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拉麵」的製作與料理過程》
「拉麵」的組成要素:包含(AA)湯、(BB)麵、(CC)配料。
正統的拉麵是以手工將麵粉揉成麵糰後碾平,再將麵皮摺疊以刀切成細條。 功夫到家的製麵師傳做出來的「麵條均均」,寬度和厚度都一樣,當然吃起來也會特別不一樣。 每家拉麵店都會有自己的「獨家製麵秘方」,這些獨特的配料不僅增加麵條的味道,還有增加韌度的功能。
(AA)麵條:
拉麵麵身的基本材料是:小麥粉、發酵粉、蛋、水、鹽等幾項,麵粉採用中筋或者高筋小麥粉,外加些「鹼粉」以增加麵身的Q度、彈性,相傳以往還有人使用「藕粉」來製作麵條。 而製作麵條所使用的水也是決定麵條好壞的關鍵,「水質愈純淨甘美,麵質愈上品」。 如以「高山泉水」來製麵,麵條吃來會更加爽口,Q勁十足;一般常見的麵條有「直條麵」、「彎曲麵條」、「寬麵」及「細麵」幾種。
(BB)湯頭:
「湯頭」是拉麵的靈魂,許多拉麵店都因湯頭而聞名。 拉麵有兩種主要的湯頭,一是豬骨湯(又稱大骨湯、白湯),一為雞骨湯。 豬骨湯至少要熬二十四小時以上,將骨髓和膠質熬進湯中,待湯呈現淺淺的乳白色,散發淡淡的奶香味時才算合格。 許多店家不惜以幾十塊豬骨熬製成一小碗的高湯,滋味香濃,常常都需預定才吃得到。 熬製雞骨湯則較省事,四個鐘頭以上就可以了。「豬骨湯頭」味道較重,口味偏重的拉麵均以其為湯底;「雞骨湯頭」味道則較清淡,適合做為正油等味道較淡的拉麵湯底。
(CC)配料:
拉麵的配料中,最主要常見的有以下數種:筍片、叉燒肉、魚板、海苔、蔥花、白煮蛋、各式青菜、白芝麻、紅薑絲、豆芽菜、大蒜泥、木耳絲等。 其中,(1)叉燒、(2)筍乾、和(3)青菜是拉麵不可缺少的配料;看似簡單,處理的過程可不容易。 五花肉要以細繩捆綁,再經過蒸、煮和滷的程序,原本油脂和瘦肉分明的五花肉融合在一起,變得更均勻,又滑又嫩。 筍絲和青菜也都必須經過細心挑選,纖維細緻又新鮮者才能採用。
具備了上述幾項「拉麵最基本的原料」之後,要想做出一碗口感和美味兼具的拉麵,還得費一番功夫。
●先將青菜炒熟,高湯倒入鍋,湯頭因此添加了幾分「青菜的香味」;
●將湯與青菜分離後,事先煮熟的拉麵再置入湯裡;
●將拉麵與湯攪拌均勻,鋪盛上「青菜、叉燒、筍乾」等配料。
經過如此繁複的手續,一碗拉麵才算是真正的完成。
※參考示範影片:
(1) How to make「Ramen Noodle」from Scratch - Alkaline Noodle Recip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wySzXVxuUI
(2)「Ramen Recipe」- Japanese Cooking 10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izSoy7Ztto
* * *
- 3樓. 玉米蘋果2020/05/17 15:55
也許是 血緣與教育背景的關係 ~
母親在世時, 也極喜愛做 日式拉麵
她總以碗公, 特地為我先做一份大的
但在她的那一分, 還沒有完成前 ~
我早已碗底朝天的, 跑過去問她還有沒有...
母親極欣賞 我的捧場與好胃口
但卻也 不忘喝斥我 囫圇吞的毛病
她已過世 超過二十年了
但 這般深刻的親子印象, 卻留了下來!
- 2樓. simma2015/04/10 09:41
●先將青菜炒熟,高湯倒入鍋,湯頭因此添加了幾分「青菜的香味」;
●將湯與青菜分離後,事先煮熟的拉麵再置入湯裡;
●將拉麵與湯攪拌均勻,鋪盛上「青菜、叉燒、筍乾」等配料。↑原來~這就是拉麵走向美味的重要過程~~受教了
其實,要料理出一份讓自己與家人都覺得美味的拉麵,
(AA)可以是很難的,如果我們遵照日本傳統「反覆精緻化」的標準 SOP。但是,
(BB)也可能是「程序相對合理的簡易化」且「風味卻依然清爽怡人」的。
這其中的方法,您顯然已經掌握住了。
我的經驗是「湯頭與配料應合理的優質」,但那決不是「意味著必需要厚重」。
畢竟「味自慢」的時代已經改變了。
湯頭與主料,得花至少八小時至三天來「精密完成」的時間成本,
對大多數的上班上學家庭來說,實在難以配合。
而使用超市販售的快速調味塊與冷凍調理包,並不完全適合家庭的日常食用。
遂有此篇。
早安,同時也感謝您的細心迴響囉。
玉米蘋果 於 2015/04/11 07:57回覆 - 1樓. ~奇異的奇異果~2014/02/26 09:52費工
最近喜歡上拉麵
這麼費工,所以收費相對不便宜
既是豬骨頭濃湯,熱量恐怕也不低
我更懷疑那麼多人吃,湯頭恐怕也來不及熬
會不會又參雜了骨粉之類化學的東西?
PO 出此文的目的有二:
(1) 認識拉麵的製作過程與其繁複的各種代表含意。
(2) 如何才能以採極簡風的居家DIY。
前者,除了售價與落實的手工考量,可能還得考慮食用搭配的健康考量等。
若經常食用,可能得注意「身體的三高指數」是否能允許吧。
完全理解也同意您的看法。
不過既然已發展成為一門「料理藝術」,
偶爾節慶時張羅點綴一番,肯定也是意義非凡囉。
玉米蘋果 於 2014/02/26 13:43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