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尼古拉 特斯拉 nikola tesla
2011/01/13 14:36
瀏覽1,058
迴響0
推薦3
引用0

    尼古拉·特斯拉(1856年7月10日-1943年1月7日)是世界知名的發明家、物理學家、機械工程師和電機工程師。塞爾維亞血統的他出生在克羅埃西亞(後併入奧地利帝國)。特斯拉被認為是歷史上一位重要的發明家。他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對電和磁的貢獻也是知名的。特斯拉的專利和理論工作形成了現代的交流電電力系統,其中包括交流電動機,他以此幫助推動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在美國,特斯拉在歷史上或通俗文化上的名聲可以媲美任何其他的發明家或科學家。1893年他展示了無線通訊並成為了電流之戰的贏家之後,就成為了美國最偉大的電機工程師之一而備受尊敬。許多他早期的成果變成現代電機工程的先驅,而且他的許多發現為開創性的重要。在1943年,美國最高法院承認他為無線電的發明者。特斯拉從不在意他的財務狀況,在窮困且被遺忘的情況下去世,享年86歲。


    在使用電的現代世界上到處都可以看見特斯拉的遺產。撇開他在電磁學和工程上的成就,特斯拉也被認為對機器人、彈道學、資訊科學、核子物理學和理論物理學上等各種領域有貢獻。特斯拉晚年被視為一個瘋狂科學家並由於宣稱可以創造怪異的科學發明而被注意。許多他的成就已伴隨著一些爭議被應用,去支持著許多的偽科學,如幽浮理論和新世紀神秘理論。特斯拉當代的欽佩者視他為「創造出二十世紀的人」。
    更多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B0%BC%E5%8F%A4%E6%8B%89%C2%B7%E7%89%B9%E6%96%AF%E6%8B%89 

    科學家尼古拉‧特斯拉( Nikola Tesla, 1856- 1943)他是交流電發電及傳輸系統(Polyphase system)、交流電馬達、無線電通信、遙控潛艇、無線燈泡、電力無線傳輸、地球的8 赫茲共振、無活塞和葉片的引擎以及新能源等等的發明或發現者。特斯拉和早逝的哥哥一樣自少年時就有光的體驗,他眼前會出現強烈閃光和各種影像,這些影像,都是他實際看過的,而不是想像。如果有人對他說出一個詞,那個詞所示意的物體的影像,便在他眼前生動 地浮現出來,有時候他都無法分清,究竟看到的是否實體。甚至當他把手伸過去,那些景象也還會留在空中不動。特斯拉年輕時即開始其心靈的旅程,經歷到遠超過真實世界所能理解的世界,他看到新的地方、城市和國家,這些影像在他的腦海中非常清晰,他想像到自己住在一未曾看過的國家,和那裡的人成為好朋友,他們對他很友善,他們看起來就像真的一樣。像這種事情一直延續到十七歲,此後他便把思想全部灌注到發明上去了。那時他異常高興,因為他發現,他有很高明的想像東西的本領:不用模型,不用實驗,就可以在心中將所有這些東西看得一清二楚,和真的一模一樣。比如他發明交流電感應馬達的過程,事先直覺感受到應該有這種東西存在,雖然他起先還不知道答案是什麼,就在和朋友在公園吟詩時,突然有靈感,馬達整個完美可運作的景像閃進他的腦海裡,從而將構造圖在沙地上用樹枝畫出來,這或許可佐證師父曾說的:「很多東西我們以前都學過了。」也或許他在高等境界看過許多東西,所以當他來到這世界上沒看到這些東西時,就會運用他在這世界上所學到或自己研究出來的科學知識,將他們建造出來。



    每當他面臨危險或不幸的境地,或者當他興高采烈的時候,眼前經常會出現其妙莫名的閃光,有時候他看到身邊的空氣到處冒出熊熊的火舌。閃光的強度不但沒有減輕,反而年復一年地增加,當他二十五歲左右時達到了最高峰。他在六十歲時談到:「每當我想到大有可行的新主意時,這種發光現象仍然不斷出現,不過已經不那麼叫人興奮,強度也有所減輕。當我閉上雙眼時,我照例總是首先看到一片非常深暗而均勻的藍色背景,它和晴朗但沒有星光的夜空一模一樣。過了幾秒鐘,這片背景活躍起來了,閃耀著無數的綠色光芒,綠色分成幾層,不斷向我迎面撲來,然後在右方出現一種美麗的圖形,那是一些平行但緊密相間的線條,共有兩套,互成直角,五彩繽紛,以黃綠色和金黃色為主。緊接著,線條越來越亮,整個圖形佈滿了閃閃發亮的光點。這片景像慢慢從我的視野中通過,大約十秒鐘之後從左邊消失,餘下一種沈悶而呆滯的灰色背景,接著很快又換成翻騰的雲海,雲層似乎要脫胎變成有生命的型態。令人好奇的是,在後一段景像出現之前,我自己並無法給這片灰色的背景投射上去任何形狀。每次在我入睡之前,人和物的影像不停地掠過我的眼前。當看到這些影像時,我就知道我快要失去知覺了。如果影像不出現的話,就怎麼也出不來,這就是說我要通宵失眠了。」



