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社會」病識感:從承認問題開始
2025/09/22 19:42
瀏覽524
迴響11
推薦5
引用0

一個人會生病;生病若諱疾忌醫,只會拖垮自己。社會亦然。把社會視作一種具有自我修復能力的「大有機體」固然方便理解,但別忘了:社會的病灶常被面子、權力與同溫層遮蔽,比個人的疼痛更不容易被承認與處理。於是,只要有人說「我們社會有病」,常見反應不是啟動檢查與治療,而是反擊診斷者:「你才有問題!」真正的問題因此被否認、被轉嫁、被埋藏,直到一次更大的崩潰把它掀開。

人願意面對生理的疾病,可能需要克服一些諱疾忌醫的主觀阻礙;而社會願意面對社會的疾病或問題,更需要克服阻礙,才可能達成共識,採取積極解決行動。在社會這種集體層次上,形成共識不易,社會成員更容易互相指摘,以異己者為問題所在,而忽視對「結構」的關注與問題意識。

一、為什麼缺少對社會的病識感?

在心理層面上,人的第一反應常常是自我防衛。否認、投射、合理化,都是減輕不舒服的本能反應。個體尚且如此,對群體往往更甚。一旦牽涉「我們」的體面與光榮,羞恥感會轉為敵意,批評者被視為叛徒而非體檢醫師。

在社會層面上,同溫層與演算法往往強化了「選擇性看到」。人們相信自己所見為真,難以接受相反證據;動機性推理讓立場先行、證據後補。於是社會輿論不但「眾說紛紜」,還彼此封閉。

人容易相信自己「看到」了真相,但是,人的看到其實是高度選擇性的。人從有限的資訊來推斷整個事情的問題性質。但是,人往往忽略自己的「推論」,而認為自己說的完全是「事實」。對社會現象,我們幾乎永遠是瞎子摸象,但是,很多時候,我們未必自覺自己知識的有限性、選擇性與推論性。

嚴格說來,我們對社會問題的認識中,還涉及「詮釋」的過程。通過詮釋,我們把零散的事實訊息組織成因果連貫、是非分明的故事。但是,我們也往往忽略這個詮釋過程的主觀性,甚至忽視了有詮釋過程涉入。

總之,如果我們對問題性質做出定性,我們很相信自己做的這種定性,而不太會看見這個認定其實有主觀偏見涉入。有時候,我們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我們也未必會意識到。

我們不妨想像,文革期間的那些紅衛兵,當他們在群眾運動中鬥爭反革命分子的時候,他們很可能慷慨激昂,甚至覺得自己大義凜然,而不太會覺得「我們」可能冤枉對方,可能做出並不公平的判斷;「我們」的激情憤慨其實可能是被引導而形成的。

在五四運動中,有火燒趙家樓的事件。後來才發現,燒錯了房子。問題是,群眾的情緒被引導朝向某個方向,大家當下就認定了事情就是這樣的。

維持對社會問題的敏感性,需要大家關心公共事務,也要建立理性溝通的習性。通過理性溝通,產生理性共識,這種共識才更可能接近客觀認識。如果大家冷漠、不關心,或者被群眾激情引導,或者是同溫層互相取暖式的認識問題,就容易誤導對問題的認識,也容易出現不當的問題反應。

在這裡,專制體制和理性溝通習性是極不相容的兩件事。專制統治者往往藉由噤聲與威嚇來「止痛」,而副作用是把病灶推進體內、終致累積成大病、絕症。民主體制容許吵鬧與揭瘡疤,療程更長、也可能顯得更難看,但這正是建立病識感、積累修復力的必要代價。

二、誰是社會的「醫師」?

理論上,社會科學家、調查記者、獨立機構、公共知識分子都在做「診斷」。但不同於臨床醫療,這些診斷的可驗證性與權威共識較弱,容易被「我也有一套」的民間常識抵銷。

我並不準備呼籲大家以社會科學家與公共知識分子等的意見為尊。我希望的是,大家互相尊重,也包括尊重自己。但是,所謂尊重自己,不是要把自己的意見視為圭臬,或者把某個權威意見視為圭臬。理性溝通仍然有個操作的程序。大家應該盡量了解這些程序,依循這些程序。

專家、學者其實往往就是最遵循認識程序的一群。學術的倫理就已經在要求他們遵循認識程序。這些程序很可能會要求把診斷轉為可檢驗的主張、明確的指標與透明的方法,讓不同立場的專家與公民可以交叉審視。

三、台灣的特殊處境:診斷與認知戰

上面的討論其實是想為兩岸之間的議題做鋪陳。當前台灣,處於一個最特殊的時刻。狄更斯「雙城記」的開頭語所謂最好的時代與最壞的時代,正可用來描述台灣當前的處境:台灣可能面對最凶險的命運;但同時,台灣卻也正在大步走向一種光明的道路上。

