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菜市場走讀
2020/12/15 08:00
瀏覽873
迴響4
推薦41
引用0

菜市場走讀

這一年來,菜市場總能見到很多外勞身影,印傭、菲傭大抵是家庭看護。還有泰勞等很多是進駐工廠。假日出來買菜自己烹調。因為假日工廠不提供伙食。來到他鄉賺錢,買魚時我看見跟老闆娘吩咐鰱魚不用處理,他們回去再自行去鱗片。鰱魚很大條,鱗片處理起來其實還真費事,既然不嫌麻煩,老闆娘說那少拿二十元。這樣的答案當然兩相歡喜。這是懂得節約用錢者,當然也不純然個個都能有如此想法,會亂花錢吃喝玩樂甚至到處借錢的也大有其人。借錢,有的會先試著跟雇主預支薪水,但衍發的問題不少,因為會成為習慣,老是寅吃卯糧。形成尾大不掉難以善後甚至怠工問題。其次會跟周遭一起來台的朋友借貸,小錢還好,偶而還好,若越借越多,甚至有借無還,當然就會引發糾紛。嚴重的告上法院,警察上門銬人的也不是沒有。
   

菜市場更大的轉變是外籍新娘,尤其以越南妹最多,居然也擺攤開始賣菜賣咖啡雜貨以及好吃的堅果等等。很大的特色是頭戴斗笠,族群的畫分鮮明度高。來者是客,你不會煮的她會教,你會的,她窩心一笑。做起生意,一點都不馬虎,你看見什麼是適者生存。別人大頭菜一個廿五,她就是有辦法一個廿,而且貨色一點都不輸給前者,因此叫好又叫座,當然衝著年輕貌美,想哈拉兩句的同鄉也不少,因為語言沒有隔閡,更親切也更有吸引力。在雞肉攤前,一位包著頭巾的印傭跟老闆娘說,你把兩百六十元寫在上面,我回去給太太看。是啊,口說無憑,尤其雞肉魚等單價較高,外傭買菜因此成了假日菜市場很有特色的風景。
   

一位我認識的外傭,弟弟跟阿姨還有家鄉有不下十位的夥伴都前來台灣賺錢,她不諱言至少要高中學歷,還要先受訓,然後才能等安排。工廠的薪水好一些,但工作量工作性質也不是人人能勝任。幫傭要看遇見雇主的對待以及雇主託付照料對象情況。她說她朋友幫忙照顧一位九十幾歲的阿公,阿公本來會走路,慢慢退化,現在不能走了,因此責任瞬間加重了,包括如廁洗澡都是每天的重頭戲。幸好還有家人幫忙。雇主體恤的心讓她朋友還算勝任愉快。偶而放她幾個小時的假,可以到鎮上販賣家鄉物品的雜貨店逛逛,甚至還可以量販店買件價廉物美的外套或被包。那也是心情很大的轉換。
   

穿梭在菜市場及幫傭家庭,這一群飄洋過海的人力資源顯然已成了台灣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若問台灣到底有多少外籍勞工?少說有四十萬人。真是不可小覷啊。這些勞工的管理是大問題,尤其現在都有手機,對外聯繫十分方便,好處是可以跟遠方家人隨時聯絡,缺點是也成了彼此間互通有無的橋樑,所以雇主有時單方面給好處其實影響深遠,彷如地震,從震央一路擴散,因此要圓滿事理,其實捏拿也是一番學問。總而言之,感恩有這一群人力飄洋過海來幫忙,尤其高齡社會已經來臨的現在,外籍勞工的付出無疑是缺乏人力照顧的家庭或工廠一股生力軍。賺取薪資以外,他們的休閒以及身心健康其實也是值得我們關照的層面。2019/1/10 馬祖日報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散文
自訂分類:散文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4) :
4樓. 龍公主 觀賞輕歌劇 快樂寡婦
2020/12/15 19:39
外勞