    特斯拉渴望研究更便利、更迷人的科技,完全不考慮新發明是否會損害到舊發明的利益。比如我們現在所使用的交流電,當初在推廣時,受到許多直流電系統既得利益者的阻礙。在阻礙被排除,交流電的設備、電線等等架設好,逐漸為一些投資者帶來利潤之後,他已在發表如何不用電線,將電力輸送到世界各個角落,利益更多人的言論,姑不論此是否可行,他這種精神是很少有但很珍貴的。他所設計的燈泡,不會考慮在裡面留個小瑕疵,等待以致將來燒壞後,可以繼續賣新的出去,不斷的賺錢。他所設計的引擎,也講究環保和耐用,另外,在那時,他已深信外星人的存在(特別是火星人),希望能和他們通信,甚至星球間能傳輸電力。於1889年,特斯拉為實現將訊息和大量的電力向全世界輸送的理想,便在科羅拉多泉(Colorado Springs)建立一實驗室,研究、開發所需的機器,名為放大發射機(magnifying transmitter) ,用它來驅動地球,使其和電離層間有極低頻(ELF )的電磁駐波震盪,以達到輸送電力的目的,或者是產生高頻電流,將之導至大氣層,因而產生極光,如此就可在夜晚時,不需街燈,而可將整個城市照亮等等,研究了約八個月後,再花一些時間作準備,就在長島(Long Island )建立一實驗塔,塔上安裝放大發射機,可惜因為之前所發明有關無線電的專利被竊用,以致失去投資者的信任等原因,而無法籌措足夠的資金,最後只好將這建設一半的實驗塔拍賣、拆掉,以便還債。所以雖然特斯拉有發表許多科學創見,但除非已經研究完成,否則他不會公佈詳細細節,再加上其特殊的「想像」思考方式,故而晚年所發現的新能源及其它創見,從現所存留的文件和1889年的實驗日記中,不容易去了解。



    現今關於特斯拉的研究者,大抵分為兩種,第一種是以電磁學的傳輸線(transmission line )理論,來解釋放大發射機的運作原理,此於1984年,首先由Corum Associates提出,另有Richard Hull和其伙伴,依其實際重造和操作放大發射機的經驗,於1994年出版一本註解特斯拉實驗日記和驗證Corum 理論的書,從上兩者可知若將此機器造得很大,可產生類似閃電的效果,也可用來有效率地輸出高壓電能量,但在不影響生態下,如何使用它來驅動地球產生電磁效應,我尚未找到滿意的答案。第二種是認為現行的科學理論有缺陷,以致忽略和無法解釋原本散佈在我們周遭的宇宙能量,其實它是用之不盡,取之不竭,只要能將一些與宇宙能量較有密切關係的零件,做某種組合,使其電學或力學的震盪頻率和宇宙能量的震盪頻率相同或成整數比,因而產生共振,此時即可得到宇宙能量,但是由於有所謂的「地下政府」的阻撓,致使這些裝置無法廣為流傳和被理論定量分析。

    特斯拉線圈的原理是使用變壓器使普通電壓升壓,然後經由兩極線圈,從放電終端放電的設備。通俗一點說,它是一個人工閃電製造器。 在世界各地都有特斯拉線圈的愛好者,他們做出了各種各樣的設備,製造出了眩目的人工閃電。
    在今年的年初,曾經發過一篇介紹特斯拉線圈的文章:近距離接觸「死亡之手」 家中製造的人工閃電,其中大概介紹了特斯拉線圈的大概組成部分和原理。(瞭解即可,建議不要模仿,因為太太太…危險,小型的特斯拉線圈都能輕易達到上萬伏電壓) 今天翻看一個國外網站,

