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四 潤文人
原文:菩薩戒弟子前正議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筆受
「戒」的本意是清涼,人在塵世當中貪瞋癡煩惱如烈焰燃身,守戒可以熄滅熱惱,獲得清涼。佛教為不同層次的學佛人設定了不同的戒法,菩薩戒是一種大乘戒法,出家在家都可受持。房融受過戒,於是便在此標明。
學佛人會自稱佛門弟子,這是以菩薩為兄,以佛為父之意。
「菩薩戒弟子」為法銜,接下來則是官銜。
前,意味著以前之意,房融參與此部譯經之時已沒有之前顯赫的官銜。
正議大夫是唐代的四品官,沒有固定的工作,而是類似皇帝的顧問,稱為散官,又按照其性質分為文散官與武散官,房融為文散官。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唐朝的官位有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三省的省長都是宰相,另外還設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職位參酌政務,這也相當於是宰相。
清河是地名,房融的故鄉,現在位於河北省中南部的邢台市。
筆受則是提筆確定文字。經由前面梵僧、華僧在義理字句上的斟酌之後,最後由文學基礎好、文筆優美流暢的人來下筆。房融以宰相之才來潤色,使此經文義雙美,許多人都覺得這部經的語句文法是諸經中最好的。
般剌密諦來中國之後,遇到房融來請譯,因此剖開手臂拿出沾血的絲經,房融以前宰相的身份來召集適合的人一起翻譯,親自筆受,待完成之後則奏日內庭,因此對這部經的中譯本產出貢獻相當大。然而進了宮庭之後,整府雖然沒有正式公布出去,但後來禪宗大師神秀入朝廷說法,他看到宮中有楞嚴經覺得非常好,才將其帶出去流傳於民間,因此得知這部經的傳世非常不容易。
不只當時的人愛讀楞嚴經,即使到了近代,章太炎、楊仁山等人在舊書攤上翻到這部經的文辭典雅優美也都驚喜萬分,手不釋卷,誠心向佛,可見得優美的文字也是傳道的工具。
那這部經到底有什麼好呢?宋朝王安石的女兒結婚後不如意,想要回娘家,曾寫信給父親訴苦:「西風吹入小窗紗,秋氣應憐我憶家,極目江山千里恨,依然和淚看黃花」。王安石用同樣的韻回他女兒一首詩:「青燈ㄧ點映窗紗,好讀楞嚴莫憶家。能了諸緣如夢幻,世間唯有妙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