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普蕾(Jacqueline Du Pre) 是我相當欣賞的一位音樂家
她四歲時便能夠輕易地駕御4/4大提琴
十六歲在倫敦首度登台便受到世人注目
.
大提琴聲音低沉穩重
音色雖然沒有小提琴的亮麗搶眼
卻給人深沉持久的感覺
所有杜普蕾演奏的曲目中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艾爾加(Edward Elgar)的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
以下片段是此曲在YouTube上傳的影片
當時的指揮者是她的先生Daniel Barenboim
Elgar's 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 1st mov.
Elgar's 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 2nd mov.
Elgar's 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 3rd mov.
Elgar's 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 4th mov. - part 1
Elgar's 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 4th mov. - part 2
這首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是艾爾加晚年鉅作
他因戰亂加上憂心妻子病情
故此曲風格沉鬱但卻氣勢雄渾
杜普蕾在十七歲時
便能以強烈熱情為它賦予度動人的生命
她的演出至今仍是世人公認的最佳詮釋版本
.
這樣一位天才卻因多發性硬化症(Mutiple Sclerosis)
在28歲被迫停止演奏
之後就過著坐輪椅的歲月
1987年死於倫敦時年僅42歲
.
杜普蕾的生平曾被拍成電影“Hilary & Jackie”(無情荒地有情天)
片中有許多令人爭議處
但我有時會想
同樣的事若發生在自己身上
我將會如何反應呢
很難回答
但至少可確定的是
我希望的擁有的是世人的瞭解與尊重
而不只是單純的憐憫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7樓. 恐龍小牙醫2008/03/28 22:51還是很感動
好的音樂不管經過多久,聽過多少次,還是會很感動.....I totally agree with you! 鄉居 於 2008/03/31 07:21回覆 - 6樓. 北歐寄居蟹2007/12/15 17:48順便一提
她的這把大提琴'甜心',為馬友友所擁有哦!謝謝您的補充, 我把馬友友同樣此曲的演出也找出來了.
Yo-Yo Ma: Elgar Cello Concerto, 1st mvmt
Yo-Yo Ma: Elgar Cello Concerto, 2nd mvmt
Yo-Yo Ma: Elgar Cello Concerto, 3rd mvmt
Yo-Yo Ma: Elgar Cello Concerto, 4th mvmt
鄉居 於 2007/12/16 15:02回覆 - 5樓. 微粒子*~2007/12/15 16:28惋惜
幽幽琴聲難不被打動
這麼一位有才氣的音樂家
只可惜英年早逝
- 4樓. 金紡車2007/12/12 08:13這曲子我一直都很喜歡
但我偏好的版本,是艾爾加親自指揮的古老錄音。
當然杜普蕾的也不錯,不過每次聽,總容易被音樂以外的聯想所打斷,
因為她的故事太引人注意了~~
- 3樓. 時和2007/12/07 22:26怎麼知道
>>巴倫波因忙於事業與照顧病妻, 最後仍不免感情出軌.
這種生不如死的歲月, 我想對杜普蕾及她先生巴倫波因都是很殘忍的磨難.
這不是杜普蕾的主意?畢竟是杜普蕾先出狀況的,而且有些事在人生中不能等。時和猜是杜普蕾出的主意。
杜普蕾肯為愛改變國籍與信仰
若類似的病痛發生在巴倫波因的身上
結局不知會不會不同
或許這就是愛人與被愛的差別吧
不是當事人很難體會
這是場悲劇
巴倫波因把妻子的大提琴借給馬友友
讓她的琴聲有好的傳承者
或許是種心理補償吧
這也是我的猜想
鄉居 於 2007/12/07 23:23回覆 - 2樓. 時和2007/12/07 17:52很喜歡 杜普蕾 的演奏
兩部 DVD 時和都看了多遍,也許人生就是如此,不可能事事如意。
愈是成功的兩個自我,愈可能無法犧牲自我、成全對方。
要想開幸福的真諦,對成功的人愈是難。
想像...
無法奏出心愛的音樂, 因為手指感覺不到琴弓.
頭腦還在思考, 卻無法移動身子.
就算因沮喪想哭, 卻是哭不出來...
巴倫波因忙於事業與照顧病妻, 最後仍不免感情出軌.
這種生不如死的歲月, 我想對杜普蕾及她先生巴倫波因都是很殘忍的磨難.
杜普蕾的死, 對她而言或許是種解脫.
對樂迷而言, 則是份深深的懷念與遺憾. 鄉居 於 2007/12/07 22:18回覆 - 1樓. 時和2007/12/07 11:49YouTube 這影片的DVD
在台灣有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