    19世紀上半葉,電磁鐵問世不久、電磁感應現象剛剛被發現,英國的一位牧師和自然哲學家尼古拉斯卡蘭就設計了一個簡單的無線輸電裝置:通過改變一個線圈的電流,電學的先驅、交流電之父特斯拉試圖利用地球本身和大氣電離層為導體來實現無線輸電,為此在紐約建造了一個29米高的發射塔,但由於資金耗盡,未能完成。

    19世紀90年代,愛迪生光譜輻射能研究項目的一名助手尼古拉?特斯拉就申請了最初的一個專利。 其中的一個線圈連接在電源上傳輸能量作為發射器,另一個線圈連著燈泡,作為能量接收器。通電後,發射器能夠以10兆赫茲的頻率振動,但它並不向外發射電磁波。

    為了打破愛迪生的技術壟斷,特斯拉特地製作了一個「特斯拉線圈」,它是由一個感應圈、兩個大電容器和一個初級線圈僅幾圈的互感器組成。這種裝置可以產生頻率很高的高壓電流,不過這種高壓電的電流極小,對人體不會產生顯著的生理效應。特斯拉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進行表演,驚呆了現場的人。

    他擁有700項專利並且這一切來自於令人欽佩的各方面的造詣,包括交流電系統、無線電、特斯拉感應線圈變壓器,無線傳輸,和螢光燈。 從不同方面看他是一個天才、空想家、哲學家、也是一個怪人。

    Tesla,以發明家尼古拉·特斯拉的名字命名。它是一個新的顯示核心系列品牌,主要用於伺服器高性能電腦運算,用於對抗AMD流處理器。這是繼GeForceQuadro之後,第三個顯示核心商標。NVIDIA將顯示核心分為三大系列。GeForce系列是用來提供家庭娛樂;Quadro則用於專業繒圖設計;Tesla用於大規模的並聯電腦運算。 Tesla只是利用強大GPU強化CPU較弱平行運算(浮點運算)nVidia Tesla 系列是用於主要用於工作站.伺服器高性能電腦運算 這一點是 GeForce系列(半繪圖卡.遊戲卡)或Quadro系列(繪圖卡)比不上的


    Tesla GPU運算處理器 - 外形與普通顯示卡大致相同,C870採用GeForce 8顯示核心,而C1060採用GeForce 200顯示核心,不設任何顯示輸出。
    Tesla GPU Deskside Supercomputer - 桌面平台用,外形與
    QuadroPlex相似,D870包含兩張C870運算處理器,可透過接線互聯多個裝置。Tesla 10系列中沒有相關產品。
    Tesla GPU Server -
    伺服器用,外形與1U伺服器相似,S870包含四張C870運算處理器,而S1070包含四張C1060運算處理器,可透過接線互聯多個裝置。 Tesla比較專注於高性能運算,並且C1060以上(G200)系列能支援雙精度浮點格式。另一方面,CUDA被所有的NVIGeForce系列是用DIA顯示核心支援,包括GeForce和Quadro系列。 一般來說 家庭用顯卡(GeForce系列)價格最便宜 其次是Quadro系列(專業繪圖卡) 最貴的就是工作站.伺服器使用的Tesla 系列 畢竟用途不同.價格自然也會差很多

    無線供電從19世紀末左右的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開始,一直是眾多研究人員和技術人員研究的對象。但是,由於效率低和對安全方面的擔憂,該技術的實用化,隨著被動式無線標籤(RFID標籤)和無線電話使用的非接觸充電技術的出現,用了100年時間。《日經電子》預定於2007年9月3日召開研討會——“電源線消失之日:實現百年期待”。此次研討會,除非接觸充電技術外,日本國內外的技術和研究人員還將介紹為數米之外的手機和個人電腦以無線方式充電等供電技術的最新開發動向。

      其中,來自美國的兩位演講人已經開發出了為數米外的機器傳輸電力的技術,並因此成為了全球焦點,可謂是當下的“紅人”。他們中的一位是波士頓美國
    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物理學助教馬林索爾賈希克(Marin Soljacic),另一位則是總部位於匹茲堡(波士頓附近)的美國Powercast公司的工程副總裁Tim Towell。

      MIT和Powercast的研究開發有兩點非常獨特:其一,二者在開發無線電力傳輸技術時都瞄準了此前被忽視了百年之久的“電子學盲點”;其二,二者的技術在出發點上極具對比性。請版大參考相關報導!