此刻的台灣已經是個高度開放的社會,有全民健保這個讓人欣羨的醫療服務體系,也有全球名列前茅的平均個人所得水準,還有全球排名在前的幸福度指數。但是,台灣同時又面臨中共的持續武統威嚇與系統性的對台認知作戰:民族主義牌、恐戰牌、厭美牌、反綠牌、恨日牌……這些敘事常以「台灣有病」、「台灣危亡」為話術入口。以「台灣司法已死」為例,這是一個極度嚴厲的診斷,就該以可操作的證據(如審理期間、定讞率、撤銷率、冤案救濟、國際可比指標)來討論,而非只憑單一案例或情緒性標籤。是否受外部話術影響,重點仍在:我們是否用足夠嚴謹與比例原則做自我檢查。

四、民主與專制:療效的長期比較

現在有很多人對台灣的民主制很失望,甚至直接誇讚中共的體制。只是,這樣的評斷公平嗎?這是一種客觀、適切的疾病診斷嗎?

民主像是多次小手術與長期復健:吵、慢、痛,但保留神經,恢復功能。專制像強力止痛與壓抑症狀:短期看似神效,長期卻積累壞死風險。從包容/榨取制度的視角來看,能讓多數人參與、允許試錯與創新的制度,較能帶來持久繁榮;榨取性的權力結構則將風險與成本外部化,最終以更大的系統性危機償還。

對台灣而言,不需向極權讓步的理由,不僅是價值選擇,更是制度自我修復力與風險管理的理性判斷。

五、回到「病識感」

病識感不是自我詆毀,而是療癒的開始。它應該也包含承認「我可能看錯」,所以宜養成記錄與校正的習慣;應該鼓勵內部唱反調者的「冷水權」,把逆風意見納入會議流程。

我可以理解許多人對現狀的焦慮,也願意尊重異議者的擔憂與批評。但是我認為台灣走的大方向是對的,重要的是:台灣沒有必要向極權讓步。(當然,我承認,我的判斷終究也可能錯。因此,我願意邀請所有不同立場的朋友,把不舒服留在桌面上:讓我們以診斷代替辱罵,以可驗證的事證代替情緒性的攻擊。)

我的問題批評常常是朝向中共、中國大陸社會,因為我認為社會之所以走上極權之路,就是對深層社會問題的反應,而它本身也造成進一步的問題,包括對台灣可能產生的傷害。

我從台灣看中國大陸,可能被認為是我的立場本來就有問題。但是,從台灣看大陸,其實也可能是利多。因為容易理解,也因為有一定的距離。我究竟是否佔據這種認識上的利多,讀者可以暫時抱持中性立場,而不必逕行否定。

總之,我批評中國大陸社會,終極來說,不是出於惡意,而是善意。我想呼籲提醒中國人的病識感。這當然不是主張無病呻吟,而是真正的形成病識感,然後積極去尋求改革、治療。當中國社會成員願意承認「痛」,願意做檢查、做復健,中國社會的病識感就會被養成;而一個具有病識感的中國社會,才可能在反覆的受傷與修復之間,變得更健康、更有韌性。

所以,重要的問題是:中國人願不願意接受「會診」,而不是動不動就打擊異議者,或是把批評中國社會者視為敵人?

一個人病了,需要醫師。一個社會有問題、生病了,更需要有人敢批評、敢說真話,也需要大家去正視這些批評意見。大家應該珍惜這些「社會醫生」,而不是把他們當成麻煩、當成疾病本身。

因為拒絕會診、拒絕治療,最後受害的不是某個人,而是整個中國社會。

社會要健康,需要不同觀點的理性交流。否則,中國人只會集體自我麻醉,最後付出更慘痛的代價。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11) :
11樓. 狐禪
2025/09/24 16:00
的確中國(包含灣)人,的確是有自我麻醉的傾向。
10樓. 天朝中國的自我神話與天下敘事
2025/09/23 20:54
幻象帝國:天朝中國的自我神話與天下敘事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1030472?srsltid=AfmBOoo6o5AehaeRwtzbTapVXWeEiFYvlOaFNjgiHNgaz_srXFJWuHam

 前法新社總編輯董尼德,自青年起便醉心東方文化,學習中文、派駐北京,親眼見證中國的轉變。他曾對中國的未來懷抱希望,如今不得不承認:在經濟奇蹟與強權姿態的盛世表象下,中國是一個以嚴密監控與層層幻象維繫的脆弱帝國。

  這些假象滲透於中國的歷史、內政、經濟與外交之中。「中華民族」的論述抹去廣袤土地上的多元族群;網路防火牆如同長城,築起看似牢不可破、實則脆弱的監控帝國;「世界工廠」的奇蹟正因人口紅利枯竭瀕臨崩塌;「一帶一路」則將帝國野心包裝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大敘事。

