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在羅東賣瓦斯: 從巴黎左岸到冬山河畔的底層人生 》,王雅倫作品,2024年10月時報文化出版。
【博客來網路書店的介紹】
天龍女降落底層工場的人性碰撞
某一天,早上醒來……
我忽然像作家卡夫卡《變形記》的主人翁一樣:
「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巨大的昆蟲」。
……我沒有變成一隻蟲。我只是頓悟了自己是一個女工。
完全派不上用場的學歷。連個報廢了的瓦斯桶都不如!
這輩子第一次發現我所有的知識邏輯,完全不通,全數作廢。
一個我不懂的行業,一群我不認識的人,
一個我聽得懂卻沒法流利交談的語言,一個我不熟悉的環境。
我是唯一的女性。而且我是老闆。
努力,讓我覺得自己活著。認真的活著。
在羅東,守著寒冬,盼望春風……
如果到了羅東火車站,叫計程車,司機一聽到這個地址,通常都會愣住。如果是晚上,他們通常不肯載。
……經過最後一個紅綠燈,和十字路口的小雜貨店,就沒有煙火人家了。
我家在羅東有個瓦斯場。
我唸完大學,離開了台灣。弟弟妹妹也陸續成家立業,
二○二二年九月,爸爸走了。留下了這個分裝場。弟弟妹妹毫無興趣。員工都沒有走,客戶也都沒有離開。「我會回來。」這是我對父親的承諾。
我不想賣掉,也婉拒了幾個有興趣要承租的人。說穿了我只想維持現狀。
因為這是爸爸堅持撐到最後,一直做到他病倒了,辛苦了一輩子,養育了我們一家人的血汗工廠。
我不知道從哪裡接手。
我完全派不上用場的學歷。連個報廢了的瓦斯桶都不如!
於是只能從我最遙遠也最清楚的記憶開始:在工廠守歲過年……
捨不得的是這個破舊的瓦斯分裝場嗎?這裡沒有我任何甜蜜快樂的回憶,沒有一個讓我可以放鬆休息的角落,我對瓦斯分裝一竅不通,我對客戶毫無了解,我對羅東陌生無感,我到底捨不得什麼?
爸爸……
我捨不得的不是瓦斯場。熟悉又陌生的瓦斯場就像爸爸,一個相處了一輩子的陌生人。要等他走了,離開了,我才開始認識他,靠近他,我才敢走進他的世界。
要這樣的生離死別,才能讓我們相識相遇。
守住這個廠,守住爸爸在這個世界上,孤獨闖蕩了一輩子,拼了命留下的人生足跡,他耕耘了一輩子的一方角落。這是我唯一能替他做的。
從巴黎左岸到冬山河畔;從布魯塞爾到宜蘭羅東,所阻隔的豈只是地理上的千山萬水,真正難跨越的是心理距離與族群、語言和階級認同。
作者在此書探索了「我是誰」?「何處是我家」?這樣亙古至今的哲學性問題。透過繼承瓦斯場的艱辛,試圖與父親達成和解,卻最終,成為療癒自己,與自己和解的珍貴旅程。
----------------------------------------------------------------------------
會借這本書回家看,是因為在廣播節目聽到主持人在介紹這本書,而作者的經歷實在是太令人感到好奇,在闔上書的最後一頁時,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問題:這家瓦斯場廠還在營運嗎?我不是什麼好奇寶寶,只是在想,如果只是靠著對父親的念想,但瓦斯廠一直不賺錢但一直在燒錢,作者能夠撐到什麼時候?所以這本書的重點,不是瓦斯廠有沒有賺錢,而是作者的心路歷程,若不是看了這本書,我真的很難想像,真的會有人,為了試圖與父親達成和解,放棄在歐洲的大好前程,回到幾乎快要被墓仔埔包圍的瓦斯廠,從零開始學起,艱辛的舉起腳步,踏著父親留下的腳印,尋回生命中失落的那一塊拼圖,進而完整了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