    會在900MHZ使用無線充電技術 是根據fcc核准指配的頻率的  請參考美國頻率分配圖


    http://bp0.blogger.com/_VEkuX35HsuM/RtsWD3koGyI/AAAAAAAAAxw/aAIaA0gdct4/s1600-h/allochart.jpg


    並無找到其它頻段無線充電技術 也許有 但無法通過 美國聯邦通訊傳撥委員會(fcc)的核準 就不與版大討論 也無法幫版大比較 祝您好運並有美好一天


    關於Nikola Tesla 這位天才發明家

    http://173ng.com/discuz/viewthread.php?tid=90227


    最早的遙控器之一,是一個叫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1943)的發明家(他曾經為愛迪生工作,同樣被譽為天才發明家)在1898年時開發出來的(美國專利613809號),叫做「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Mechanism of Moving Vehicle or Vehicles」。
    最早用來控制電視的遙控器是美國一家叫Zenith的電器公司(這家公司現在被LG收購了),在1950年代發展出來的。
    一開始是有線的。1955年,該公司發展出一種被稱為「Flashmatic」的無線遙控裝置。但這種裝置沒辦法分辨光束是否是從遙控器而來,而且也必需對準才可以控制。1956年羅伯.愛德勒(Robert Adler)開發出稱為「Zenith Space Command」的遙控器,這也是第一個現代的無限遙控裝置,他是利用超聲波來調頻道和聲音,每個按鍵發出的頻率不一樣,但這種裝置也可能會被一般的超聲波所干擾,而且有些人及動物(如狗)聽的到遙控器發出的聲音。
    1980年代,發送和接收紅外線的半導體裝置開發出來時,這種科技就慢慢取代了超聲波控制裝置,直到現在都還在使用。

    參考資料
    http://en.wikipedia.org/wiki/Remote_control 

  • 特斯拉線圈(Tesla Coil)是一種使用共振原理運作的變壓器共振變壓器),由美籍塞爾維亞裔科學家尼古拉·特斯拉1891年發明[1],主要用來生產超高電壓但低電流、高頻率交流電力。特斯拉線圈由兩組(有時用三組)偶合的共振電路組成。特斯拉線圈難以界定,尼古拉·特斯拉試行了大量的各種線圈的配置。特斯拉利用這些線圈進行創新實驗,如電力照明,熒光光譜,X射線,高頻率的交流電流現象,電療和無線電力,以便進行電力傳輸。

    特斯拉早在1891年證實了
    無線能量傳輸特斯拉效應(以此紀念特斯拉)是用來闡述這種類型的電導應用的術語(即能量穿過空間和物體的運動並不只是像穿過導體的電流一樣)。

    在美國,特斯拉在
    歷史上或通俗文化上的名聲可以媲美任何其他的發明家或科學家。1893年他展示了無線通訊並成為了電流之戰的贏家之後,就成為了美國最偉大的電機工程師之一而備受尊敬。許多他早期的成果變成現代電機工程的先驅,而且他的許多發現為開創性的重要。在1943年,美國最高法院承認他為無線電的發明者。特斯拉從不在意他的財務狀況,在窮困且被遺忘的情況下去世,享年86歲。


  •   美國《時代》周刊2007/11/02評出了2007年最佳發明
    內容涉及各類科技新產品和新技術,
    共分為汽車、飛機、航天、機器人
    娛樂、
    法律與秩序、生活、環境、建築、時尚、電腦、健康、
    年度電子產品
    最佳發明人等類別。
    其中蘋果iPhone被評為2007年度最佳發明。


    第一名:萊昂納多·達·芬奇(意大利)最著名的發明:計算器
    第二名:尼古拉·特斯拉(美國)最著名的發明:無線電
    第三名:亞歷山德羅·伏特(意大利)最著名的發明:電池伏特
    第四名:亞歷山大·貝爾(英國)最著名的發明:電話
    第五名:艾薩克·牛頓(英國)最著名的發明:微積分
    第六名:霍華德·休斯(美國)最著名的發明:改進飛機設計
    第七名:本傑明·富蘭克林(美國)最著名的發明:雙焦距眼鏡
    第八名:詹姆斯·瓦特(英國)最著名的發明:改進型蒸汽機
    第九名:約翰內斯·古騰堡(德國)最著名的發明:現代印刷術
    第十名:托馬斯·愛迪生(美國)最著名的發明:燈泡