  這場「天朝中國」的大型幻術,迷惑了渴求民族復興的億萬中國人民、被經濟奇蹟沖昏頭腦的外國企業,以及因地緣算計而沉默的各國政府。他們心甘情願擁抱幻象帝國,迴避那難以直視的真相:這是一個正在走向衰退、矛盾叢生的國度。

9樓. 路人
2025/09/23 15:26
鼻⊙嫌棄王孟源源沒錢沒勢,
阿你是想狗仗人勢?王孟源只有用理論事,從來不批駁。那種草包才想去批駁。
去上唐湘龍的節目,秀一下你的能耐給大家看,在這裏吹牛,路過讀友以為你吃屎長大。
8樓. bill
2025/09/23 13:53
7樓說我忌妒王孟源學有專攻學富五車真是可笑,現在博士多得很還輪不到沒錢沒勢的王孟源當被忌妒的對象,如果王孟源敢在這部落格留言,我有把握把他批駁得無力反擊,我看期盼被中共主子摸頭的五毛們才有可能忌妒王孟源能當高級五毛吧?
7樓. 路人
2025/09/23 11:38
鼻⊙,嫉妒王孟源學有專攻,學富五車。
阿要不然鼻⊙,你去上唐湘龍的節目,如果能成功上節目,又不會被觀眾留言罵爆,鼻⊙就還原鼻耳!
6樓. bill
2025/09/23 10:44
有人提到王孟源所以我順便批評一下這個姓王的狂妄,姓王的狂妄到自以為是「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諸葛孔明再世,例如姓王的自恃物理博士就很武斷認定核融合科技在可預見的將來只是不可行的騙局,我不敢像姓王的一樣自以為高人一等可當鐵口直斷核融合科技可行的半仙,然而新聞報導核融合科技已有突破可能實現,姓王的憑什麼認定是不可行的騙局?五毛們被洗腦過度有強烈法西斯傾向只懂得崇拜權威才會不加思索相信姓王的,提到自以為諸葛孔明再世讓我想起另一個政治立場與王孟源相反的版主古非,古非的問題不在於其思想落伍淺薄而在於他把台海戰爭當成類似電子遊戲的消遣娛樂,他的文章鼓吹台灣人備戰對抗中共時帶著興奮情緒卻拿綠卡不願言明自己會留在台灣死戰到底(有點像曹興誠),簡單地講台海戰爭只要不會波及到我頭上就很讓人興奮,這也是五毛們對於台海戰爭的心態,要求別人去愛國去送死而自己只想坐等享受愛國送死者犧牲換來的成果,這種「別人家小孩死光光有助於我家小孩成功」的卑劣心態實在要不得。
5樓. 路人
2025/09/23 10:16
王孟源和唐湘龍的Yt視頻值得一看再看.
格主的同溫層是鼻⊙之流--不入流。
4樓. bill
2025/09/23 09:49
版主又重複已被反駁掉的言論了,版主願意回頭去看自己之前文章「这里每天最大的事,就是辩论他们是不是酱缸国」的3樓留言嗎?我猜版主不願意,否則版主不會沒完沒了重複已被反駁掉的言論,其實這篇文章的觀點剛好可以拿來讓版主檢視自己對於台海兩岸的言論,版主大概不肯承認自己活在同溫層裏頭正如同攻擊版主的五毛們也活在同溫層裏頭一樣,台灣統獨爭議就是雙方不斷藉著貶低對方強化己方信念塑造出兩個彼此絕不溝通的同溫層,版主說「我批評中國大陸社會,終極來說,不是出於惡意,而是善意」,我認為版主所說的「善意」不是真正的善意而是一種帶有輕蔑性質的憐憫施捨:「中國人有罪必須懺悔接受改造才能得救」,這心態何異於中共前駐法大使盧沙野公開宣稱要對台灣人進行「再教育」?還有,版主似乎過於迷信學者的專家權威卻不信任一般人依循最基本常識邏輯的判斷力,路過網友們有興趣可回頭去看版主之前文章「請正視中共的結構性的惡!」的25、28、30、32樓留言,若版主不願回頭去看留言只想重複已被反駁掉的言論,版主這篇文章的觀點剛好剛好可拿來批判版主自己。
3樓. Taiga
2025/09/23 09:03
看你寫的文字就知道你老兄對目前中國大陸的政治、經濟、社會狀況一無所知。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請你深入大陸內部「蹲點調研」一年半載,再來發表高論。

老兄目前的論調對台灣一點好處也沒有,反而對我們有害!
2樓. 羅非魚
2025/09/22 20:38
您74歲,成年人、老人,在這階段是沒啥問題的,
成年人如果有「問題」,例如人格缺陷、婚姻/事業失敗、工作不順....等等,早在童年期就註定.

心理問題,75%是由家庭環境(原生家庭)所引起.

您看到的「爛中國」,原因是內心就有一個爛模式在搗亂.

黄平,罵中國人口不擇言,和中國人有啥關係?和他的幼年,原生家庭沒有提供重要的成長養分給他有關!

您懂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