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落 胯
2012/08/11 08:59
瀏覽2,654
迴響0
推薦3
引用0

 蘇峰珍 2012 07 26

「落胯」一詞,在太極拳裡常常會聽到,其他內家拳有的稱之為「下腰」或「束身」或「裹腹」或「撐襠」等等,意思都是大同小異的。

 

落胯又稱坐胯,就是要把「胯」坐落下去,使胯有一個「落插」。插,就好像插香,要插得直、插得正。胯為什麼要「落插」,因為胯插直了、插正了,身體的重心就有了依靠,就能使身體得到中正、平衡,不會搖擺、晃動。

 

胯,不只要落,還要坐。落,是往下;坐,除了往下還要往後,胯有往後「添」,有往後加移,才能增長樁法的穩入,雖然練起來很吃力的,很辛苦的,但在樁功成就後,才能享有發勁的甜美果實。很多學習者,怕吃苦,練站樁或基本功或拳架不肯將腰胯坐落下去,想成就功體是比較困難的。

 

胯有了坐落、添陷,它才能支撐上半身的重力,才能將重心直達而透於腳根,不會讓膝蓋受力太重,而造成膝傷,不少練太極拳的,練成膝蓋受傷,都緣之於沒有落胯的關係。那麼,為什麼明知打拳要落胯,但是卻做不到?做不好呢?第一是,為師者沒有嚴格要求,或者是為師者不知這層道理,第二是,沒有從基礎學起,也就是說初學者一上來,就打起拳架,他沒有樁功的基礎,也沒有先從基本功起練,因為沒有樁功的基本,下盤不穩,因為沒有透過落胯而將體重落接於腳根,在移動變換步法時,就會使膝蓋受力過重,長年累積下來,膝蓋軟骨就會受到磨損,造成膝蓋疼痛。

 

胯,就像一個鼎。鼎腳撐住了鼎身,必須是穩固而平衡的,若鼎身歪斜,沒有落插到與鼎腳形成一個平衡支撐力點,因為鼎身的重量大於鼎腳,若鼎身重量沒有平均落接於鼎腳,這個鼎將會成為跛腳鼎,不能穩坐,不能鼎足而立。落胯就是為了使腿往下貫串連接於腳根,由腳根來支撐平衡身體的重量,這與鼎的道理是相同的。

在「氣沉丹田」,累積達到某一個質量時,可以感覺到「氣」的重量與沉墜感,它是有某些成度的份量的。如果胯不落插,這個丹田氣就難有依怙,就會散漫而不凝結、聚集,所以,束身、下腰、撐襠,都是為了使丹田氣更為凝聚、結集的關係,在發勁時,在接勁時,都必須有束身、下腰、撐襠的動作,在這些動作下,胯當然是要落沉的。

 

落胯與發勁有所關聯嗎?當然有,拳經云:「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拳經說,發勁的根源在於腳,由腳而腿而腰,形於手,都須要完整一氣的。完整一氣就是整勁的意思,勁要完整,不能分散,所以,下、中、上三盤都要完整,都要綿接貫串。主宰於腰的腰,當然是函蓋了胯的,腰胯是不分離的。發勁的根源在於腳,所以發勁時,下盤腳根是要打樁的,把樁打入地底,產生反彈摺疊勁,上傳中盤的腰胯,形於上盤的手。下盤與中盤之間,腳根、膝蓋與腰胯必須形成一個對等平均的角度,如果腰胯不落沉,這個角度就成立不起來,三者之間的互依、互撐、互靠的力就無法結集,力道、勁道就會分散,沒有辦法完成一個「整勁」。

 

再來,說到「主宰於腰」。這邊拳經所說的「主宰於腰」的腰,是直指內在的丹田的,因為發勁的主宰就是丹田,如果沒有丹田氣的引爆,腳根是無法打樁的,若是用外在的蠻力去打樁,那個樁也是笨拙的,不疾、不快、不利、不脆,那麼它所引生的反彈摺疊勁,也就不疾、不快、不利、不脆,這就不是真正的發勁,是歸屬於拙力的範疇。依循這個方向來思維,這個樁打下去所引生的反彈摺疊勁,須是循著腳、膝、胯而上傳形於手的,這節節之間,都是要有彈簧性的,也只有彈簧性所產生的彈簧勁,才是太極之勁,缺乏彈簧性的發勁,都還隸屬於拙力的範圍,不是太極的發勁。所以這腳、膝、胯的節節之間的彈簧性、摺疊性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因落胯所形成的彈簧性、摺疊性是必然要具備的,以此而觀,落胯在發勁時,是必具的。發勁如此,同理,接勁也是如此。

 

在發勁時,當後腳腳根打樁入地,就能自然的引生反彈摺疊勁往上傳,此時左右兩個胯都是要落沉的,也因為胯的落沉,而與膝、腳形成一個對等的二爭力,使後腳在打樁而力量入楯時,因前腳的後撐力接引至胯上,產生一個後坐力道,讓手在按打對方時有著力點,有了著力點及後坐力,所產生的摺疊勁,這個勁打出去,才會脆,才會利,才會紮實,才會令對方奔跌而出,這樣發勁才發得漂亮,不會拖泥帶水。如果後腳的胯不落沉,身體就會虛浮起來;如果前腳的胯不落沉,腳就無法撐地,無法產生二爭力,無法產生後坐反彈力,這樣,手就會打空,勁道無法落實。

胯的撐襠,與肩的催肘、催手是相同的。手的發勁是靠肩催肘,肘催手;肩,必須有依靠力,若是肩沒有依靠,手是打不了人的。上盤的手,肩是它的依靠,中盤的身,胯是它的依靠,下盤的腿,腳是它的依靠。所以,肩、胯、腳是三盤的根節,三盤的根都落沉,叫做三盤落地,唯有三盤落地,互依互靠,互相連接貫串,發勁才能落實而發生作用,如果勁道分散,沒有完整一氣,都還是局部力,都還是落到拙力的範圍,不是真正的太極發勁。

 

如何檢驗自己有沒有落胯呢?這不只是初學者普遍的問題,很多學拳多年的老生,猶不知自己打拳到底落胯了沒?

簡單的檢驗方法,可以自己照鏡子,看身子有沒有中正安舒,若是後仰,胯就會往上浮,若是前腑,則後腿的胯顯得無支撐力。還有,胯如果有落沉,褲襠會有凹陷摺痕,這是可以觀察的。

胯落沉了,會連接到腳根,可以感覺胯部有承載力,腳根稍一用力,胯就會有感覺,因為二者是一氣相通的。

胯不落,氣沉不到腳底,在推手時,因為腳的虛浮,勁道無法與膝、胯相連接,手就會打空,也就是「落空」的意思,因為腳根虛浮的關係,無法營造出與膝、胯的對等均力,也就無法引生反坐力,所以就會打空,就會落空,落空就是挨打的架子。

落胯,是氣沉丹田的築基功夫,胯不落,腰不下,身不束,襠不裹,則氣不沉不凝不聚不斂;氣不沉不凝不聚不斂,則練拳無益,無法成就太極功夫。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心情日記
自訂分類:太極拳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