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民主主義應優先於民族主義:我的初步想法
2025/02/20 18:11
瀏覽799
迴響19
推薦5
引用0



當今世界局勢詭譎多變,風雲莫測;台灣面對著中共的統一運動,長期依賴美國的護持,此刻卻也因為川普的怪招頻出,中國大陸又軍事動作不斷,台灣前景在未知中瀰漫各種不確定的因素,有光明,也有危機。而就在這個危疑震撼的時刻,台灣社會卻有愈形分裂的態勢。藍綠之間的對立、衝突愈演愈烈。大罷免的動作恐怕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曹興誠的緋聞事件是一個更微小的衍生物。接著還會有什麼事情發生,恐怕誰也說不準。但是,大家都很難心安。



藍綠對立的遠因不難理解,省籍情結、黨派鬥爭、軍公教與工農民之間的利益矛盾,在在可導向這種對立。不過,此刻最嚴峻的對立因素顯然不同於上述的這些問題,而是與認同、與兩岸關係相關的問題。泛藍親中、親中共的立場,讓泛綠立場的人極度憂慮、不滿。事實上,我不是泛綠成員,而我也很憂慮一些人過度親中共的問題態勢。估計泛藍陣營中也有些人和我有類似的心情。



基於此,我幾度強調:“民主主義”應優先於“民族主義"。也就是說,如果泛藍陣營成員是基於中國民族主義的情懷而親中、親中共,我希望他們審慎思考這種民族主義情感可能存在或衍生的一些問題,包括是否要為了民族主義情懷而犧牲台灣的自由民主。這樣做是不是值得?



對於許多人來說,民族主義情懷具有某種神聖性,或者是天經地義的價值。從民族主義出發產生的是非判斷,往往會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無可置疑的。那些被認為違逆民族主義情感的言行往往被視為是大逆不道、罪無可逭。做出這樣判斷的人,甚至會為自己的這種情感立場而自覺帶有神聖光環。這是一種極強大的心理力量,可以支持他們做出很多平常不太敢做或不太能堅持做的事情。



當然,台灣有些人會那麼親中共,未必都是、全是基於民族主義情懷,而可能有其他的理由,譬如某種相對匱乏感(相對於從前的地位、相對於其他族群的利益、相對於...而生出的匱乏感);或者是從已習慣的視角來理解、評價綠營執政者的作為;再或者是個人利益誘因,乃至某種壓迫因素...等。這些面向此處暫時不討論,我想針對”民族主義“這個議題提出一些我的批評性看法。



我想首先指出,民族主義的背後是一種”我群中心“(ethnocentrism)的思維模式。從"我群中心"思維出發,很容易導出民族主義情感(關鍵在於是否形成”同一民族“的概念)。所以,各集體的民族主義情感其實非常普遍,而且很強大、很堅韌。民族主義在國家、群體受到侵害的時刻會發出保衛我群的呼聲與行動。這種保衛我群的力量通常會得到高度的價值肯定。譬如我們在閱讀林徽因寫給他弟弟的祭文"哭三弟恒"一文時,就會無比的感動,並且對為國殉難的空軍烈士林恆產生無比的敬重。



民族主義具有強大動員力,能讓人為群體犧牲。但這股力量若失控,將帶來嚴重後果。總之,民族主義並不總是具有正面意義,而也可能產生各種負面的影響,對群體自身也可能帶來傷害。這一點,卻常常被人忽略。



中國其實已經被某種形式的民族主義情感造成了嚴重的傷害。舉例來說,清末的義和團之亂,導致八國聯軍的災難,就是非常鮮明的一例。此刻中共藉著民族主義情感來維繫其統治正當性,卻也因此使中國很難與其他國家維持良好的相互關係,甚至到處激怒他人,造成中國外交、外貿、外來投資與科技引進等方面的困境。



我認為更重要的問題是:這種民族主義情感很可能也使得中國人/華人傾向拒絕面對中國社會的一些問題,包括內在深層的問題。一種普遍但淺薄的民族主義情緒常導致如下的心態:必須肯定我群、讚揚我群;不可質疑、批判我群。如此,中國社會的巨大保守力量主要就是由此生成,而中國的改革就容易遭遇困境。近代的中國革命,特別是共產革命,使用了極大的暴力,造成了巨大的犧牲,才獲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果。但是,也就在這樣的改革/革命過程中,中國社會其實又回頭朝向一個極度”我群中心“思維,因此固步自封、甚至抱殘守缺的社會邁進。這種發展態勢,對中國的未來非常不利。但是,走在這個路上的中國人,顯然更形自以為是,更拒斥被外界批判,呈現一種一條道要走到黑的決然姿態。



