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四月初相見,在一篇格文中帶了一筆,
一個問號,無人搭訕。
今年又逢君,茁壯繁衍,
翻了手邊好幾本關於花草的書
啊!有了!
還有一個故事。
加上故事背後的故事。
網路摘錄的故事:
地中海藍鐘花
地中海綿棗兒(學名:Scilla peruviana)又名地中海藍鐘花、地金球、野風信子、葡萄牙綿棗兒,是風信子科綿棗兒屬的一種植物,原產於西地中海地區的伊比利亞半島、義大利及非洲西北部。也有人根據學名peruviana(秘魯的),將本種的名稱翻譯為秘魯綿棗兒,不過秘魯並不是本種的原產地,這裡所說的秘魯和南美洲國家秘魯並沒有關係,而是指一艘名為秘魯(Peru)的船舶,1753年瑞典植物學家林奈Carolus a Linné在描述本種性狀時所用的標本,就是由這艘船從西班牙運來的。
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莖為鱗皮鱗莖。鱗莖直徑6-8公分,鱗莖白色,外表包覆棕色的鱗皮。葉線形,長20-60公分,寬1-4公分,葉由鱗莖長出,在一個春季期間,每個鱗莖約可以長出5-15片葉子。花序為總狀花序,花莖長15-40公分,每一花莖上有40-100朵花。花藍色,花徑1-2公分,有花被六片。
植物學王子Carolus a Linné(1707-1778)
父親在林奈很小的時候就教他拉丁語,宗教和地理。有一種說法是,因為家裡用拉丁語對話,所以林奈先學會的拉丁語,然後才是瑞典語。在林奈七歲時,家裡為他找了一個家庭教師。林奈不喜歡這個人,在他後來的自傳中寫到,他「是來壓制而不是發展兒童的天賦的。」兩年後,林奈被送進初級語法學校。林奈很少學習,經常跑到田野里去尋找各種植物。小時候的林奈在學校成績相當差,雖然他在生物學的成績有傑出的表現,但在其他科目不及格。林奈對於小時候上學的印象是:「······處罰,不斷地被處罰,教室是最令人坐立難安的地方……,如果能夠有所教室,是在森林中漫步,是在小草中打滾,不知道有多好?」。
當他15歲時,他到了到在學校的最後一年,受到喜愛植物學的校長(Daniel Lannerus)的教導。
校長丹尼爾注意到了林奈對植物學得興趣,讓他管理自己的花園。他還將林奈介紹給約翰·羅斯曼(Johan Rothman)。他是斯莫蘭省的醫生,韋克舍的一所文科中學的老師, 也是一個植物學家。
羅斯曼驚異於林奈對植物學的熱愛,幫助林奈學習。他告訴林奈,「讀書像吃飯,什麼都吃的孩子才長得壯,因此一個耐得住枯燥課程的人,才有獲得更高教育的機會。」
林奈將羅斯曼視為父母親與朋友的混合體,他後來寫道:「羅斯曼沒有強迫我唸書;他讓我先感到自己知識的不足,自然生發出對書本的饑渴,書本像食物,我愈讀就愈想讀。沒有他的啟發,我一生充其量是一個愛花的人,不會為所有的生物、礦物建立一個分類系統。」
羅斯曼拓寬了林奈對植物學的興趣,還使得他也對醫學有了興趣。在林奈十七歲時,他已經對已有的植物學文獻非常了解了。他在日記里寫到,「日夜的讀著植物學書籍,已經像自己的手背一樣熟了。」
@@@@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3樓. Innchris2016/05/06 11:27太美了!很幸福的感覺~這花應該不難種,我也想試試看。 ellen chou 雲與霧 於 2016/05/06 11:54回覆
- 2樓. Gioia2016/05/05 06:50藍鐘花的開花過程,令人驚嘆,大自然真是奇妙無比。
- 1樓. 多硯坊 (休)2016/05/03 14:31
除了文字語言、數學等基礎學術
依興趣及專長因材施教個人特質終得以發揮得淋漓盡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