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這一篇不知道出了什麼問題,版面的行距大亂,怎麼改都改不過來,難免影響閱讀,請多擔待。)
「傳福音」而不是「傳教」。道理是清楚了,可是實行起來可不是那麼簡單。「傳福音」,傳的是基督那追側不盡的豐富,傳的是聖經中啟示的神的救恩。
但是,我們要了解一件事,那就是當年受了這樣的教導,到俄國去傳福音的這批所謂「東教士」,年齡都只二十來歲。我是其中最「年長」的,當時三十三歲。我們雖然受了聖經的教導,有了真理的認識,但是,套用聖經裡常用的一個觀念,我們大多數都還沒有「看見」。
「知道」和「看見」是不同的。
容我舉個活的例子。
我們家珩珩上國一的時候,有一天放學回家,一進門就大聲宣告:「從今天起,誰也不准用免洗衛生筷。」話聲剛落,她就衝進廚房,大動作地拉抽屜、開櫥櫃,到處搜尋我們家儲備的免洗衛生筷。一旦找到了,馬上扔進垃圾桶。
「你怎麼啦?」
一問之下,才知道她今天在學校看了一部環保宣導影片,影片的內容是免洗衛生筷製造的過程,和一些對這些筷子測試的結果。
我也有常識,也聽說過衛生筷中含有一些有害人體的成分。但是我還是在使用衛生筷。同樣是知道衛生筷不衛生,但我跟珩珩在行為上卻有極大的差異,關鍵就在:我「知道」了,但是珩珩「看見」了。
真正能影響人的,不是「知識」(knowledge),而是「異象」(vision)。
我們初到俄羅斯時,裝備了不少傳福音與建立召會的知識,但是,異象的看見,是逐漸清楚的。當時幫助我們最多的,就是那些已經服事多年的同工弟兄們。下面這一件事,是幫助我從「知道」進到「看見」的一個典型事例。
我們在俄國的福音開展工作,是從書報開始的。
早在1990年之前,倪柝聲、李常受兩位弟兄的解經與屬靈著作就已經大量進入前蘇聯境內(參見:赴訓(十六)歷史的見證),供應了許多受逼迫的基督徒,也帶領許多不信的人得救(我們日後見到了他們當中許多人,聽他們說了許多感人的故事)。
1991年起,同工們開始從美國和台灣為福音移民至俄國,也開始與這些尋求者取得聯絡。
當我們連絡上時,就邀請他們前來莫斯科參加一個兩週訓練。
這個兩週訓練的內容,主要就是這位包羅萬有的基督,以及啟示在聖經中,祂那追測不盡的豐富。
訓練之後,許多人開始有了改變。
以前,他們是從書報中得到讀經與生命經歷上的幫助。現在,在莫斯科,經由兩週之久與數百位來自前蘇聯各個角落,素昧平生卻追求同一個目標,在主裡的弟兄姊妹朝夕相處,同享在基督?的經歷之後,他們改變了。
但是,我要說的事,雖與莫斯科的訓練有關,卻不是發生在莫斯科,而是發生在烏拉山區的一個城市。
那城叫「烏法」(Ufa)。
- 1樓. 【無★言】雲遊到世界的另一端2010/07/22 08:09
編輯時,點選「改用純文字版編輯」,然後注意 < br / > 這個符號.這是換行符號.在一行字中間加上此符號,則此符號後面的字會出現於下一行.此符號連續兩個即空一行,連續三個則空兩行,依此類推.謝謝指教。 David Chang 於 2010/07/24 09:50回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