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做自己?你不是自己,你是誰?
2024/11/28 13:37
瀏覽426
迴響1
推薦23
引用0

常想起一位藝人在訪談節目中說的話:「為什麼總是有人動不動就高喊要〝做自己〞,奇怪,你不是自己,你是誰?難道會是別人嗎?

我認同他的觀點,是啊,你本來就是自己,再怎麼變化都成不了別人,那這些人(可能也包括你我)有事沒事嚷嚷著要〝做自己〞是怎麼回事?!

每個人都有兩個自己,一個是「本質的自己」(先天的自己),就是出娘胎後,未受後天因素影響的自己,一個則是「變質的自己」(後天的自己),這裡的「變質」不是指「壞掉」,只是本質改變罷了!

其實我們擁有「本質的自己」的時間相當短暫,因為與這世界接觸後,環境、教育、週遭的人、事、物分分秒秒都在影響著我們,例如,從小就被當公主、王子寵的小孩,很早就出現驕縱與世故的習性,在學校老被霸凌的小孩,可能會種下憤世嫉俗的因子,有兄弟姊妹陪伴成長的小孩較懂得分享,在家暴環境下成長的女孩,有可能從此畏懼婚姻

只是隨便舉例就想像得到先天的自己如何受後天影響產生改變,而在漫長的生命過程中,影響我們的因素何其多?所以我們的個性、思想與行為,不斷的在產生變化,現在的「自己」就是綜合這些因素後所形成的樣貌,不管符不符合你的期待,你都無法否認,那就是「自己」。

既然變好變壞都是自己,那有什麼「做自己」好說的?

來說個故事:一個從小喜歡烹飪的男生,想要報考餐飲學校,但在父母強力的要求下改讀他不喜歡的財經,畢業後順理成章進入銀行體系工作,每天上班下班,收入雖然穩定,但,他始終不快樂,他覺得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於是有天他終於痛下決心辭掉工作,他遠走法國學烹飪,那一年他30歲,他決定「做自己」。

很熟悉的情節吧?我們也常在家人、親友的要求下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更多時候,我們盲目追逐潮流,買名牌、追時尚,櫥櫃衣服早已塞滿,但每年都想買新衣,因為去年買的已退流行,名牌包又貴又難保養,適合帶出去的場合很少,花了大把銀子卻閒置在那,只為擁有那「我也有名牌包」的虛榮…花錢追時尚的事,如果經濟允許又樂在其中倒也無妨,怕只怕連自己都要懷疑:「我真的需要這些嗎?」

在職場,卑躬屈膝、虛與委蛇,為求升官加薪,對長官唯唯諾諾,表現十足的忠誠,但背後卻陽奉陰違;為爭取業績,用心機、耍手段,無所不用其極,把這些職場的陋習視為理所當然,每天奉行不悖者有之,但更多的是有樣學樣,以為這是邁向成功必經之路,實則內心掙扎的人,他們知道這有違自己個性,然而,生活的重擔與渴望出人頭地的慾望,讓他們故意忽略內心的聲音,於是日子便在矛盾掙扎中,一天過一天。

在這些過程中,有人透過自省,還是會產生想要「做自己」的念頭,有行動力的人,在調整心態後積極轉換職場,但更多人只是嘴巴喊喊,換湯不換藥的過一生。

其實所謂的「做自己」,更關鍵的做法應該是「忠於自己」,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適合什麼?什麼情況下自己最自在?因為了解內心需求,想要忠於那樣的感覺,所以願意為此付出行動,這當中包括名與利的妥協,也觸及社會價值觀的抗衡。

當然,「忠於自己」的大前提是必須「真的了解自己」同時「勇於面對自己」,有這樣的能耐與勇氣,才有「忠於自己」的條件。

你還在高喊「做自己」嗎?那就請先培養「忠於自己」的勇氣吧!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散文
自訂分類:心靈隨想曲
下一則: 那就做個「好人」吧!
迴響(1) :
1樓. 中子(東籬居士)
2024/12/06 21:15

「人到無求品自高」。

多數的藝文工作者,或因為專注執著於自我的創作領域,並不善鑽營迎合牟利,仍然是屬於「苦哈哈」的為多,只有極少數能在大享盛名之餘,還能名利雙收。這些少數的藝術家,當然是天之驕子了。

<旅遊見聞>到金山朱銘美術館感受雕塑大師的創造力

https://blog.udn.com/jong2020/179195040

抱歉,這幾日較忙,晚回覆了!

我也曾多次造訪朱銘美術館,欣賞大作很有感,謝謝分享喔~

jasmin2024/12/09 13:05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