳仍不見恢復,
患者陷入 PEA 無脈搏心電活動,
心電圖顯示心肌仍有電流,但無法觸摸到心跳或脈搏,
隨後立即送往醫院,途中持續施行心肺復甦。
9:43 抵達急診室,持續心肺復甦。心室顫動未停止,
電擊 9 次,施打腎上腺素等強心劑。
9:52 動脈血液氣體酸鹼值 6.99、血乳酸值 14.3
(正常上限爲 2.0mmol/L),確知心肺停止,
開始造成組織循環惡化。
10:15 恢復自發性循環 ROSC。瞳孔放大,對光無反應。
超音波檢查心臟極度貧弱,胸腔 X 光攝影,心臟擴大、肺水腫,
診斷爲心臟衰竭併發肺水腫,必須持續施打大量強心劑。
11:46 因爲需要人工呼吸器而轉送加護病房。
12:00 出現體動,恢復呼吸如氣喘一般。
立即施打鎮靜止痛劑控制呼吸,以減少心臟負荷。
次日患者瞳孔恢復正常大小,對光開始有反應。
鎮靜劑減量時會出現體動,心跳和血壓仍欠穩定,
又決定加大鎮靜劑劑量。以後逐日降低強心劑劑量。
住院第五天,出現慢性腎衰竭症狀,排尿停止,
導入限外過濾 ECUM 腎臟替代療法。
頭部電腦斷層掃描,並無清醒後的腦障礙。
住院第六天,爲了確認患者意識,暫停鎮靜劑,
問話會微微點頭。意識逐日恢復。
住院第九天移除人工呼吸器。患者說出自己的姓名、年齡。
住院第十天,移除限外過濾,改行腹膜透析。
患者說出了自己姓名,並自主開口問:這兒是哪裡?
住院第十八天,意識狀況已大幅改善,能進行一般對話,
但明顯健忘,忘記剛才自己說過的話。轉入普通病房。
住院第三十天,進行心導管檢查,未發現冠狀動脈狹窄,
確認爲擴張型心肌病變 » 心肌逐漸壞死、心室擴大、
心臟收縮力減弱,且非初期。
繼續進行心律不整、腎功能障礙等治療。
住院第五十三天,患者意識完全恢復,出院。
關於這個案例,我們認爲患者的心肺停止,
應該是在突然倒地時或倒地過程中,由致死性心律不整 »
心室顫動所導致;當時沒有專業人員緊急施行心肺復甦,
造成心肺停止時間至少長達 4-5 分鐘。
在救護人員到達時,心電圖發現心室顫動後,反覆電擊,
也無法恢復正常心跳。患者已六十多歲,
急救一個小時恢復自發循環後,循環也不穩定。
因此,我當時推斷患者肯定預後不佳,無康復出院的可能。
結果預後狀況卻異常良好,原因不明,
不過我估計八成跟救護人員的急救措施得當有關。
其實在臨床上,像這一類預先推定急救無效的患者,
結果卻急救成功的案例並不少見。
我個人也曾親身經歷過,我必須坦承,
在實際醫療現場有太多病例根本是醫護人員無法理解的。
我身爲臨床醫師,竟說出這樣的話,
讀者或許會覺得荒謬或不可置信,
但這確實是我的真心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