  • 2007年各領域的最佳發明有興趣可流灠一下=>
    http://translate.googleusercontent.com/translate_c?hl
    =zh-TW&sl=zh-CN&u=http://tech.sina.com.cn/d/2007-11-02
    /18511830339.shtml&prev=/search%3Fq%3D%25E4%25B8%2596
    %25E7%2595%258C%25E6%259C%2589%25E5%2590%258D%25E7%2599
    %25BC%25E6%2598%258E%25E5%25AE%25B6%26hl%3Dzh-TW%26client
    %3Dfirefox-a%26hs%3DdlN%26rls
    %3Dorg.mozilla:en-US:official&rurl
    =translate.google.com.tw&usg=ALkJrhgZTcHRpYiv0RtBBvBuo609qym5tA

  • 物理方面:
    愛因斯坦生於德國烏爾姆一個經營電器作坊的小業主家庭,父母都是猶太人,父親赫爾曼·愛因斯坦是一名不成功的商人,母親波林·科克是一位鋼琴家。愛因斯坦從小不很聰明,三歲還不會說話。 五歲時對袖珍羅盤著迷,六歲開始練習拉小提琴。愛因斯坦出生後的第二年,1880年全家遷居慕尼黑。1894年,又全家遷至意大利米蘭。1895年他轉學到瑞士阿勞市的州立中學。愛因斯坦在念小學和中學時,一般功課屬平常,不愛同人交往,老師和同學都不喜歡他。教他希臘文和拉丁文的老師曾經公開罵他:“你將一事無成。”他的父親曾寫信對朋友說:「愛因斯坦的功課成績並不完全符合我的希望和期待。很久以來,我已經看慣了他的成績單上總是有不太好的和很好的成績」。
    1895年,愛因斯坦來到瑞士蘇黎世投考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他的數學和物理考得很不錯,但其他科目沒有考好,該校校長赫爾岑推薦他去瑞士的阿勞州立中學學習一年。在阿勞州立中學學習的這段時光中使愛因斯坦感到快樂,這所學校的信念“概念思考是建立在‘直觀’之上的。”完全符合他的需求。1896年,愛因斯坦進入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師範系學習物理學,學校裡的物理教授韋伯很討厭愛因斯坦,曾對愛因斯坦說:「你很聰明,但有個缺點,你聽不進別人的話」,愛因斯坦的女友米列娃時常與韋伯教授衝突,她指責他對愛因斯坦不公平,1899年6月,愛因斯坦在實驗室引起一場爆炸,手部嚴重燒傷。1900年畢業,沒能如願留校擔任助教,只能靠當「家教」維持生活。1901年取得瑞士國籍。1902年在大學同學格羅斯曼(M. Grossman)的父親協助下,被伯爾尼瑞士專利局錄用為技術員,從事發明專利申請的技術鑒定工作。他利用業餘時間開展科學研究,於1905年在物理學三個不同領域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特別是狹義相對論的建立和光量子論的提出,推動了物理學理論的革命。同年,以論文《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法》,取得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的博士學位。

    等二位物理學家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1943)自小成長於一個基督教家庭裏,他父親是一位牧師。在特斯拉(Tesla)成長的過程中,他的父親曾致力栽培他成為一位傳道人。可是特斯拉(Tesla)自小對科學抱著一股莫大的興趣。在五歲時,他已經開始自己的發明生涯了,當年他自製了一台嶄新的無葉片小水車,但這種小水車不但能順利地在河流中轉動,並且比一般水車轉動得更快。
    因為特斯拉(Tesla)對科學的熱衷和堅持,他的父親亦同意了他在自然科學領域內的發展,並沒有勉強他成為一位傳道人。可是一顆善良與仁愛的心未曾在他心裏抹滅。他對科學研究的熱誠加上他那份無私助人的愛心,切實地改寫了近一百年的科學歷史。就好像他發明的交流發電機、無線電通訊、雷達、真空管、電視機等,都與我們息息相關的。
    但事實上現今在我們能夠認知和採用的發明,皆只是他四十歲以前的發明。而他在四十歲以後的發明均一律被壓抑和封鎖。甚至在1943年,他離世以後,所有關乎他的資料,不論是在報紙、雜誌和書籍上的,皆被人有組織地刪除和修改。致使這位偉大的發明家彷彿從未存在於世上一般,無人傳頌他在科學上的貢獻,甚至人們更從不會追問過『交流電』究竟是誰發明的。
    原來這一切不公的壓抑,乃源自特斯拉(Tesla)在1889年所發明的特斯拉線圈(Tesla Coil)。這可算是他一生中最受爭議的發明,但亦是他對人類最大貢獻的發明,因為Tesla Coil是一項能夠無限量供電的免費能源科技。
    可能大家從未想像過,早在一百多年前,人類原來已經可享有免費電力的優惠。很可惜,就像過往特斯拉所遇到「愛迪生」無理攻擊一般,他的發明再一次侵犯了一些自私自利的商人之利益。於是這項偉大的發明即遭到財團之抵制,他因此亦幾近走到破產的邊緣。
    原來,特斯拉繼發明了「交流電發電機」、「多相交流供電技術」及「三線輸電方法」後,他便發現了「兩線及單線輸電方法」,甚至1889年他更發明了「無線傳電方法」。於是在美國科羅拉多泉(Colorado Spring)建設實驗室開發及研究此項「無線傳電」技術,即是將現時的低頻(50/60Hz)高壓電流轉化為「高頻電流」,然後再經由空氣作為傳送媒介來輸電。此項「無線傳電」技術不單省卻了輸電電纜的成本,更可以免去輸電時因電阻所致的損耗。經過八個月的研究後,特斯拉便決定在長島(Long Island)試建首座名為「特斯拉線圈」(Tesla Coil)的電力發射塔。其實,在特斯拉的研究中,他發現了只要藉著一座「電力發射塔」,方圓周圍的「電力接收器」(特製的電容)就可以接收到這種「無線電力」,甚至絕不會因為過量的「接收器」而減低其「輸電必v」,假若「發射塔」發射出600W電力,30英里內所有「接收器」皆可接收到600W電力。

