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為」的甲骨文字解讀
2013/05/11 01:21
瀏覽5,798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為」的甲骨文字解讀

 

   為的甲骨文  為的金文  為的篆文

 

「為」,在甲骨文裏已有這個字,即在距今三千五百年以前即有「為」這個字,事實上,甲骨文是一個完整成熟的文字系統,不是一天突然形成,故「為」這個字可能更早即被先人使用,不好推斷,至少在商代甲骨占卜時,已留存在甲骨片上,迄今仍可在保存三千多年的甲骨片上看到。

 

「為」,從上圖甲骨文可清晰看到,是由一隻人類的左手,與一隻象所組成,即一個人用左手牽著一隻象,去工作勞動。由兩個象形字所組成一個會意字。

 

「為」,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先民即在河南地區,或更廣的長江黃河流域南北,役象以助勞」,即先民已懂得馴化大象,借助大象的力量從事勞動生產。除了長毛象(猛獁象,MAMMOTH)生長在凍原地帶,後來的大象,大多生長在溫度較高的地區,我們可以判斷,河南安陽或商朝所控制的版圖長江以北黃河以南地區,溫度比現今要熱一些,至於平均溫度高多少?我能力不及,不能妄言。

 

從上圖所示,從甲骨文演變為金文、小篆、楷書,中國文字雖然因為便於書寫或政權統治需要,與時俱進地演變,但字形與字義並未乖離原形原意,一脈相承,是世界古文明裏唯一仍存活並被使用的文字,日常生活裏,我們仍可能使用甲骨文大篆小篆寫書法或刻印或做為商品的商標LOGO,並且能辨識能讀能書寫,君不見時下外國人,將國字刺青在身體以示時尚。而蘇美的楔形文字埃及的聖體象形文字,只有少數學者專家可以辨識解讀,馬雅的象形文字迄今僅有一部份被破解,而印度的印章文字幾乎無法解讀其意。

 

我們可以從漢字直接瞭解三千多年前的商朝社會氣候、動植物、農業、經貿、文化或國家機器運作等,不可小看或忽略了每一個漢字,它們都有生命都有故事,《淮南子·本經》中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發明文字後,連鬼都夜哭,可見中國人自古即相信文字是有神力有生命。(天問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