台灣人中,一部分人堅持其中國民族主義。另外一些人則嘗試開展新興的(台灣)民族主義。兩者形成對立,也帶來各種並非良性的互動,乃至非理性的衝突。因此,節制民族主義情感,也就變得有意義;而檢討民族主義情感也就變得重要。



在現代政治思想史上,”民主主義“與”民族主義“是兩種重要且常常交織的理念。然而,我們應當認識到,民主主義應當先於民族主義,因為它提供了更穩固的政治基礎,確保人民的自由與權利,並防止極端民族主義帶來的潛在危害。以下試從歷史、政治理論與現實政治發展的角度,論證”民主主義“優先於”民族主義“的理由。



一、歷史與政治發展的角度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民主制度的發展往往先於民族國家的建立。以美國為例,美國在1787年制定憲法,確立了民主體制,而在19世紀才逐步發展出強烈的民族認同。法國大革命也是類似的案例,1789年的革命主要是基於民主與自由的訴求,到了19世紀民族主義才成為法國政治的核心要素。



相對而言,民族主義若先於民主主義,常常導致專制與壓迫。19世紀末與20世紀初的德國與義大利,在民族主義高漲的背景下,出現了法西斯政權,而蘇聯、中國等共產主義國家在民族主義包裝下實行獨裁統治。這些歷史經驗表明,缺乏民主約束的民族主義可能導致極權主義。



二、民主主義的普世價值



民主主義的核心在於保障個人權利、自由與政治參與,並且建立一個能夠包容不同族群與文化的政治體系。相較之下,民族主義強調共同血統、語言或文化,往往會排斥異己,甚至造成內部衝突或對外擴張。



民主社會允許不同群體和平共存,確保政治權力來自人民授權,而非單純基於族群身份。在多民族國家,如美國、加拿大與瑞士,民主機制保障了不同族群的權利,使其能夠在共同政治架構下發展,而不是陷入民族主義驅動的內部衝突。



三、民族主義的風險與局限



民族主義的風險在於,它容易被極端勢力利用來壓制異見、煽動仇恨,甚至發動戰爭。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很大程度上是民族主義失控的結果。



此外,民族主義往往導致內部壓迫。例如,在民族主義至上的政權下,少數族群的權利可能受到壓制,甚至遭受同化政策或清洗。相較之下,民主國家則透過法律與制度,確保少數群體的基本權利,並且能夠透過民主程序進行政治協商與妥協。



四、實踐與結論



當今世界,民主國家通常比民族主義至上的國家更具穩定性與發展潛力。民主國家能夠透過法治與制度,管理民族多樣性,而非依賴民族主義的單一敘事來維繫政權。反之,極端民族主義導致的政治體系,常常以排他性來鞏固統治,最終可能引發內部衝突或對外擴張。



因此,民主主義應當優先於民族主義,因為它提供了一個公平、自由與可持續發展的政治基礎,而非基於族群或血緣的狹隘認同。在全球化的時代,我們應該以民主價值作為社會發展的核心,而非讓民族主義成為決定政治方向的主導力量。



台灣尤其處於一種極度困難的處境中。台灣至今無法成為一個正常國家,而中國大陸也汲汲於併吞台灣。台灣如果被併吞,大概就會失去現在享有的自由民主與繁榮(關於繁榮,情況有可能像香港,經濟底子被虛化,但是卻以其他的形式維持著表象的經濟水準)。但是,有些人基於民族主義情感,仍然極力呼應兩岸統一的呼聲。這讓台灣社會陷入困窘。中國民族主義對台灣的長期發展可能帶來多方面的不利影響。譬如在思想與視野上的限制:台灣難以擺脫中國中心的思維模式,無法發展獨立的國家意識,政策與文化也受制於中國的歷史敘事,難以跳脫中國框架思考自身未來。



另外,中國民族主義容易被中共利用來正當化對台灣的併吞,統派人士若受其影響,可能降低對中共威脅的警覺性,使台灣內部出現「和平統一」的錯誤期待。



再者,若台灣過度依賴中國市場,將忽視全球多元發展機會,削弱經濟自主性與國際影響力,並可能受到中國經濟政策的箝制。



中國民族主義也可能加劇台灣內部的分裂,使“中國認同”與“台灣認同”的對立更為嚴峻,阻礙國家共識的形成,影響台灣的長期發展。



即使跳出台灣中心的角度來看,就如同前面所說,民族主義對中國其實也很可能不是好事。它容易促長我群的虛假統一性與優越性,而抑制我群的自我反省與自我批判,也從而壓抑了中國社會的真正改革與進步。在台灣的中國人(或華人)本來可以是最佳的中國社會觀察者與批判者,卻因為中國民族主義情懷而失去應有的觀察距離,失去客觀批判的適切觀點。這其實是中國社會的損失。總之,狹隘的中國民族主義,對兩岸都未必是好事。我誠懇呼籲大家,共同來反省這個問題!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政治
自訂分類:時事評論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19) :
19樓. 魔師帆正東
2025/03/05 13:47
賴清德國慶講話

