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混沌之世,如何安身立命?
2013/09/20 21:39
瀏覽987
迴響1
推薦7
引用0
「旅人」是作家胡晴舫的第一本書,讀了她的這著作之後,我就成為她的粉絲了。接著,我讀了她的「城市的憂鬱」,「我這一代人」和今天想談的這一本,由麥田出版的「第三人」。做為一位讀者,我也像是追星族,只是沒那麼專情,我總是同時愛著很多作者,而且這些作者們從十歲到千歲都有。如果我喜歡這位作家,我就會注意書市動態,閱讀他出的每一本新書,像是買下偶像歌手的每一張新專輯似的。直到某一天突然不太好聽了,我的熱情就會平淡下來,開始用比較理性的態度來對待。目前對於她的文章,我還是充滿熱情。
胡晴舫女士的文章多為散文與評論。她的特色是評論文章很有散文的風格,而散文有評論的味道(這樣說有點不負責任的感覺)。我剛讀完她的
「第三人」,該書內容分為島嶼,金錢,環境,都市,世代,社會,資訊等七大主題,我是一口氣讀完這些評論,評論性的文章通常有些深奧或嚴肅,但是她的文筆流暢易讀,談得很深奧,但是用許多新聞事件或文學來討論,讓人很容易瞭解她想表達的意思。所以一口氣讀完,還意猶未盡,因為她也拋出許多值得我們思考的議題。
在序言中,她說:「世界的創造力源於人類的善惡掙扎。在群魔飛舞的亂世中去堅持善的價值,在眾人流俗的盛世中去拒絕善的教條。所謂的惡,就是不善,因為善不夠徹底或太過徹底,失去了檢討的能力,僵於形式,因此淪為惡的助力。不僅掙扎於善惡之間,善本身就是一種掙扎。」
這是警語,對於網路力量無遠弗界的今天,一切都流於膚淺,即令善都可以變成惡的助力,因為我們再也不用思考,「結論」唾手可得,道德成為手段,過街的不管是不是老鼠,當人人喊打的時候,是不是老鼠都變得不重要了。
所以對於網路資訊,她說:「這個日漸龐大的記憶庫,如同以往的人類歷史記載,已經難以避免地充滿了人為的操弄與虛偽的記錄。」
她在一篇名為「世界從此沒有結局」的文章中討論宮崎駿的電影,說到他的電影反省了現代人生活的三條主軸,那就是都市化,個人化與人工化。她說:「現代人如同宮崎駿的動化角色們,他的一生都在面對世界的變動,處理期待失落的情緒,承受抉擇的壓力,習慣追尋的堅持,學習對周圍環境的強大反省與深刻觀察去做出反應…」
她說島嶼現況是「我們耽溺創傷,表達不滿…人人爭當受害者,其結果就是一個無人願意負責的社會。燃起批判的火炬,是為了照亮黑暗角落,正視社會現實,所以可以動手整理,不是為了交相指責,爭奪資源。」翻閱報紙,的確,我們除了指責謾罵,還剩下什麼?
社會評論方面的文章不容易討好,因為有良知深度的社評,通常會與民眾的意見相左,而拜網路之賜,所有民眾都可以進行社會公審,卻不一定具備了社會智慧。於是她說:「若不注意,就會發生社會集體霸凌個體的狀況還自以為在執行社會正義。」
我喜歡這樣的感覺,很自由的,她讓你跳出所謂的「絕對」。什麼是道德?這樣就是道德,那樣就不道德嗎?當全世界都站在甲方的時候,你能不能去站在乙方的身邊,然後想想,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這是個混亂的世代,反省,良知與自由思考是拒絕僵化最有效的利器,而文學可以磨光你的利器,用以照亮前路。
「第三人」適合給關心社會,放眼世界的讀者。更適合給從來不關心社會,也不在乎世界的讀者。
題外話:現在有很多的書,莫名其妙的,都有書衣和書腰,我很討厭這些多出來的東西,真的很浪費紙張,又沒必要。尤其之前有一本小說「山楂樹之戀」,那書衣開展起來像一張大海報,何必呢,浪費。後來只要有書腰的,我就將之拿來當書籤用,書衣則先拿掉,讀完書再包回去。希望出版社不要過度包裝書籍。還有請放大字體,不要為了排版上的美麗而讓有老花眼的讀者非常吃力。
這本胡晴舫的「第三人」的書衣拿掉時,才意外發現內頁封面完全不同,三排英文字(如相片) 「假如這個世界繼續存活著…」想來這是作者特意要傳達的訊息。
我們要如何面對未來?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雜記
自訂分類:書香
迴響(1) :
1樓. 530
2013/10/11 03:53

我有些朋友在當老師.

有時會感受到他們心灰意冷.

我也只能為他們加油打氣.

也許黑暗即將淹沒世界.

但只要有一絲希望.我們從不會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