電腦終於可以發文了

看了cundiff 這篇文章標題 還以為是介紹菜市場

點進來 才知是藉市場來說明 外勞在台灣的狀況

巴西外勞很少  因為工資便宜

記得三十年前 很多家庭 請一二位傭人 不是問題

現今則不然 不是那麼好請 當然問題蠻多的

我有些歪樓了

謝謝介紹 讓我對台灣的外勞 有了多一層的認識

光我這個縣市 聽勞動局說就有六千外籍移工,大部分在工廠,一部分入家庭幫傭。每個人 生活習慣不同,一個外人進到家裡來,彼此要適應 磨合,語言要適度能溝通, 才不會雞同鴨講,飲食要互相尊重,信仰也是。工作能力工作態度都要慢慢磨合...等十分上軌道, 約期也快滿了。 面臨 現在疫情嚴峻 , 十個九個來都確診, 還真不只是隔離十四天就解決,如果 有問題, 進到雇主家就會造成防疫大破口,社區大感染, 問我敢聘嗎? 我也會一個頭兩個大。

都真缺人  才要花錢聘請, 但安全健康 是基本訴求, 都面臨考驗,那是花錢找麻煩呢。我的還有幾個月才到期, 但也神經緊繃了。頭大。 cundiff2020/12/16 08:58回覆
3樓. 小小茉莉
2020/12/15 17:15

cuudiff下午好

外籍勞工離鄉背井來台灣工作 要適應新的生活與心情 很辛苦

當然資方也希望能找到負責任有愛心的人來家裡幫忙

人與人相處 大家若能將心比心 互相尊重 這樣彼此都能受惠 

我單身時在一家出版社上班 老闆請了外勞到家裡照顧臥床的母親 

老闆很好 每個月給外勞打電話回家 費用公司支付 怕外勞吃不習慣台灣的東西 讓她自己煮

這個小姐在她家共計待了12年才離開  一直到現在還保持很好的關係 她還曾招待老闆一家人到菲律賓旅遊呢

早年 還沒有手機, 很多外傭 想念家 人 又負擔不起越洋電話, 都會偷打。 弄得 主顧之間宛如捉賊, 好緊張。而 台語所謂 賺吃  賺吃。 千里飄洋過海 無非求取溫飽 能賺錢寄回故鄉。 飲食上 當然有差異, 例如我的外傭無辣不歡,所以 即便是一盤空心菜或青江菜, 她會 準備一小碗辣椒, 空心菜夾了配辣椒,辣椒是我準備的。 我娘家有種 朝天椒, 辣死人不償命, 她特愛,吃得喜孜孜,眉開眼笑。炸天貝 ( 一種黃豆製品) 也辣。
給予相對的尊重 及空間( 一天 要拜五次) ...大家相處愉快。 cundiff2020/12/16 08:48回覆
2樓. 旭日初昇
2020/12/15 12:21

很多外勞或外配,尤其來自越南,非常勤奮能幹。

自己經營商店餐飲等生意,原本以為是本地人,

等她們開口方知來自越南。

賣菜的 對同鄉都特別關照。同鄉也都特別捧場,因為身上流著相同血液,嘴裡說著相同語言,不同的只是越南女子是嫁給台灣郎, 來台工作的越南移工是暫時性的, 三年五年就會回故鄉,人不親故土親,那份親切感,大有他鄉遇故知的模樣。 cundiff2020/12/15 14:34回覆
1樓. Sir Norton 魯賓遜,救命!
2020/12/15 12:07
這一篇我超喜歡,尤其您的將心比心的觀思,彼亦人子,形色芸芸體行種種,大家都在「生活著」。👍🌹
哈,我也是長年流落四方的外勞。🤪

Norton 客氣了。 這樣說。是 旅居海外的學人哪。

在菜市場做生意的 越南女子, 本來只有一兩位, 現在八九個, 賣菜的 賣魚的, 小吃 有店面, 也有早餐店的, 都一把罩, 生意做到嚇嚇叫, 我當真是佩服得不得了。 一回 一個賣魚的 越南妹 攤位 有個長者 原來是母親從越南來探親, 沒有七天也有五天, 都跟上跟下, 狀極親密,有說有笑。 事後我才問起。 當母親的應該很安慰吧。 嫁得好,又很打拼, 婆婆也疼。 可說多人多福氣, 滿面春風哪。

cundiff2020/12/15 14:30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