後,解放軍發動

「聯合利劍─二

○二四 B」演習

,演習區貼近台

灣鄰接區,四支

海警艦隊環台巡

航管控,根據外

媒,演習的目的

在於封鎖台灣、

擊敗外援。美軍

印太司令部空軍

指揮官統計,賴

就職以來,共軍

進入台灣航空識

別區或越過台海

中線次數增加三

倍。近日習近平

視察火箭軍時,

要求全面備戰,

加強憂患意識;

月前,共軍雙航

母在南海演練打

擊美軍航母,政

府智庫認為此舉

顯示共軍攻台時

,將以航母封鎖

台灣東部海域。

局勢雖險惡但賴

總統不為所動,

據國際危機組織

觀察,賴比蔡還

要激進,面對侵

略性更強的中共

,全力推動台灣

法理主權。各方

好奇,台灣為何

如此勇敢?

馬英九基金會

邀請陸生來台

參訪,或可提

供部分線索。

對內馳外張的

兩岸關係,本

次交流不啻一

線生機,然而

,一名陸生以

「中國台北」

祝賀榮獲世界

棒球最高榮譽

,卻引來排山

倒海的反彈,

大陸事務主管

部門認定是政

治宣傳,將對

基金會祭出行

政處分。

賴總統出訪南

太平洋三島國

,雖說整體實

力並不突出(

三國總人口略

多於七萬),

但畢竟是元首

外交,中途停

留夏威夷和關

島也算是中規

中矩。然而,

行前總統府的

說明,卻稱此

行連接三個島

鏈,傳達台灣

主權連接美國

同盟。

本土劇何豪傑帥兒奪獎!意外爆出 外祖父曾輔佐吳敦義

吳主席 是 馬、王 都能接受的人選,是 國民黨內的

最大公約數。

吳敦義主席 應該參選 黨主席 、參選總統 才是 啊!

要相信老母娘是唯一正法
18樓. 狐禪
2025/02/22 19:19

14樓回版主

中國(含台灣)官方宣言,豈可當真。就是因為做不到才掛在榜上啊。認為民主是價值本來就是錯的,到現在還上洋當。不過反正也不會當一回事--歪打正著。

17樓. Taiga
2025/02/21 22:01
版主:「中國其實已經被某種形式的民族主義情感造成了嚴重的傷害。舉例來說,清末的義和團之亂,導致八國聯軍的災難,就是非常鮮明的一例。」

義和團之亂當然是錯的,但他們錯的地方不在於他們糾眾抵抗外來的力量,他們是錯在沒打贏、沒打勝仗,他們低估了對方的力量;假設他們打贏了,那他們可不得了,民族英雄的桂冠當然不在話下。所以,我再強調一次,義和團的錯誤不錯在他們的「民族主義」,而是錯在他們沒打勝仗。

版主天天在這兒寫文章,目的是啥?不就在糾合台灣人民反共嗎?這也是一種「民族主義」,不是嗎?民進黨的「青鳥部隊」,曹興誠的「黑熊部隊」,都是為了抵抗中共、中國外來力量而組織起來的,你們團結起來,扭成一股繩,力量倍增,這種「台灣民族主義」是不會有錯的!那我為什麼反對你們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我估計你們打不贏。

義和團之亂時,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等人為了不讓戰事擴大,和各國簽訂保護章程,其後,兩廣、福建及浙江方面也都紛紛加入,史稱為「東南自保運動」。版主大人,當民進黨、曹興興和版主等和中共開戰時,我們也會有我們的「自保運動」。祝你們和中共對幹愉快!
你我的思想差距實在太大,所以要不要回應你,每次都讓我頭疼。

我不認為義和拳如果打贏了,是非就會完全顛倒。也許在、當時的中國人會很高興。但是,被打敗的各方可不會這麼認為。他們只會更憤怒。那只是把問題往後挪。除非中國總能夠打敗各方敵人,否則,激怒了那麼多個國家,中國要不吃虧,很難! 出岫閒雲2025/02/21 22:05回覆
16樓. Taiga
2025/02/21 19:14
版主:「民族主義的背後是一種”我群中心“(ethnocentrism)的思維模式。…」