  • 天才科学家——Nikola Tesla
      他的名字就是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 -1943)。1856年7月10日,他诞生于前南斯拉夫克罗地亚的斯米良,他父亲是一所教堂里的牧师,自小就在基督教的家庭里长大。1880年毕业于布拉格大学后,于1884年移民美国成为美国公民,并获取耶鲁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他一生的发明多不胜数,就如: 1882年,他继「爱迪生」发明直流电(DC)后不久,即发明了交流电(AC),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交流电发电机,并始创多相传电技术。 1895年,他替美国尼加拉瓜发电站制造发电机组,致使该发电站至今仍是世界著名水电站之一。 1897年,他使马可尼的「无线传讯」理论成为现实。 1898年,他又发明无线电摇控技术并取得专利(美国专利号码#613.809)。 1899年,他发明了X光(X-Ray)摄影技术。其他发明包括:收音机、雷达、传真机、真空管、霓虹光管……等甚至以他名字而命名的磁力线密度单位(1 Tesla = 10,000 Gause)更表明他在磁力学上的贡献。 为何这么非凡的科学家仿似从未有历史记载呢?从未有人传颂? 答案就是因为他那些另类「未知的发明」虽然对人类有着重大的贡献,但与此同时却促使很多「赚钱」的企业瞬间结业。所以他的名字将永远被抹去了。
      时代的异端:交流电的发明
      读者们试想大家回到1888年里,当时众多报章皆大肆报导:着名直流电发明家爱迪生(Thomas Edison)宣称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是科学界一大「异端」,他所发明的交流电(AC)直接影响人类的性命安全,并屡次展示狗只和猫只如何通过交流电后瞬间死亡(“电椅”死刑亦因此被启发出来)。
      当大家以为「专家」就等如权威,「专家」就唔会为着一己私利而将事实隐瞒。甚至你将会命定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确是科学界的「异端」,千夫所指。
      但事实上,今天大家却知道,世界是何等需要「交流电」的存在。「交流电」的发明却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增进了工业的发展并加促「科学的进步」。但为甚么爱迪生三番四次攻击「交流电」和它的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 呢?答案就是「交流电」的出现却直接威胁了爱迪生所经营「直流电」的生意。因为使用「直流电」实在太多的缺点和限制。就如:「直流电」不利长途传输,每隔 1公里则要增设发电站,但「交流电」却可变压器变压作为长途输电。相对使用「直流电」价钱亦较为昂贵,并且效能与幼胪W亦远远不及「交流电」。基于利益上的冲突,便促使爱迪生展开与特斯拉的斗争。
      结果,他为伟大科学家「爱迪生」共发明了24项新设计,直流电发电机的设计,并由「爱迪生」取得专利,加以大量生产。可是他努力的报酬却换来,只是一场无情的骗局和嘲讽。结果,特斯拉心感忿怒并自始脱离「爱迪生」和他的公司。这亦是历史上电流之战的序幕。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科學百科
自訂分類:知識學習
下一則: 人類所知的宇宙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