天空中的鷹是獨來獨往的,因為沒有其他的鳥類打得過牠,地面上的獅子也是獨來獨往的,因為沒有其他的野獸打得過牠。至於我們人類,單獨一個的話,有的時候連狗都打不過,更不用講狼、虎、獅、熊之類的猛獸了,所以人類群居是為了安全,因此「我群中心」的思維模式實屬必然現象,擴而大之就成為民族主義。

人類群體必得有個領導人來統合、指揮才能產生力量,而所謂民主制度是指人類群體的領導人產生的方式是由全體人員投票來決定的這種方式。

所以,民族主義和民主主義是可以並行不悖的,二者並不互相衝突。版主所謂「民主主義應先於民族主義」之說實屬多此一舉的贅論。
15樓. Taiga
2025/02/21 19:10
版主:「我幾度強調:“民主主義”應優先於“民族主義"。」

大英帝國在一次世界大戰前後是世界數一數二的強權,它的政治制度也是世人所稱頌的內閣民主制。但就在這個時候,愛爾蘭發生了「復活節起義」,英國則稱之為「復活節叛亂」。1916年4月復活節期間,現今愛爾蘭共和國及北愛爾蘭的「共和派人士」發起武裝起義,目的是結束英國在愛爾蘭的統治,建立一個獨立的愛爾蘭共和國。

這起事件很明顯的是愛爾蘭的「民族主義」先於英國的「民主主義」,請問版主你有何解釋?
14樓. 狐禪
2025/02/21 14:22
民主不是普世價值,但政治神棍卻一直在唸這個咒。成不了事的所謂民主只是讓政客上下其手的混水。掛著民主的面具,卻只要別人聽話,拒絕討論,不服投票結果,這是台灣的現況。少談主義,做些正經事吧。
中共在2012年公佈的12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中有“民主”一項,請問它是什麼意思?中共如何實踐這個核心價值? 出岫閒雲2025/02/21 14:26回覆
13樓. 13
2025/02/21 12:08
接受與尊重不是同一個意思

如果 228事件 暴民或謝雪紅27部隊 成功控制台灣

中華民國甫光復台灣收復東北統一中國

請問

中華民國南京中央政府 要不要處置?

12樓. 9
2025/02/21 11:55
更正

2014年政府承認的 拉阿魯哇 卡那卡那富 兩族

人口 各為477 436人

邵族不是人數最少的族群

台灣原民族群 才是真正原住民 正港台灣人

不是 那些不承認是漢人的漢人 不承認是中國人的漢人

面對原民 只有一個 恥 字

11樓. 出岫閒雲
2025/02/21 11:44
我在討論中提到台灣發展“國家意識”這個說法。我對台灣是不是要發展成為獨立國家,保持開放性的態度。也就是說,我可以接受台灣發展成為獨立國家。但是,這並不是我追求的目標。同樣的,台灣急於建國,主要也是出於一種民族主義意識。而這同樣未必有利於台灣的發展。重要的是,我認為中國大陸容許台灣擁有高度的自主性,甚至包括獨立建國,這種寬容態度,對中國本身是最有利的。中國為維持大一統國家的整合所付出的代價已經太大了。這其實也變成是一種民族主義的非理性行動。
10樓. 13
2025/02/21 11:15
中華民族 有 56 個民族 不是單㇐的民族
A
臺灣目前已設戶籍人口組成以漢人為最大族群,占總人口 96.4%,2.5%為原住民族 群
https://www.ey.gov.tw/state/99B2E89521FC31E1/2820610c-e97f-4d33- aa1e-e7b15222e45a

台灣漢人
明清之際 11 萬
光緒甲午 300 萬
民國光復 600 萬
民國 114 年 2300 萬

台灣原民人口
明清之際 有紀錄之統計 10 幾萬 民國 114 年 50~60 萬

大陸維族人口
1953 年人普 364 萬
2020 年人普 1177 萬

大陸壯族人口 2021 年 1957 萬

B
美利堅合眾國
b-1 2024 年總人口數 3.4 億
b-2 原住民
2010 年人普 單㇐族群 293 萬 多族混合族群 229 萬

C
大陸台灣的少數民族 不是加入所謂的單㇐的漢族
而是包含有 56 民族的中華民族

台灣原民 也不是單㇐的族群
政府承認的有 16 族
阿美族 有 22 萬人
邵族 700 餘人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